至今日,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帮助他
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低俗思想的侵蚀。本文简单介绍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下
面临的困境和今后的路径创新。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oi: 10.16083/j.cnki. 1671-1580.2019.11.0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1—0024—0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 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
优质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即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中,能够被教育者开发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 治教育目的的各种要素的总和。”⑵红色文化资源分
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团 结奋进、爱党爱国等精神积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
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物质资源包括会议遗址、
的十九大报告精神,要让即将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 伟人故居、重大历史事件纪念馆等。精神资源包括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 坡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些资源无论是物质的还是
位的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并要
在今后的时间里坚定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把红色
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 拥有红色文化中的优良品德,明确自己的发展方
精神的都是正向的顺应国家发展趋势的优秀文化,
可以称得上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政 课肩负着弘扬国家主旋律的任务,容易陷入空洞说
向,树立远大理想,在将来为实现我们党的初心和 使命做出努力。教、强硬灌输等误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 命战争年代,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伟 大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产物,在这一过程中我 们党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红色文化也是人民群众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 因此高校思政课作为常设课程,是所有大学生的必 修课。但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单一等原
创造的,因此具有通俗易懂的特征。教育者将各种 红色精神背后的故事和各红色遗迹相关历史事件 讲给学生听,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会在无形中 感染学生。因,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困难。红色文化具有生动 活泼的特性,蕴含一系列良好品德,必须在大学生
中得到传承。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
能活化思政课课堂教学,又能够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红色文化。(一)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二)宣传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
要目标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收稿日期:2019―09― 5作者简介:丁路遥(1995—),女,吉林德惠人,贵州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4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以 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容,甚至连宣教的故事都是重复的,内容陈旧,缺乏 吸引力。”®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时代与红色文形成的 时代相距甚远,他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
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又红又 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
下,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想象不到革命战争年代 的动荡不安,不理解红军和老党员们是以怎样惊人
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使他们既 的意志熬过无数次的难关和敌人的追捕,是可以理
拥有超高的专业素养,又拥有优良道德品质。红色 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 最艰苦的奋斗历程所凝练的思想精髓,必然是实现
解的。大学生本就对红色文化没有太多情感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宣讲的红色文化内容一成 不变,高校教师和相关部门自身就没有对红色文化 的传承高度重视,这种应付式的教学必然会引起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目标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必须包含对红色文化的传扬,过去高校也在做 这项教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红色文化不再被摆
生的厌烦。高校相关部门和教育者应将红色文化的 内容进行系统的编排,将红色文化融入时代发展之
在较为重要的位置。随着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我们 应该给自己敲响警钟,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
中,对红色文化的内容在原有优良品质的基础上进 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师应以自己为桥梁 更好地把更新后的红色文化输送给大学生,引起大
域的侵蚀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
应松懈,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也不应中断。(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 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不畏艰险的优良品质学生的重视,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双向互动。(二)宣传形式单一,没有系统的评价体系高校宣传红色文化的方式多为课堂灌输、听讲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幸福的,交通便利、资源丰 富,同时也是充满压力高速发展的,只有努力的人 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但也有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结
座、观看红色电影、集体观看国家重要会议直播。形 式单一,一些高校将听讲座算在学分里,学生为了
修满学分顺利毕业,被迫充当听众,一些讲座还会
果或是根本毫无收获的风险。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 社会的新时代人才,只有将红色文化的精髓融入到 自己的骨血里,才能具有超强的抗压能力。把红色
占用学生周末休息的时间。学校的安排出发点是好 的,但强迫式教学势必会引起学生极大的不满,最 后达到的效果就是表面一团和气,学生积极参与学 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但学生心底早已与教育者和学
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优秀的 英雄人物为榜样,讲述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今天
校产生鸿沟,带着对教育者和校方的排斥心理,学
祖国繁荣昌盛的故事,以这些伟大的人物为榜样, 能够让学生充满斗志,不怕任何苦难和阻碍。“让红 色文化内化为学生稳定的人格品质。”⑷在这一过程
生根本不会关注每一次参加的活动自己是否感兴 趣,也不会认真了解活动的内容。多数高校都会在
活动后要求学生上交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等思 想汇报,但学生们的思想汇报多为网上东拼西凑抄
中学生们会懂得自己身处的和平年代来之不易,才 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录的成果,并没有在学生心底真正引发共鸣。收取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 境思想汇报后教育者不会细致地检查、给出评语,只 是将这些思想汇报归档,甚至有的教师直接拿来当
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今天 才有的,它一直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o只是 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发展到现在,这一融入过程岀
草稿纸。即使有认真写思想汇报的同学,长此以往 得不到认真的反馈,也会心灰意冷,和大多数一样
应付了之。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多以这门课
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应将这些问题找出来并尽快解 决。(一)内容陈旧,学生参与感较低程的期末成绩为标准,这样的评价体系过于僵化。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对于这方
面教育的评价极其复杂,不能只凭一份试卷做出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鲜事物的不断冲击, 价。校方要多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将 这些与学生的成绩和课堂表现相结合形成较为人
在大学生眼中,红色文化历史与现实的生活没有契
合度。宣教的内容则是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不变的内 性化、灵活系统的评价体系,才能真正起到对红色
25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监管作用。(三)红色文化价值认同薄弱,缺乏统一性学生一目了然,不会因为内容的繁杂而对红色文化 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红色文化中有很多 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能够提高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达到这门课程
红色文化属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必须在 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中产生价值认同,才能
有助于这一系列优良品质入脑入心。现阶段大多数 大学生都知道有红色文化的存在,但这种认知只停
的教学效果。(二) 注重红色文化教学方法创新留在表面,并未知其全貌。与此同时,网络世界上出 现许多戏说党史、诋毁革命英雄等低俗恶意信息,
大学生多为刚刚成年或是还未成年的青少年,
他们个性鲜明,向往自由。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 政治教育中传授给大学生时,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 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毫无
扰乱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掌握不全
面,导致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相信网络上传播的错 误信息,走上歪路。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世
技巧,直接将红色文化挂在嘴边灌输给学生,势必 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上介绍
界的管控,严肃惩戒各种抹黑党和国家的言行。高
校应对此予以重视,不能将红色文化的宣传以及思 想政治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来搞,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不应将
一些红色旅游景区、讲授红色小故事等方式将红色 文化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思政课的参与度。教
师不仅要创新课上的教学方法,也要注重课下与学
眼光只局限于赚工资、完成任务,应看清自己身上 所肩负的重任,正视自己,相信自己所讲授的内容。 不做两面派,课上喊口号,课下对党和国家充满怨
生的沟通。教师可以将自己的QQ、微信、微博等个
人社交账号留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的课下沟通,在
交流过程中慢慢地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以及红色 文化的兴趣。恨,这样无法以德服人。宣传红色文化不只是思政 课教师的职责,高校每一位教职工都应加强对红色
(三) 丰富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文化的学习,参与到对学生传授红色文化地过程中 红色文化教育不能仅限于思政课的课堂教学,
来,让学生被红色氛围包裹,潜移默化地吸收和领 要通过一系列校内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巩 固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思想认知,并在活动中引发 更深入的思考。校内借助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党
悟红色文化。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 新宣誓仪式等重要场合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成立与
面对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缺陷,必须对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创
红色文化相关的社团,举办各社团之间红色文艺汇 演比赛,并给予表现好的社团和学生物质和精神上
新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方法,开展相关实践活动, 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的嘉奖。组织学生去校外各会议旧址和知名历史事 件纪念馆担任志愿者讲解员,让大学生更深入地了
(一)进行红色文化的内容整合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
解相关联的红色文化背后的根和源,能够产生心灵 最深处的触动,比只是随大流地参观效果要好很
组成部分,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它的具体内容和发 多。继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坚定的共产主 义信仰,认真学习,在走向社会时为国家和人民做
展轨迹除了学界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业人士 外,几乎鲜少有人真正了解。在高校也是如此,除了 主攻红色文化这一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其他学生也 是对红色文化知之甚少。要将红色文化较为完整地
岀更多贡献。(四) 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现今是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可以说
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对 红色文化有全面掌握。将纷繁复杂的红色文化资源
是大学生的“空气”。但网络世界的信息不如现实世
界好把控,大量抹黑英雄人物光荣事迹的低俗段子 不断映入大学生的眼帘。为了提高大学生在网络世 界明辨是非的能力,除了各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信
进行整合,按照时间将事件、人物、相关地区的信息
进行整理和排序。这样可以将红色文化的内容在脑 海中形成清晰的体系,也能更好地与思想政治理论 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相结合。清晰的时间线可以让
息的筛查与监管外,高校对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 治教育也不要仅限于现实世界,还应渗透到互联网
26的虚拟世界中。高校团委、党支部等相关部门和社 团都应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账号,进行广
做好这项工作势在必行,是大势所趋。[参考文献]泛宣传。关注网络热词和热门事件,结合相关内容 发表微博和公众号文章,拍摄有趣的红色短视频上 传到抖音,发起红色视频抖音挑战赛。要勤更新各 社交媒体账号内容,力争打造“网红官微”,增强自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待色社会主
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身网络影响力。[2]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7.[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 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切实做好将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帮助大学 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获得感,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
[4] 常沛.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
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1).[5] 王芬.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
想研究,2016(06).的。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并不矛盾,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the Red Cultur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NG Luyao(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Abstract: Red cultur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combining the basic theory of marxism with the concrete reality of China. Today, it still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The organic in
tegration of red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students' sense of acqui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help them establish firm ideals and beliefs, and consciously resist the erosion of various
vulgar thoughts.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red culture into the necess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plight of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path of innovation.Key words: red cultu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责任编辑:张丽丽]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