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教育 CHINA FOREIGN MEDICAL 盛固 浅析基层血透室医护人员履职现状 余秀峰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四川仁寿 620500) 【摘要l我国血液净化迅速发展,血透室规范化建设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据调查,基层医院血透室医护人员职责不明、工作流程不 具体 协作性差,不能完全履职和越权履职并存的情况菁遍。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医院人力资源、医院领导层的决策,医护人员力自身素质有 关。改变现状的根本是要明确血透室医护职责,具体工作流程,加强监督和执行力度。医院领导层、血透室科主任和护士长.医护人员须共 同参与,齐抓共建,扭转基层血透室医护人员履职现状。 【关键词】基层医院 血透室 医护人员 履职 【中图分类号】R4 7 【文献标识码l A 医护人员构成血透室工作人员的主体。他们各司其职,团结协 作,有助于提高血透室医疗护理质量…,防范医疗护理差错事故_2】, 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安全、愉悦、轻松的工作心境, 减轻职业压力和倦怠【3】。20lO年出版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已明确血透室医生护士的工作范围 】。搜索中国护士论坛、丁香 园、血液净化技术论坛等网站相关帖子及走访本地区2l所二级医 院的血透室,发现基层医院血透室医护人员职责不明,协作性差, 不能完全履职和越权履职并存的情况普遍SS,亟待规范化和改进。 1 基层血透室医护人员履职现状 1.1 医生履职情况 在血透室必须要配备专职医生的前提下,为解决无医生坐镇 的尴尬,绝大多数的基层血透室也配备了所谓的“专职医生”。但 是在更多的血透室,专职医生的设置就形同虚设,似乎是应付患 者和上级检查 有血透室从业资质的医生数量少,要忙于病房患 者的诊治,又要照看血透室,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不能坚守血 透室岗位,如患者上下机前后,患者病情变化时等高位时段存在 无医生的空档期、与血透患者接触少,交流沟通少,病情变化不熟 悉。未经血液净化培训的医生、进修生、转科生等也常安排血透室 值班,缺乏血透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诊疗水平差。血透室就成为 医生轮转暂居、休闲养老之所,透析室医生可有可无,没事可干(实 质是做不了事)了。当然对患者不能给出个体化的透析处方,患者 病情变化时不能快速正确处置,不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患者 获得最好透析质量。原因可能为医院领导层对血透室重视不够, 决策偏颇,监管力度不够;医院人力资源不足,专科人才紧缺;医生 个体利益(经济收入低和自我发展的危机感)驱使。其实血透室是 高风险科室,透析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危重患者,不仅需要专 职医生,而且要技术全面、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医生。虽然血透 室医生职责已有明文规定,工作流程也可能制定在册。而现实,却 流于形式。 1.2护士履职情况 由于工作性质,护士承担了血透室大量的治疗护理工作。长期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11(c)-0141—02 的临床实践,不仅操作熟练,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与血透患 者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护患关系相对和谐。毋庸置疑,护士是 血透室的主力军。一些血透室成立之初就没有医生主管,护士是 实际的负责人,主动管理患者的意识强烈,而法制观念相对淡漠; 专职医生不专职,医护人员职责和工作流程流于形式。凡此种种, 造成护士主观愿意,或被迫总揽血透室全局。“血透室就是纯粹的 机械操作,可以没有医生,只要护士就行”的观念在一些医生、护 士、患者和医院管理层当中产生。护士代涉透析医师职权,违反 护士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 程 等规定,增加了自身职业风险,埋下了医疗事故的种子,难以 保障血透患者的透析质量,阻碍了血透室的科学发展。随着医疗 保障制度的完善,血透患者就医需求增加,数量剧增,血透室规模 不断扩张。与之不成正比的是护士缺编,有资质的专科护士数量 少,护士培训不足,准入要求放低。高年资护士满足于熟练的操 作,欠缺知识的更新;年轻护士疲于倒班,应付日常护理工作。医 院领导的不重视,医生的不得力,与工作量不成正比的经济收入 造成血透护士工作压力增大,倦怠。 2 血透室医护人员角色期待与冲突 2.1 血透室医护人员角色期待 医师从事血透室的日常医疗工作,决策透析治疗方案 希望血 透室护士不得干预擅改透析治疗方案,能严格执行医嘱,操作熟 练,观察仔细,及时反馈治疗信息,做好血透患者的健康教育,是 医生的好帮手、好搭档。血透室护士要严格操作规程,执行透析医 嘱,熟练掌握血透机及各种血透通路的护理、操作;透析中定期巡 视患者,观察机器运转情况,做好透析记录。希望医生对患者负 责,恪尽职守,有完善的,正确及时的医嘱,能应对患者的突发病 情变化,尊重护士的人格和劳动,善于听取护士的汇报及建议,是 护士的良师益友,坚强后盾。 2.2 血透室医护人员角色冲突 医生认为护士霸道强悍,对其指手画脚,干预诊疗方案,护士 (下转143页)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 l医疗 1 4 1 管理与教育 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所需要的人员基本情况、简历及综 CHlNA FoRElGN MEOlCAL 事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公民服务。 暖固 合信息。②重视人事档案“纸质”材料的收集,并按一定要求进 行整理归档,为干部的考核、任免,人才的聘用、选拔、职工退休 手续的审核、批准,提供详细、完整、真实可靠的依据,保证人事 档案的严肃性和权威性。③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人事档案 (5)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每一位档案管理者都应明 白,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人事档案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是 一个单位乃至社会的无形资产,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重大意 义的工作。目前社会上人们的档案意识还很薄弱,不少单位不重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和基本训 练,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从源头上 保证人事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④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开拓创 新精神、政治思想素质好、法制观念强、专业基础扎实、信息处 理能力强的高学历、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为人事档案工作现 代化提供人才保障。⑤建立科学、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办法。⑥ 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位人事档案管理 人员更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过硬的业务能力,严格的组织原 则性,严肃认真的地把好关。对需要归档材料要认真严格鉴定,识 别真伪,做好这点是决定人事档案质量优劣的关键。档案管理人 员也应主动多渠道、多途径地宣传档案知识,并在接待、提供利用 档案信息时为领导在选拔、任用人时当好参谋,为人才流动架起 桥梁。 管理设备要达到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达到现代化,管 理设备现代化是其主要内容和核心,而计算机管理是当今最主 要的手段。 以上只是笔者对于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 解决办法的一点粗浅看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 (4)维护个人档案信息的知情权与相对的保密性相结合、适当 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出现。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加严 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档案工作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 观能动性,努力改进和加强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功能,更好地 适应服务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提高档案的开放程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对于只 要不属于保密范围的,个人应享有对自己档案的知情权。还可以 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 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 ● 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人事档案信息部门向个人开放,不仅 【收稿日期】201 1-07-29 大大方便了公民,有利于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使人 (上接141页) 执行医嘱不力,医生决策权旁落,不信任医生,有的护士责任心不 强,业务水平低。护士认为有的医生不称职,不坚守岗位,不按工 作流程工作,推卸应尽的工作给护士,在患者治疗抢救时不及时, 不正确,无可执行之医嘱,不听取采纳合理化建议,不尊重护士, 感觉自己超职权工作,医生不得力,工作风险大。 3对策 互尊重理解,取长补短,在患者冶疗需求和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既 要分工明确,又要团结合作[ 。 参考文献 [1】陈梅.良好的医护关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J】.临床合理用 药,2010,3(20):41. [2】赵英琴.浅谈医护关系与医疗纠纷[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 (6):763. ‘ 综上所述,基层血透室医护人员履职现状不容乐观。其产生的 原因与医院人力资源不足、医院决策偏颇、科室管理不作为或管 理效能低、医护人员自负自大、或态度消极等相关。明确医护职 责,具体工作流程,加强监督执行力度,是改变现状的根本。医院 领导层改变观念,对血透室予以足够的重视,提供专业人员培训 的机会,增加必要数量的专职医护人员,改善血透室医护人员待 [3】李艳,汪丽珊.临床护士工作压力调查研究[J】.华西医学, 20l0,25(3):624~625. 【4】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l0:5. 【5]孙莹,徐娇.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 报,2007(1s):8O,89. 遇,根据规章制度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的医护人员执 业范围和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加强监督力度,强化制度落实。科 [6】吕廷娟,王红志,闫会.协调医护关系构建和谐科室[J].中国民 康医学,2009,21(13):l 581. 室主任、护士长是科室协调运作的关键人物,应抓住重点环节,有 效管理、组织、协调[5】。医生护士加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 【收稿日期】201 1-10-18 学习,增加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提升履职能力;严格岗位职责, 严格按流程工作;医生主导诊疗,护士主导医嘱执行和护理,应相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岁I医疗 1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