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固定句式

(完整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固定句式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文言固定句式

在文言文中,我们常见到一些结构、形式都比较固定的句式,掌握这些常见句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句意。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辑录如下:

8.“非……不得”,表强调,译为“非……不可”。如:

一、表陈述语气

1.“有以”“无以”,分别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没有用来……的办法”。如:

袁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有所”“无所”,分别译为“有……的人(事、物)”“没有……的人(事、物)”。如: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司马迁《鸿门宴》)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门宴》) 3.“何以”,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译为“凭什么”“依据什么”。如:

君何以知燕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比及”译为“等到……的时候”。如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

则谓非草木不得。(《芙蕖》)

二、表疑问语气

1.“如何”“若何”“奈何”,分别译为“怎么”“怎么

样”“怎么办”。如: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如……何”“奈……何”“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置、对付,译为“对……怎么样”“对……该怎么办呢”。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冉有、公西华侍坐》)

5.“以为”、“以……为”,译为“认为”、“把……当

作……”、“用……做……”。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苏轼《石钟山记》)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苏洵《六国论》) 6.“……之谓也”“其……之谓也”,译为“说的就是……啊”。如: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则较死为苦也,将若之何?(林觉民《与妻书》) 3.“何……为”“何(奚)以……为”,译为“要(拿、

用……做(干)什么呢”或“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4.“何以……耶”,译为“怎么能……呢”。如: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

三、表反问语气

其李将军之谓也。(司马迁《史记·李广列传》) 7.“不亦……乎”,译为“不是……吗”。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固定句式,第1页,共3页

1.“况……乎“,译为“何况……呢”。如: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

记》)

2.“岂……耶”“岂……乎”“独……哉”,可译为“难道……吗”。如:

赵岂敢留璧得罪大王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5.“安得……也哉”,译为“怎么能够……呢”。如:

安得使予多暇日,……以疗梅也哉。(龚自珍《病梅馆记》)

6.“安……哉”,译为“怎么……呢”。如: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表推测语气

1.“得无……乎”“得无……耶”,表推测语气,译为

“恐怕……吧”。如:

吾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促织》) 2.“其……乎”,除了表反问语气外,也可以表委婉的推测预期,译为“大概……吧”。如: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六、表判断语气

“唯(顾、直)……耳”译为“只是……罢了”。如:

此唯师心自用耳。(《问说》)

顾未有路耳。(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见梁襄王》)

七、表选择语气

(张溥《五人墓碑记》)

7.“况……欤”,译为“何况……呢”。如: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8.“无乃……与”,译为“难道不是……吗”。如: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9.“何……之有”,译为“有什么……呢”。如: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

与其不逊也宁固。(《训俭示康》)

妻书》)

“与使……,无宁……”“与其……宁”“与其……孰若”,表选择,译为“与其……,不如……”如: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林觉民《与

八、表比较

“……孰与……”“……与孰……”,译为“与……相比,谁……”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

传》)

四、表感叹语气

1.“何其”“一何”,译为“多么”“何等”。如: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2.“亦……哉”,译为“也……啊”。如:

亦盛矣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固定句式,第2页,共3页

附:汉魏晋名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人若无志,以禽兽同类。 (孟子)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君子赠人以言,小人赠人以财。 (荀子)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老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 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韩非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 贫贱之交不能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汉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论衡》)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东方朔)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董仲舒)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陆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司马迁)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司马迁)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司马迁)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固定句式,第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