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2009年1月第17卷第1期Cross Century,January 2009,Vol 17,No.1 ・43・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张文然 陈晓东 佟鸣宇 陈慧洁 (沈阳化工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摘要】 随着人121老龄化的到来,居家养老成为备受关注的养老方式,本文试图分析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居家养 老服务的发展对策,包括服务体系系统化、服务对象宽泛化、服务项目层次化、服务人员专业化和服务机构市场化等。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市场化 【中图号】D57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Ol一0043—01 2l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中国的老龄化是在经济相对不 发达、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转型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冲击而 来。在2008年两会上,人口老龄化问题再次引起代表委员和国人 的深切关注,老年养老模式的定位问题也再次被提上日程。2008 年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意 见》,其基本任务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不 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普遍展开, 同时积极向农村推进。力争“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社区基本建 立起多种形式,广泛覆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社区居家服务 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 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管理体制 和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 1 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居家养老一般是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街道安排社区内的大 龄下岗女职工以家庭养老的身份出现,进入生活有困难的孤老家 庭,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帮助老年人度过健康快乐的晚年 生活。其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的自助、社会捐 助、市场化运作。目前,我国各地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机制是政 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民间组织运作,但在实际运作当中 却出现很多问题。 1.1 服务对象覆盖面狭窄 由于目前我国居家养老基本由政府 出资出人力控制操作,部分地区受经济实力的限制,只将经济困 难、体弱多病和缺少家庭照料的老年人作为居家养老的重点服务 对象。以沈阳为例,根据沈阳市民政局规定,现行居家养老服务 只对空巢老人提供,到2010年也只能实现特困低保、“三无”老 人、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大多数有需求并且 能够自己埋单的家庭,限于政府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规定, 只能望洋兴叹。 1.2 服务内容和项目单一 目前各地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 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丰富,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 往往比较单一,与老人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更不能 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只有家政服务、托老小饭桌实行的比较好, 而法律援助、l临床护理、临终关怀等都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根据笔者在沈阳1O社区抽样调查,我国城市中48.5%的老年人 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需求。其中家政服务需求占25. 22%,护理服务需求占18.04%,聊天解闷需求占13.79%,法律援 助服务需求占2.25%,而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 足率只有15.9%,其中家政服务满足率为22.61%,护理服务满足 率为8.3%,聊天解闷服务满足率为3.16%,法律援助、临终关怀、 心理咨询、社会工作等相对专业化的服务项目基本为空白。 1.3 专业化服务程度较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居家养老服务 的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规模较小,服务质量不高。居家养 老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受薪的服务人员,另一类是 不受薪的志愿服务人员。受薪的服务人员主要由大龄下岗工人 组成,自身素质不高,绝大部分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不具 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职业资格;志愿服务人员中,虽 然不乏知识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但是,志愿者总体素质也参差 不齐,而且志愿者服务队缺乏组织性和专业性,队伍不稳定,无法 为老人提供专业、系统的服务。另外,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项目 少,有效需求不足,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雇佣的服务人员种类 单一、数量不足。 2 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 改革开放3O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都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政府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要相应转变, 要从过去的依靠行政手段为主,转到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 主。对于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也应当引入市场机制,更能满足老 年人需求。 2.1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系统化根据按需供给的居家养老服务 原则,针对老年人在心理上、生理上、收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 异,以及应对晚年各种日常问题和意外的需要能力等方面的问 题,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公众)三位一 体的养老服务系统,使各部门、各服务单位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共 同满足社会需求。纵向上以政府为指导,以市场为依托,以社会 需求为目标;横向上增加服务项目,协调服务单位关系,形成纵向 与横向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2.2 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宽泛化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充 分体现按需供给的原则,对具有居家养老服务的所有老人均给予 服务。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把 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结合起来。对于孤寡老人和低保老人,政府 全部或部分提供无偿居家养老服务;对于经济条件较好、有支付 能力,但亲属无法照顾而需要服务的老人,政府应逐步放宽限制, 提供有偿居家养老服务,合理收取费用。 2.3 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层次化居家养老服务不应仅限于满足 老年人简单的家务照顾和感情沟通等基本的生活需要,应当逐渐 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层次,把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物质生活 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居家养老老人的生活质 量,使其满足心理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根据国外居家养老 经验,心理咨询、健康咨询、法律援助等项目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必 要服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层次需求能够被满足是老年人 能否幸福的关键。 2.4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根据国外经验,独立的专业 化的专职养老服务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应当逐步培养适应中 (下转162页) ・164・ 跨世纪2009年1月第17卷第1期Cross Century,January 2009,Vol 17,No.1 己的精神世界,而是从极度痛苦的深渊被召唤走向上帝。有趣的 是这个主题的结构:在主要旋律线上有个赞美歌式的赞美主题结 构。但是不论乐曲的结构怎样缓慢、沉重,其主旋律都是单声部 的而且紧密地与乐曲结构想衔接。在D大调出现之后,副部主题 作是上帝对美的意识在世俗对美的创造中的一种体现的形式。 这种美就是艺术家笔下的美,这种美是神圣弦乐器的主宰者。至 于说到这里的世俗世界的美,李斯特有个人的见解。尽管滑翔式 的旋律,中断的乐曲结构在轻声低音中仍然是由强及弱的效果。 在新的水平上得到了延续。在这里它用八度音的表达使其具有 宽广气息的旋律,这种旋律是凌驾于伴奏的乐曲结构之上的。然 而它并不是倾向于确定,而是倾向于对回答的期待。这种由低向 高的澎湃的激情和严格的萨拉班德舞之间的对立是令人惊奇的。 在这里还有一个特别好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很多演奏者仍然没有 赋予其意义或根本就没发现的:从Grandioso部分的第五小节开 始,在低音区中又出现了引子中的主题。它很容易被发现:低音 号——对于滑翔式的曲调来说是一种依据及和声的基础。 然而,主人公没有得到对那种强烈呼唤的回答,果断的赞美 的音调失去了自己的意志,音乐就由肯定变得怀疑和矛盾,舒展 的旋律变成了问答句,出现了音域的对比、力度的对比,和声色彩 上的对比、经过连续的疑问式的动机模进后出现了diminuen和 ritenuto。在第二阶段120—152小节这一向副部第二主题的过渡 部分之前,音乐停在了减七和弦上。这一停止的时刻是在完全不 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预料到的形成了主部第一主题的材 料,但它又一晃而过,就像是黑暗和无所预示的幻想一样。而且 甚至在这种明快而崇高的主题中出现了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并 且这种主题渐渐达到了美妙的境界。在171—178小节副部第二 主题的实现中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清醒和平静,三连音的乐曲结构 起到的不是辅助的功能,而是一种旋律的结构,低音变得强而有 力。主部的第二主题是以已知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它改为中音区 出现。而在高音区部分,在三连音旋律的作用下,清晰的表现为 引子主题中的由强至弱的效果。 2.4 结束部179—204小节结束部延续着副部的音乐情绪,并 在副部的织体和调性的背景下,主部第一主题给予了概括性的陈 述,使其性格方面更接近副部,在这一部分里主部第一主题材料 都起着主要的作用179—180小节是主部第一主题材料,181—182 小节变化重复,183—186小节是前四小节上方大二度的模进,之 后主题材料每一小节出现,并以B一降G一降D一降A连续在下 方四度模进。副部第一主题在这里的出现只是起到作为音乐和 声的基础性作用,而在该段音乐中可以发现这个声部的主题的核 心。新的发展阶段多多少少的使人想起了与其连接的副部的开 始部分。它们的区别在于,在这里所有声部中只有主部第一主题 的材料是发展的。在高潮时刻(piu rinfofz)的左手声部中,在隐含 的双声部中逐渐的出现了引子中的主题。它是转瞬即逝的,但又 是痛苦的接近。总之,在呈示部中可以推测到,主部主题的音乐 由于优美的旋律和那个主部第一主题材料的变形,有关它的记忆 消失了,在这里它变得认不出来了。正由于此,从灵活的乐曲结 构中仿佛显露出一种色彩,音乐进入了第三阶段153—178小节, 出现了副声部的第二主题。很难解释这神秘而又美好的形象,该 主题本身更多的不是它原本的东西,而是主部第二主题的一种变 体,是全曲最抒情的主题。可以把这种传统性的对该形象创造性 的发挥看作是美妙的邪恶的假象。但在我们看来,这一思想无疑 更为复杂,但在当时要简单的多。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然而,在有宗教信仰的艺术家看 来,真正的美是在信仰中创造出来的,真实的美是受上帝启示的, 世界上的一切是那么的完美而真实,折射出无比的上帝的光芒。 在这里防止诱惑的警告和对信仰的象征已经从公众生活问题转 变成更为私人的氛围——即创作。因此可以把副部第二主题称 思想永远都取决于与其对位旋律中是怎样的主题与其相结合。 在结束部中可以发现,主部主题的实现是以副部主题为背景的, 但是在花腔华彩之后,可以发现在伴奏中形成了多种意义的衬 腔。 回头看可以发现,结束部音乐的发展是紧跟在副声部之后 的。在某种程度上就其特点和音乐发展的方法来说,可以与相关 的声部相吻合。更重要的是,这一片段所酝酿的更加激烈的冲 突——展开部的到来。 (上接43页) 从过去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控制者转为养老服务市场的监督 者和服务购买者。应当逐渐引导居家养老服务进入市场,政府可 向社会招标,为无支付能力老人购买服务,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 的服务项目,而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可以自己购买服务。例如,可 以到养老机构购买护理服务,到律师事务所购买法律服务,到家 政公司购买家政服务,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运作模式。在市 场竞争机制下,不仅可以减轻政府管理负担,还可以提高服务质 量。同时,应当加强基层社区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非 营利组织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作用,真正实现建立健全“党委领 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3 参考文献 国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和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人才。 并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配备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家庭保健医生、 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临终关怀工作者等相关专业人员,为老人 提供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岗位,逐 步制定居家养老职业服务标准,并逐步建立养护人员资格评定制 度,组建专业化的护养队伍。对目前社区中在岗的以下岗职工为 主的服务人员进行家庭护理、心理安抚、紧急救助等专业技能培 训,经考核竞争上岗,并根据市场原则优胜劣汰,逐步提高居家养 老服务的档次和水平,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的居家养 老服务。 2.5 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养老服务应当是政府和社会公 [1]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 众共同参与的社会化的服务系统。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下,养 老服务由政府自己提供,出现成本高,效率低下等问题。政府应 2005,5 [2]高利平.为居家养老建立社会支持[J].红旗文稿,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