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思维成为了各行各业争先恐后谈论的词汇。虽然不少自媒体作者写了不少分析互联网思维的文章,但大都缺乏体系,读者读了之后还是云里雾里。本文尝试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定义说明,以期抛砖引玉。
笔者结合移动互联网实验室的长期研究,尝试对互联网思维进行定义,结合传统的商业管理体系,可以把互联网思维定义为互联网领域的思维逻辑。这个定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互联网思维是针对互联网领域的一些商业实践活动的总结,并形成了一个新的词汇;其次,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商业思维逻辑,也就是对传统商业管理体系中的基本问题的回答。
在传统的商业管理教育中,是缺乏直接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互联网思维的,因为传统的商业管理教育大都针对工业时代的需要,而不是所谓新经济(包括互联网等)的需要。
据移动互联网实验室考证,目前针对新经济相关的认知,大体分为两种视角,一种是学者视角,另外一种是实践视角。前者是学术界以及传统的学院派提出的系统理论,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分析论证;后者是企业家或商业观察者对某种商业现象的描述。
从学者视角来看,互联网思维是一个不太严格的概念,但从商业管理来自实践的观点来看,学者们应该“发明”一些新词汇,来描述新的商业现象。事实上,为了描述新经济,学者们的确创造了不少新概念,例如颠覆性创新、扁平化管理等,但似乎还没有一个可以准确描述互联网领域的商业管理特殊性的词汇。
这种情况在商界似乎也好不了多少。虽然一些互联网公司频繁提及用户体验、粉丝经济、SoLoMo等概念,但这些概念跟传统的商业管理体系还衔接不上,因此接受了系统商业管理训练的职业经理人也难以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笔者认为,最近被热捧的互联网思维概念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曾经有一些创业者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但由于这个概念基本上没有跟传统的商业管理体系形成联系,在加上没有知名人士进行传播,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也没有被人们关注。
到2008年的时候,时任中国移动董事长的王建宙到清华大学做招聘宣讲会,明确提出中国移动应该找懂互联网的年轻人。在演讲中,王建宙提出,中国移动应该找一些懂互联网行业规律的“疯子”,它们要敢于去创新。据笔者了解,中国移动事后进行总结的时候,也提到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但由于王建宙提出的互联网疯子概念似乎更为流行。
当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布《移动互联网报告》的时候,促使TMT领域的人们开始关注移动
互联网的机会。
据移动互联网实验室跟踪情报显示,现在大家称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似乎并没有重视移动互联网产业,甚至于一些领导人还公开宣称移动互联网是一个伪概念(例如百度CEO李彦宏否定云计算的价值)。
不过,Google在Android生态系统上的建树以及Facebook等上市公司收益一半以上来自移动应用等现实对BAT的领导人冲击很大。关注BAT的行业人士都发现,不仅仅百度CEO李彦宏承认自己判断失误,并花费几十亿美元开始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并购,而腾讯的创始人马化腾也在开放平台大会的演讲中提到自己认识的局限。
移动互联网实验室在2008年组建的时候,首次明确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对比互联网思维,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互联网思维作为一个商业管理概念更为妥当,因为一个广泛传播的概念更便于大家理解掌握。
从我们研究的成果来看,互联网思维跟传统的商业管理理论结合紧密的有四个方面,分别为价值创造、商业模式、竞争战略和组织管理。不过,这四个方面特点需要进行重新定义,方可成为互联网思维定义的四个特征。 1. 价值创造(Value Creation)
在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中,价值创造仍然是核心特征之一。与工业时代的价值创造不同,互联网领域的价值创造具有很强烈的网络外部性,一方面网民成为了创造者,其次创造者似乎不用花费太多的成本,因为互联网上的大量内容可以从别的地方“拷贝”过来,这跟实体经济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值得关注的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也开始受到影响,也就是所谓产业融合趋势开始明显。一般来讲,互联网领域的经营方式比较多,而传统产业的模式较为单一稳定,因此互联网领域的思维模式更容易影响传统产业,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互联网思维概念存在的价值。
2.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
在工业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并不是一个受到关注的词汇,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工业经济就是商品经济,也就是以生产销售一条链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重点就在于波特所提及的供应链以及销售渠道等产业价值链环节,几乎所有企业都是采用这样的商业模式,自然也就没有商业模式了。
但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价值创造的过程迥然不同,这也使得大家的生产过程似乎不那么重要,而如何去销售显得更为核心。例如,由于互联网领域有大量的免费内容存在,考虑如何赚钱似乎成为所有企业头疼的实情——这就是商业模式独立存在的意义。
3. 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
深谙互联网思维的人士清楚,虽然波特提出的三大基本战略仍然在指导人们的经营战略,但结合互联网领域的竞争特点,对三大竞争战略进行全新的阐释显得很有必要。
不管是低成本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以及细分市场战略,战略制定者都应该考虑产业融合过程的新战略设计。
4. 组织管理(Management)
一些互联网知名人士都津津乐道Google的20%自由时间,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下的组织管理方法。与传统的工业企业不同,互联网企业大都不需要采用严格死板的工作时间安排,因为工作人员的创造力才是互联网公司所需要的。
当然,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一些互联网企业不仅在管理制度上与传统企业不同,它们还拥有高度互联网化的管理流程,而且,这些互联网企业还拥有与众不同的绩效考核体系。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领域的思维逻辑显然跟工业产业领域的不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将在工业与互联网化融合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商业管理方法,这些方法将补充和丰富原有的商业管理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