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物理热学问题综合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初中物理热学问题求解方法

1.李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1格表示的温度是是多少?(保留一位小数) (2)当它指示温度是1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3)当它实际气温是45℃时指示温度是多少? 【答案】(1)0.9℃;(2)20℃;(3)42.5℃ 【解析】 【详解】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t1是:

t1100℃-0℃0.9℃

103℃-(-7℃)(2)当它指示温度是15℃时,实际温度t实是:

t实=[15℃-(-7℃)]10℃=20℃ 11(3)当它实际气温是45℃时,指示温度t时,则有:

45℃=解得t=42.5℃

10℃[t℃-(-7℃)] 11答:(1)这只温度计1格表示的温度是0.9℃ (2)当它指示温度是15℃时,实际温度是20℃ (3)当它实际气温是45℃时指示温度是42.5℃

2.为了比较“沙子和水的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好沙子和水,并在上方盖好玻璃片,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沙子 水 质量/g 30 30 温度升高10℃所需的时间/s 64 96 温度升高20℃所需的时间/s 89 163 温度升高30℃所需的时间/s 124 220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对于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_______(选填“沙子”或“水”)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出现了沙子的温度反而比较低的情况,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热量的多少 物质受热均匀 大于 沙子 水 水蒸气液化放热 水的导热性能比沙子的导热性能好 【解析】 【分析】

(1)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2)为使受热均匀,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 (3)由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4)由(3)推理回答;

(5)分析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水珠的形成原因,利用液化放热的原理进行解释; (6)从水和沙子导热性能不同分析。 【详解】

(1)[1]根据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2]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物质受热均匀;

(3)[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长,根据转换法,即水吸收的热量大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4)[4]由(3)的结论: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长,推理有: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5)[5][6]装水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的小水珠是由于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液化时要放热,所以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比较高;

(6[7])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出现了沙子的温度反而比较低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水的导热性能比沙子的导热性能好,所以刚开始加热时,水升温快。

3.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固体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填“A”“B”或“C”),该物质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 【答案】保持不变 B 晶体 高 【解析】 【详解】

(1)[1][2][3]由图乙知,A 俯视,读数会偏大,C 仰视,读数会偏小,B 读数方式正确;由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

(2)[4]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温度计的示数会受烧杯底部的影响,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高。

4.建立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很早以前,科学家们发现了物质是由微粒(分子)组成的,从而建立了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固体中分子间的束缚能力很强,分子只能在某个位置附近做小幅的振动,不能自由移动;气体分子间的束缚能力很弱,所以分子运动相对强烈,如果没有容器的限制可自由运动,尽可能占据更多的体积;液体介于三者之间(与固体更接近),大部分分子在大部分时间内只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幅度相对大的振动,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

(1)由材料可知,当物质从气态变化到固态时,需__________(选项“吸热”或“放热”),使其温度__________,分子只有的能量减小,分子的活跃程度需急剧变弱。 (2)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__________;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

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__________。(以上两空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答案】放热 降低 蒸发 沸腾 【解析】 【详解】

(1)[1][2]物质从气态变化到固态叫做凝华,凝华需要放热,使其温度降低;

(2)[3]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属缓慢的汽化现象,这就是蒸发现象;

[4]在液体内部,一些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整个过程较为剧烈,这就是沸腾。

5.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2)如图丙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____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_℃;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出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中的a所示。若用相同的热源,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这个实验,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选填“b”“c”或“d”);

(4)利用上述实验中的器材来“探究水的沸腾”,还需要一个中间有孔的硬纸板,它的作用是_________。若正确操作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分析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46 BC 48 c 减少热量的散失 水的沸点是98℃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图乙可以看到,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的读数是46℃。

(2)[2][3]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所以熔化过程对应图像中的BC段,其熔点是48℃。

(3)[4]海波的质量变大,但是熔点是不变的,从图丁可看到,得到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c。

(4)[5]这个硬纸板,它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6]从图戊可看到,水在第4min开始温度保持不变,可知水的沸点是98℃;并且知道水沸

腾时,温度是不变的。

6.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_______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__℃,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_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实验中,____________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水至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水的内能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未知液体的吸热能力_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水的吸热能力. 【答案】B 98 小于 加热时间(长短) 增大 不同 小于 【解析】 【详解】

(1)[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控制相关物理量不变,需要保证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也相同、加热时间和方式相同,但并不需要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故选B;

(2)[2][3]水的沸点就是这刻的温度,由图可以看到它的沸点是98℃;这个沸点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的沸点,所以实验时的大气压强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4][5]实验过程,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水至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水还在继续吸热,它的内能应该继续增大;

(4)[6][7]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另一种液体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这说明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未知液体的吸热能力比较小。

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另一个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关于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的说法中,不必要的是______

A.食用油和水的质量相等 B.两套装置中的烧杯相同 C.两酒精灯的火焰大小相同 D.两酒精灯内酒精的质量相等

(3)实验中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______(水/食用油)所需时间较长,_____(水/食用油)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4)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______(大于/小于/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______(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多,______(水/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答案】B D 水 水 水 等于 食用油 水 【解析】

(1)在安装、调整如图(甲)的实验器材时,应先固定B,再调整固定A,因为底部的距离应是固定的,而上部可以根据下部的情况进行灵活调节;(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酒精灯中火焰的大小、水和食用油(ρ水>ρ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度、烧杯等,酒精灯中的酒精多少不一定相同,D错误;(3)食用油和水从20℃升温至45℃,水所需时间较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水吸热能力较强.(4)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升高的温度较多,说明水吸热能力较强.

8.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所有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验记录(选填烧杯号),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分析比较①②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③④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1)(2)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答案】①③ 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物质的种类 质量 升高的温度 【解析】 【分析】

(1)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种类有关,保持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物质的种类不同,分析比较哪两个烧杯;

(2)比较①②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不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分析吸收的热量与哪个因素有关;比较③④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分析比较吸收的热量与哪个因素有关;

(3)根据(1)(2)中的结论,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详解】

(1)[1]①杯的质量是300g,升高10℃用的时间是12min,③杯的质量是300g,升高10℃用的时间是6min,而每分钟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说明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2)[2]①②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不同,升高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3]③④两烧杯,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说明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吸收的热量不同;

(3)[4][5][6]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都有关系。 【点睛】

本题考查比热容的概念,需要知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9.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如图甲、乙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水的沸点是_____℃;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_____。 【答案】甲 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98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泡上升时,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那么气泡体积会变大,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因为冷水加热,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达到想要的温度,用热水会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3)[3]从图丙可以看到,第4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98℃不变,可以推测水的沸点是98℃。

[4]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0.如图甲是一款便携式电火锅,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R1、R2均为电热丝,电火锅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档,加热功率为440W,保温功率为110 W。求:

(1)加热档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电热丝R2的阻值是多少?

(3)若不计热量损失,该电火锅正常工作,把质量为0.55 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多少秒?[c水4.210J/kg℃]

3【答案】(1)2A;(2)330Ω;(3)420s 【解析】 【分析】 【详解】

U2(1)根据P可知,当电阻较小时,电功率较大,这是加热档,从图乙可以看到,开关

R连接1,电路中的电流是

I加热P加热440W2A U220VU2(2)根据P可知,电热丝R1阻值大小是

R220V110ΩU2R1

P加热440WU2当开关连接2时,R1、R2串联接在电路,这是保温档,根据P可知,电路中的总电

R阻是

2220VU2R总440Ω

P保温110W可知电热丝R2的阻值是

2R2R总-R1440Ω-110Ω330Ω

(3)根据QcmΔt可知,水吸收的热量是

Q吸c水mt4.2103J/kg℃0.55kg100℃-20℃1.848105J

不计热量损失,那么Q放Q吸,该电火锅正常工作需要的时间是

tQ放P加热1.848105J420s

440W答:(1)加热档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是2A;(2)电热丝R2的阻值是330Ω;(3)若不计热量损失,该电火锅正常工作,把质量为0.55 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需要时间是

420s。

11.下表列出了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金 1064 2500 铜 1083 2360 钢 1515 2750 钨 3410 5900

A.金块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B.在-40℃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D.因为钨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白炽灯里的灯丝是用钨制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钢水”的温度达到1515℃,金块的熔点只是1064℃,低于“钢水”的温度,金块会熔化,A错误;

B.水银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它在-39℃时凝固,在-40℃时,已经是固态,所以这种

情况下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B正确;

C.表中所列出的金属,除了水银,沸点都大于357℃,357℃是水银的沸点,这些温度都已经超过了水银的沸点,所以说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C错误;

D.白炽灯里的灯丝是用钨制成,这是因为钨的熔点高,长时间通电温度很高,钨都不会熔化,D错误。

12.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A和B,物体A、B的边长分别为0.1米和0.2米。物体A的密度为4×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10千克。求:

(1) 物体A的质量mA。 (2) 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B。

(3) 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现将物体A、B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的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求切去的质量△m。 【答案】(1)4千克(2)98牛(3)2千克 【解析】 【详解】

(1)物体A的质量:

mA=ρAVA=4×103kg/m3×(0.1m)3=4kg;

(2)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B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FB=GB=mBg=10kg×9.8N/kg=98N;

(3)A物体的底面积:

SA=(0.1m)2=0.01m2,

B物体的底面积:

SB=(0.2m)2=0.04m2,

将物体A. B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的一部分, 根据p=

F,由于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剩余部分的重力,因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SGAmgGBmg = , SASB压强相等,故有:

即:

GAmgSA =,

GBmgSB整理后有:

mAmSA =,

mBmSB代入已知量:

4kgm0.01m2 =,

10kgm0.04m2故切去的质量:

△m=2kg.

答:(1)物体A的质量mA为4kg (2)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B为98N;

(3)在保持物体A. B原有放置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现将物体A. B各自沿水平方向在上部切去质量为△m的一部分,使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切去的质量△m=2kg.

13.假期爸爸妈妈带着丽丽开车旅行,已知小轿车的总质量约为2t,最大功率为120kW,小轿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车总重的0.2倍。(g=10N/kg,汽油的热值取4×107J/kg)求:

(1)若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2m2,静止时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2)轿车在5min内匀速行驶了3km,此时轿车的实际功率为多少?

(3)若汽油机的效率为30%,那么当轿车以最大功率行驶10min消耗汽油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1×105Pa;(2)4×104W;(3)6kg 【解析】 【详解】 (1)轿车的总重力

Gmg2103kg10N/kg2104N

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2104N

则轿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F2104Np=1105Pa 2S0.2m(2)由题意可知,轿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

f0.2G0.22104N4103N

因为轿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所以轿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

F牵f4103N;

轿车在5min内牵引力做的功

WF牵s4103N3000m1.2107J;

则轿车的实际功率

W1.2107JP4104W。

t560s(3)该车以最大输出功率行驶10min,做的有用功

37W有用P最大t12010W1060s7.210J,

由W有用Q放100%得,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W有用7.2107J2.4108J,

30%由Q放mq得,需要完全燃烧汽油的质量

m汽油Q放q汽油2.4108J6kg 4107J/kg答:(1)静止时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105Pa。 (2)此时轿车的实际功率为4×104W。

(3)那么当轿车以最大功率行驶10min消耗汽油的质量为6kg。

14.小明打开装有一定量“干冰”的月饼包装盒,发现空气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___________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气体在液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_热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 【答案】吸收 放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这是因为干冰在升华过程中需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气体在液化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所以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要严重。

15.当水烧开时,我们会看到水蒸气将壶盖项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_________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若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1200r/min,则此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____________次。 【答案】做功 10 【解析】 【详解】

[1]水蒸气将壶盖项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这是水蒸气内能转化为壶盖的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也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由题意可知,飞轮的转速为

1200r1200r20r/s 1min60s即每秒钟飞轮转数是20r,飞轮转两转,汽油机经历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1次,那么此汽油机每秒钟对外做功次数是10次。

16.柴油机和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四个冲程完全相同的冲程是( ) A.吸气、压缩

B.压缩、排气

C.吸气、压缩、排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D.排气

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柴油机吸入的只有空气,所以吸气冲程不同;柴油机属于压燃式点火,所以在压缩冲程中,柴油机比汽油机压缩程度高,所以压缩冲程不同;汽油机气缸顶部有个火花塞,柴油机气缸顶部有个喷油嘴,柴油机采用压燃式点火,汽油机采用点燃式点火,所以做功冲程不同;排气冲程只是将废气排出,所以柴油机和汽油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的四个冲程完全相同的冲程是排气冲程;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故选D。

17.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提物工具——“差动滑轮”,俗称“神仙葫芦”。它的上半部分是由固定在一起的半径分别为r和R的两个齿轮组成, 能绕中心轴 O 转动,下半部分是一个动滑轮。封闭的链条绕过滑轮,动滑轮下面悬挂着质量为 M 的重物,已知 r:R=1:4。悬挂动滑轮的链条处于竖直状态,滑轮与链条的重力及轴 O 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现用大小为 F的拉力以速率 v 匀速拉动链条。则错误的判断是( )

A.悬挂动滑轮的链条每根弹力大小都为B.拉力F的大小为

1Mg 21Mg 3v 3C.重物上升的速率为D.拉力F的功率为【答案】D 【解析】 【详解】

1Mgv 4A.由于有两条链条悬挂动滑轮,滑轮与链条的重力及轴O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重物的

重力为Mg,那么链条每根弹力大小都为

1Mg,A正确,不合题意; 2B.可知拉力F做的功转化为重物的重力势能,物体上升h,那么力F的作用端移动的距离为3h,可以知道拉力做的功为WFF3h,重物增加的重力势能为Mgh,即

F3hMgh

拉力F1Mg,B正确,不合题意; 313C.以速率 v 匀速拉动链条,那么重物上升的速度为v,C正确,不合题意; D.拉力F的功率

1PFvMgv

3D错误,符合题意。

18.下列关于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物体内能为零 传递

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所以0℃的物体内能不为零,A错误; B.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内能大的物体温度可能较低,那么热量就可能是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传递,B错误;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内能还和质量、状态有关,C错误;

D.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比如说0℃的冰熔化为0℃的水后,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是吸收了热量,内能变大,D正确。

D.物体内能增大,温度可能不变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

19.假设我们手里现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标准大气压下,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27℃,则所测液体的实际温度应该是( ) A.24℃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不准的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B.25℃

C.26℃

D.27℃

100℃25=;

96℃-4℃23用此温度计测得液体的温度是27℃,则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t故ACD错误,B正确。

2527℃4℃25℃。 23

20.下表为现在家庭、宾馆常用的无线电水壶(一种在倒水时导线脱离,用电加热的方便水壶)的铭牌,某同学用这种电水壶烧开水,他将水放至最大容量,测得水的初温是

20C,通电6分钟后水恰好沸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额定电压 额定功率 最大容量 220V 1210W 1L

(1)该电水壶是利用电流的_____效应工作的; (2)该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及电热丝的电阻;

(3)这段时间水吸收的热量;[水的比热容c4.2103J/(kgC)]

(4)现测得电源电压为200V,求此时电水壶的工作效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热;(2)5.5A,40Ω;(3)3.36105J;(4) 93% 【解析】 【详解】

解:(1)电水壶是利用电流通过导体时,使导体产生热量来工作的,是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PUI可得,此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IP1210W5.5A U220VU2由P可得,电热水壶的电阻

RU2(220V)2R40

P1210W(3)水的质量

m水水V水1103kg/m31103m31kg

水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t100℃,烧开时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t04.2103J/(kgC)1kg(100C20C)3.36105J

(4)当电压U200V时,消耗的电能

U2(200V)2Wt360s3.6105J

R40此时电水壶工作的效率

Q吸3.36105J100%100%93% 3W2.6410J答:(2)该电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5.5A,电热丝的电阻为40Ω; (3)这段时间水吸收的热量3.36105J; (4)此时电水壶的工作效率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