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计算 命题规律:
考点归纳: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分离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命题趋势:
指导方法:遇到此类型题目的时候,切记要看清楚题意,不要先入为主,看看什么基因型是哪种表现型,切忌不看清楚题目就做题。
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是生物个体表现的性状,能够看见或被检测,基因型是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因型是决定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分离比出现的条件:一是必须是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由细胞核控制的性状遗传。
二是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体。三是所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并且等位基因的作用是完全显性。四是子一代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全部配子应发育良好,生活里一样,并且无异花授粉发生。五是受精是各种雌雄配子一均等的机会自由结合。六是所有的杂交后代存活率应相同,如果有致死现象发生,就不符此比例。七是供试验的群体越大,个体数越多,比例就越接近。八是与性别无关,不论正交、反交其比例应一样。
方法技巧总结:用乘法定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概率、种类数和比值
①
具有两对以上相对子能够赚的个体杂交,子代基因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分别等于每对相对性
状相交所得基因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的乘积。如YyRr×YYRr相交的子代中,基因型YyRr的概率=1/2×1/2=1/4,子代基因型种类数=2×3=6,子代基因型比值=(1YY:1Yy)(1RR:2Rr:1rr)=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
②
具有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型的概率。种类数。比值分别等于每对相对性状相交
所得的概率、种类数、比值的乘积。如YyRr×YYRr相交的子代中,子代表现型为Y_R_类的概率=1×3/4=3/4,子代表现型的种数=1×2=2(种),子代表现型的比值=1Y_(3R_:1rr)=3Y_R_:1Y_rr。 ★例题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根据子代表现型的比例来求亲代的基因型
① 合子。
② ③ ④ ⑤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3:1,则双亲中有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子另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3::3:1:1,则双亲中有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具有两个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1:1:1:1,则双亲中每对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比值为1:1,则双亲中一定相对性状中一对相对性状中一个
一对相对性状都是纯合子或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有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
是杂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 例题
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方法
①
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A、B为一对相对性状)
杂交:A×B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自交:A、B分别自交,若能发生性状分离,其亲本性状一定为显性;不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无法确定,可能为隐性性状,也可能为显性纯合体。
②
纯合体、杂合体及其判断
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为纯合体,由不同基因型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值为9:3:3:1,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都是双显性杂
的个体为杂合子
★例题
高考命题切入点: 专题二 遗传概率的计算 命题规律: 考点归纳: 命题趋势: 指导方法: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估计,是指特定事件与总事件的比例,即概率(P) =
①
,其范围为:0≤P≤1。
已知亲本基因型,求某事件出现的概率:例如杂合子(Aa)自交,求自交后代某一个体是杂合子
的概率。对此问题首先要确定个体的表现型,分两种情况分析:
㈠若已知该个体为显性性状,则其基因型有AA或Aa两种可能性,且比例为1:2,所以该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1+2)=2/3。
㈡若该个体为未知表现型,那么该个体的基因型有AA、Aa、aa三种可能,且比例为1:2:1,因此该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1+2+1)=2/4=1/2。
② ★例题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相关数量关系
若n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并且每对相对性状表现为完全显性,则:
杂合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n,例如AaBbCcDd个体产生2416种配子。 F1的配子种类为2n种。
F2的基因型种类为种,比例为1:2:1。例如,AaBb×AaBb的子代基因型种数为32=3×3=9种。比例为1:2:1=1:2:11:2:1=1:2:1:2:4:2:1:2:1。
亲代基因型未定,求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这时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亲代的基因
型,在根据亲代的基因型求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
n2子代中某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亲代每对基因分别相交时产生的子代相应基因型比例的乘积。例如:AaBa×AaBb杂交种子代基因型为AaBb所占的比例为2/4×2/4=1/4。
F2的表现型种类为2n种,分离比为3:1。例如,AaBb×AaBb的子代表现型的种数为22=2×2=4种,分离比为3:1=3:13:1=9:3:3:1。
子代某种表现型在子代所占比例为亲代每对性状分别相交时出现的子代相应性状比例的乘积。例如:AaBb×AaBb的子代中表现型为AB所占比例为3/4×3/4=9/16。 ★ 例题
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不仅进行了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性状的杂交,还做了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他用黄色圆粒种子、灰褐色种皮的纯种亲本和绿色皱粒、白色种皮的纯种亲本杂交,F1个体表现型整齐一致,都是黄色圆粒种子、灰褐色种皮。但是F2出现了8中表型,它们的分离比是27:9:9:9:3:3:3:1,恰是3:1。由此可见。随着杂交亲本相对性状数目的增加,相关非等位基因数目增多,杂种后代的遗传表型更为复杂,但是只要非等位基因之间遗传,有关等位基因对数与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数量关系都可以从理论上可以进行预测(如下表)。 杂交中的基因对数 F1 F2 223形成配子的类型数 雌雄配子组合数 基因型种类数 完全显性时表现种类数 表型分离比例 1 2 3 …… n 2 …… 4 …… 3 …… 2 …… …… 注意:
① 标准第一栏所述“杂交的基因对数”指的是等位基因的对数。 ② 此表只适合于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例题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和区别:基因的分离定律所研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这个定律揭示的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变化情况,即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所研究的是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这个定律揭示的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及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重新组合。
两个遗传基本定律的联系:两个遗传基本定律不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基本定律中是最基本的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引申和发展。生物体在精选减数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都要彼此分离,在分离之前,它们可能发生交换。在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的配子。总之,两个遗传的基本定律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并同时起作用的。
总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详细比较见下表。 区别 研究性状 等位基因对数 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分离定律 1对 1对 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对或n对(n>2,下同) 2多或n对 分别位于2对或n对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 减数第一次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遗传本质 F1 基因对数 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等位基因分离 1 2 配子组合数 4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互不干扰 2或n 22或2n 数量相等 42或42 F2 基因型种数 表现型种数 表现型比例 3 2 2 2 32或3n 22或2n F1测交子代 基因型种数 表现型种数 表现型比例 22或2n 22或2n 1:12或1:1 n联系 ①在形成配子时,两个基因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时,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都要分离;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 概率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在对遗传学问题进行分析时,常常采用棋盘法或分枝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依据都是概率中的两个分析定理,即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
①
加法定理:当一个事件出现时,另一个事件就被排除,这样的两个事件为互斥事件。这种互斥事件出现的概率它们各自概率之和。例如,肤色正常(A)对白化(a)是显性。一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他们的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aa,概率都是1/4。然而这些基因都是互斥事件,一个孩子是AA,就不可能同时又是其他。所以一个孩子便先行正常的概率是1/4(AA)+1/4(Aa)+1/4(aA)+1/4(aa)=3/4(AA或Aa或aA)。
②
乘法定理:当一个事件的发生不影响另一事件的发生时,这样的两个的事件同时或相继出现的概率是它们各自出现概率的乘积。例如,生出男孩和女孩的概率分别是1/2,由于第一胎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不会影响第二胎所生孩子的性别,因此疏于两个事件。第一胎生女孩的概率是1/2,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也是1/2,那么两胎都生女孩的概率是1/2×1/2=1/4。
③
示例: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是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的。如果黄色圆粒豌豆甲(YyRr)和绿色圆粒豌豆乙(yyRr)杂交,问后代出现基因型YyRR的概率是多少?
首先分析甲、乙产生配子的种类数和概率。根据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是各自的、非等位基因是互不干扰地分配到配子中去的原理,甲产生含有Y和y配子的概率分别是1/2,产生含有R和r配子的概率也分别是1/2。又因为Y和R是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配子中的,因此,它们同时出现在配子中的概率是:1/2(Y)×1/2(R)=1/4(YR)。根据同样的道理,甲可以产生4种配子,它们的概率分别是1/4YR、1/4Yr、1/4yR和1/4yr;乙可以产生2种配子,它们的概率分别是1/2yR和1/2yr。由于甲、乙产生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事件,只有甲的YR配子和乙的yR配子结合才会得到基因型YyRR的后代,因此,YyRR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是1/4(YR)×1/2(yR)=1/8(YyRR)。
此题也可以这样分析:先分别考虑基因型中的一对基因。单从豌豆的颜色考虑,甲和乙杂交后代的概率为Yy×yy→1/2Yy、1/2yy;单从豌豆的形状考虑,甲和乙杂交后代的概率为Rr ×Rr→1/4RR、1/4rr、1/2Rr。因此,甲和乙杂交后代出现基因型YyRR的概率为1/2(Yy)×1/4(RR)=1/8(YyRR)。 推断双亲基因型的常用方法
1. 先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单独求出每对相对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型,再组合:
① 具有一定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比例为1:0,即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双亲都是纯合子(一显、
一隐),即AA×aa=Aa(1:0)。
②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则双亲一为杂合子,一为隐性纯合子,即Aa×
aa→Aa:aa(1:1)。
③ 表现型相同的两个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双亲都是杂合子,即Aa×Aa→(AA、
2Aa):aa=3:1。
④ 两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了隐性性状的个体,则双亲基因型都含有一个隐性基因,即Aa×Aa→aa或Aa×
aa→aa。
⑤ 两表现型相同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则这个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求亲代基因型:
①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则双亲基因型都是双显杂合子,即:YyRr× YyRr→表现型比例为9:3:3:1。
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则双亲基因型中有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都是纯合子或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即:YyRR×Yyrr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YyRr×YyRR→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
③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 3:1:1,则双亲中有一对相对性状都是杂合子,
另一对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合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即:YyRr×Yyrr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 3:1:1。 ④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则双亲中每对相对性状中一个是杂合
子,另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即:Yyrr×yyRr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
⑤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则双亲基因型中有一对相对性状是一个杂合
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另一对相对性状中至少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即:YyRR×yyRr→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Yyrr×yyRR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 (3)根据亲代产生配子比例求基因型
①若亲代产生配子4种,而且比例为1:1: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双显杂合子。例如:YyRr产生4种配子YR、yR、Yr、yr,比例为1:1:1:1。
②若亲代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例如:YyRR只产生YR、yR两种配子,比例为1:1。 有关两种疾病的遗传概率的计算
对涉及两种病的自由组合问题,,求后代某一表现型出现的概率时,关键是先单独求出每种病的发病率。假设利用分离定律求得患甲病的概率为A,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A;患乙病的概率为B,不患乙病的概率为1-B,则有如下关系:
① 只患甲病=患甲病×不患乙病=A·(1-B)=A-AB。 ② 只患乙病=患疫病×不患甲病=B·(1-A)=B-AB。 ③ 只患一病=只患甲病+只患乙病=A+B-2AB。 ④ 患两病=患甲病×患乙病=AB。
⑤ 患病=只患一病+患两病=患甲病+患乙病患两病=A+B-AB。 ⑥ 正常=不患甲病×不患乙病=1患病=1-A-B+AB。 ★例题
人类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1) 红绿色盲的遗传分析
人类的红绿色盲症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X隐性遗传。它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所以说它所控制的性状更容易出现男性中。我们假设正常基因为B,致病基因是b,所以可以推断出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下:
正常女:XBXB 携带者女:XBXb 色盲女:XbXb 正常男:XBY 色盲男:XbY
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如果一个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虽表现正常,但由于从父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因此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遗传图谱见下:
(正常女)XBXB × XbY(色盲男)
↓
XBXb XBY (携带者女) (正常男)
其次,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有
1/2正常,1/2为红绿色盲。女儿都不是色盲,但有1/2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的色盲症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遗传图谱见下:
(携带者女)XBXb × XBY(正常男) ↓
XBXB XBXb XBY XbY (正常女) (携带者女) (正常男) (色盲男)
第三,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
有1/2正常,1/2为红绿色盲。女儿有1/2为红绿色盲,1/2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遗传图谱见下:
(携带者女)XBXb × XbY(色盲男)
↓
XBXb XbY (携带者女) (色盲男)
第四,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都是红
绿色盲。女儿虽表现正常,但由于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因此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遗传图谱见下:
(色盲女)XbXb × XBY(正常男)
↓
XBXb XbY (携带者女) (色盲男)
通过对以上4种婚配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遗传得来,以
后只能传给女儿,这种遗传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
★例题
(2) 抗VD佝偻病的遗传分析
人类的抗V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X显性遗传。它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但由于是显性遗传,所以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我们假设正常基因为a,致病基因为A,此病没有携带者,只要出现一个人类正常和患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下: 正常女: 正常男: 患病女: 患病男:
人类的抗V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一个正常女性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他们的后代都表现正常,不会出现患者。遗传图谱见下: (正常女)XaXa × XaY(正常男)
↓
XaXa XaY (正常女) (正常男)
其次,一个纯合子患病女性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他们的后代都表现为患病,女儿遗传了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一个正常基因a,属于杂合子。遗传图谱见下: (纯和患病女)XAXA × XaY(正常男)
↓
XAXa XAY (杂合患病女) (患病男)
第三,一个杂合子患病女性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他们的后代男孩有1/2正常,1/2患病,女孩有1/2正常,1/2患病。遗传图谱见下:
(杂合患病女)XAXa × XaY(正常男)
↓
XAXa XaXa XAY XaY
(杂合患病女)(正常女) (患病男)(正常男) (1:1:1:1)
第四,一个正常女性和一个患病男性结婚,他们的后代中,女孩全部都患病,但是属于杂合子,男孩全部都正常。遗传图谱见下:
(正常女)XaXa × XAY(患病男)
↓
XAXa XaY(1:1) (杂合患病女) (正常男)
第五,一个纯和的患病女性和一个患病男性结婚,他们的后代全部患病,而且女性全部为纯合子。遗传图谱见下:
(纯和患病女)XAXA × XAY(患病男)
↓
XAXA XAY(1:1) (纯和患病女) (患病男)
第六,一个杂合患病女性和一个患病男性结婚,他们的后代中,女性全部患病。男性有1/2患病,1/2正常。遗传图谱见下:
(杂合患病女)XAXa × XAY(患病男)
↓
XAXA XAXa XAY XaY
(纯和患病女)(杂合患病女)(患病男)(正常男) (
1
:
1
:
1
:
1
)
通过上面几种遗传图谱的分析,可以看出此病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不管男女,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会患病,因为女子有两条X染色体,故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 ★例题
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 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是指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2) 伴X显性遗传:这类疾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治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 ① 具有连续遗传的现象。
② 不管男女,只要存在致病基因就会发病,单因女子有两条X染色体,古女子的发病率约为男子的两倍,患
者中女多男少。
③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记忆口诀:“男病,母女病”。 ④ 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记忆口诀:“女正,父子正”。
⑤ 男病人将此病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女病人(杂合体)将此病传给半数的儿子和女儿。 ⑥ 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⑦ 因为没有一条正常染色体的掩盖作用,男子发病时,往往重于女子。
举例:抗VD佝偻病。患者对磷和钙的吸收不良,造成血磷下降,表现为下肢弯曲,膝内翻或外翻,骨骼发育畸形和身材矮小。
(3) 伴X隐性遗传:这类疾病是指由X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杂合子状态时,由于中超的现象
基因的作用可以掩盖制备基因的作用,并不会发病。其特点为:
① 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② 患者中男多女少,这是因为两条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染色体碰到一起的机会很少所致。 ③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为患者。记忆口诀:“女病,父子病”。 ④ 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记忆口诀:“男正,母女正”。
⑤ 患病的男子与正常的女子结婚,一般不会再生患有此病的子女,但女儿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⑥ 患病的男子若与一个致病基因携带者女子结婚,可生出半数患有此病的儿子和女儿。 ⑦ 患病的女子与正常男子结婚,所生儿子全有病,女儿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⑧ 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为携带者。 举例:人类红绿色盲病、血友病等。
(4) 伴Y遗传:由Y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称为伴Y染色体遗传。其特点为:
① 种类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权威男性,女性都正常。记忆口诀:“男全
病,女全正”
② 由于X染色体上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基因,所以致病基因只能随Y染色体传递,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
孙子,如此世代相传,具有连续性,因此,又被称为“全男性遗传”或限雄遗传。记忆口诀:“父传子,子传孙”。
举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例题
伴性遗传的类型及其判定方法
(1) 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以及性染色体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
常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又包括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包括伴X显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及伴Y遗传病。具体分析如下图。
显性遗传病 常染色体
人类遗传病
性染色体
(2) 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方法:
① 确定家系图中的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a.若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则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b.若双亲都正常,其子代表现正常者,则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② 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a.在已确定是隐性的遗传病的家系中:若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儿子正常,母亲患病,则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必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病的家系中:若父亲患病,女儿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必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③ 若患者没有女性,且男性患者呈上下代连续关系,则最有可能是伴Y遗传。
(3)人类遗传病的记忆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 关于遗传病概率的计算
遗传病概率的计算,是考试中的一个备考考点。先介绍一些小诀窍,供同学们学习和掌握。 假设患甲病的概率为m,患乙病的概率为n,那么: 患非甲病的概率为1-m。 患非乙病的概率为-1n。 只患甲病的概率为m-mn。 只患乙病的概率为n-mn。 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mn。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mn2mn或m(1-n)+n(1-m)。 患病的概率为m+n-mn。
不患病的概率为(1-m)(1-n)。 ★例题
高考命题切入点:
专题三 涉及到基因频率的遗传概率计算
隐性遗传病 伴X
隐性遗传病
伴Y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
命题规律: 考点归纳: 命题趋势: 指导方法:
一、 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1)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每个种群都有其自己的基因
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都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数目越多,个体间的差异越大,基因库也就越大。个体多携带的基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小时,但也会随着繁殖吧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代,同时通过突变使新的基因流入基因库,于是基因库在前后代遗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2)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某种基
因的数量/控制同种性状的等位基因的总数×100%。不同的基因频率在种群基因库中所占比例是不同的,例如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都能影响基因频率。另外,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能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断的进化。
(3) 基因型频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群体内全部个体数的比例叫做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基因型频率
=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100%。
★例题
二、 基因频率及其计算方法
(1) 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基因频率指某种基因在某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基因频率的公式为:
A%+a%=1。
(2) 基因型频率计算公式:基因型频率指群体中某一个个体的任何一个基因型所占的百分比。基因型频
率的公式为AA%+Aa%+aa%=1。
(3) 联系:若种群中一等位基因为A和a,设p为A的基因频率,q为a的基因频率,则(p+q)
=A%+a%=1,p+q2=p2+2pq+q2=1。
又因为在一种群中,AA%+Aa%+aa%=1,所以p2=AA%=A%×A%,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
如果已确定了基因型频率,那么,用下面的公式可以得出基因频率: (的个体数的个体数) (的个体数的个体数)
由上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联系可以得出,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1/2杂合子的频率。 (4) 计算: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① 方法一: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的总数/种群中该等位基因的总数。 ② 方法二:
(5) 计算方法成立的条件 ① 种群非常大
② 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且产生后代。 ③ 种群内的个体没有迁入和迁出。 ④ 自然选择没有对基因A和a起作用。 ⑤ 基因A和a没有产生突变。 ★例题
高考命题切入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