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

来源:爱go旅游网


司马光好学(书不可不成诵)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1、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追赠以温国公的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2、患:担忧,忧虑。

3、不若:比不上。若:如。

4、众:众多。

5、既:已经。

6、迨:到;等到。

7、倍诵:背诵。倍:通“背”,背诵。

8、乃:于是,就,才。

9、尝:曾经。

10、或:有时

11、咏:吟咏。

1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指读书专心。

13、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14、中夜:半夜。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能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像董仲舒和孔子那样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得烂熟于心为止。(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读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很多)了! ”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 ②迨能倍诵乃止( ) ..

③温公尝言 ( ) ④众兄弟既成诵(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2)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 6、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获得哪些学习经验?

【参考答案】1.①担心②等到③曾经④已经 2.D 3.(1)(由于)读书时下

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所精心读背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2)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4.C 5.韦编三绝 6、本文讲了司马光刻苦读书的故事。用力多者收功远;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