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论文
由于煤矿生产环节的复杂性,很难杜绝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从内因讲,是井下各种不可抗拒地质因素相互作用发展的结果;从外因讲,作业方式方法、配套管理措施、人的不安全行为等等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试想,煤矿大小事故是否都与违章有关,尽管人们或多或少都回避这个问题,但一次次惨痛的教训直逼我们不得不总结反思: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根本、效益的保障、发展的前提。
一、开展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
职工安全意识的薄弱、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发展。开展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是抓好矿井基层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强化职工现场操作时口随眼动、眼随心动、手随口动的指向性集中操作,形成安全识别、确认和操作的环节流程,从而实现人的注意力和物的安全管理的高度统一,达到避免违章、消除隐患、杜绝事故、保障施工及操作安全,我们应大力推广 “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安全确认法,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才有基础保障。
二、严格落实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指令,加大安全投入,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及时更换、改造性能差、效率低的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装备及时更新,完善矿井安全防护和设备改造。
三、严格落实矿井隐患排查与治理、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矿井生产过程中环节控制,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定整改、定复查的“五定”原则闭合管理,
现场隐患不闭合,坚决不组织生产,不让隐患恶性发展、不给事故留发展空间。采取有效激励政策,调动全员抓安全的积极性,做到抓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齐抓共管。严格落实“四不放过”原则,矿井出现事故,就要严格追查,采取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案,让广大职工意识到事故的严重性及恶性发展的后果。
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抓质量保安全 为不断巩固提高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达到人、机、环境和管理四要素和谐,实现安全高效型、本质安全型的矿井建设目标。结合矿井实际情况,依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安全生产规定,严格制定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规划和考核办法,狠抓、实抓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做到有亮点、有目标、有责任、有方案、有考核、有评比、有落实、有实施、有效果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体系,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总之,安全管理是生产中的关键因素,我们在注重物的安全状态的同时,更要注重人的安全行为因素。人的行为需要通过教育培训,规章制度的落实与考核以及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来规范和激励,这样吧,才能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更好地服务于矿井的发展。
济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六矿
2013年5月2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