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善⾏⽆辙迹,善⾔⽆瑕谪;善数不⽤筹策;善闭⽆关楗⽽不可开,善结⽆绳约⽽不可解。是以圣⼈常善救⼈,故⽆弃⼈;常善救物,故⽆弃物。是谓袭明。故善⼈者,不善⼈之师;不善⼈者,善⼈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迷,是谓要妙。
【注⾳版】
善(shàn)⾏(xíng)⽆(wú)辙(zhé)迹(jì),
善(shàn)⾔(yán)⽆(wú)瑕(xiá)谪(zhé);
善(shàn)数(shǔ)不(bù)⽤(yòng)筹(chóu)策(cè);
善(shàn)闭(bì)⽆(wú)关(guān)楗(jiàn)⽽(ér)不(bù)可(kě)开(kāi),
善(shàn)结(jié)⽆(wú)绳(shéng)约(yuē)⽽(ér)不(bù)可(kě)解(jiě)。
是(shì)以(yǐ)圣(shèng)⼈(rén)常(cháng)善(shàn)救(jiù)⼈(rén),
故(gù)⽆(wú)弃(qì)⼈(rén);常(cháng)善(shàn)救(jiù)物(wù),
故(gù)⽆(wú)弃(qì)物(wù)。是(shì)谓(wèi)袭(xí)明(míng)。
故(gù)善(shàn)⼈(rén)者(zhě),不(bù)善(shàn)⼈(rén)之(zhī)师(shī);
不(bù)善(shàn)⼈(rén)者(zhě),善(shàn)⼈(rén)之(zhī)资(zī)。
不(bù)贵(guì)其(qí)师(shī),不(bù)爱(ài)其(qí)资(zī),
虽(suī)智(zhì)⼤(dà)迷(mí),是(shì)谓(wèi)要(yào)妙(miào)。
【译⽂】
“善⾏⽆辙迹,善⾔⽆瑕谪;善数不⽤筹策,善闭⽆关楗⽽不可开,善结⽆绳约⽽不可解。”
真正善于驾车⾏⾛的⼈,是不会留下痕迹的。真正善于讲话的⼈,是不会留下把柄的。真正善于谋略的⼈,是不⽤筹策的。真正善于管理门户的⼈,即使不⽤锁头盗贼也不敢进门来。真正善于结绳的⼈,即使不⽤绳⼦也能把⼈绑住。
“是以圣⼈常善救⼈,故⽆弃⼈,常善救物,故⽆弃物.是谓袭明.”
因此圣⼈常常善于救⼈,所以⼈们都愿意跟着他。常常善于做到物尽其⽤,所以没有被废弃的东西。能做到这些,真正可以说是得“道”的精微⾼明了。
“故善⼈者,不善⼈之师,不善⼈者,善⼈之资。”
所以善⼈者是不善⼈之师,不善⼈⼠善⼈的借镜。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迷,是谓要妙。”
如果不善于向别⼈学习,借鉴别⼈的经验教训那么就是⾃以为聪明,这是实际上的糊涂。这就是“以道⾏事”的奥妙。
扩展阅读:《道德经》创作背景
据⽂献记载,⽼⼦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常的渴望。为了解开⾃⼰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星⾠,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师“实乃⽼夫之学有尽。”推荐⽼⼦⼊周都深造。⽂献记载:”⽼⼦⼊周,拜见博⼠,⼊太学,天⽂、地理、⼈伦,⽆所不学,《诗》《书》《易》
《历》《礼》《乐》⽆所不览,⽂物、典章、史书⽆所不习,学业⼤有长进。博⼠⼜荐其⼊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收天下之书,汗⽜充栋,⽆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系列主张。
函⾕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作⽤,他少时即好观天⽂、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传》中记载⽼⼦“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关,关(令)尹喜⽈:⼦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道德五千⾔⽽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遂以⾃⼰的⽣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即《道德经》。
扩展阅读:《道德经》名句
1、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
【出处】《道德经》第⼀章。
【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变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章。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是美,是因为有丑的存在;天下⼈都知道善是善,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3、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盈,⾳声相和,前后相随。
【出处】《道德经》第⼆章
【解释】有与⽆相互滋⽣,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较⽽显现,⾼与下相互依存,声⾳⾳律的相互应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联接⽽成顺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所谓仁慈不仁慈,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草狗(古代⽤草扎成的祭品)⼀样平等;圣⼈也⽆所谓仁慈不仁慈,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草狗(古代⽤草扎成的祭品)⼀样,任凭百姓⾃⽣⾃灭。
5、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解释】有的版本为“多⾔数穷”。意思是:多说⽆益,⾔多必失,还不如保持静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