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毛中特期末复习

来源:爱go旅游网


毛概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37)——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2.我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的会议是(46)——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3.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54)—— 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52-5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包括哪些内容(82)—— 统一战争,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99-101)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第五章

1.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包括的基本内涵?(117-12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24) —— 发展

第六章

1.辨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137)

错误。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表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

2.正式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的会议?(147) ——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

3.基本路线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147) ——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 七 章

1. 辨析: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162)

正确。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伟大的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 辨析:社会主义一经建立,就消除了所有的社会矛盾,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了。(163-164)

错误。我国社会主义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它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 全面改革的重点(166) —— 经济体制改革

4. 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169)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 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74)

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赢互利、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第一,转变对外贸易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的丰富内涵(18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中经济体制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是经济手段。二是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地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2.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之后,必然带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其特征主要有哪几个方面?(184)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奇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 确立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187)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189) —— 控制力上 5. 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91)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6.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207) —— 人才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什么?(211)

——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8. 如何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215) 环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第 九 章

1. 我国的国体(222) —— 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政体(224)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221) —— 人民当家作主 4.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223)

主要表现在:第一,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当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 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政权,是正义的事情。

5. 问答: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哪些具体措施?(2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措施,这就是: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民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民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这就为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

6.人民政协主要职能(229)——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哪三个方面(233) 中国已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8. 依法治国的意义(236)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9.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键(237) —— 执法必严

第 十 章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256)——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2.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260)——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 十一 章

1.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274-275)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 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现代化的社会。其中的全面仅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方面的建设。(279)

错误。党的十三大明确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并且提出了包括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十五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基础上,制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从而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更加明晰而深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变化的国内格局,党顺应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要求,正式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三位一体”深化拓展为包括和谐神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第 十二 章

1.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296)—— 中国的内政问题

第 十三 章

1.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330)——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

1.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是(342) —— 劳动 第 十五 章 1.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64-365)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时一致的 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第三,成为 „„ „„ „„ ,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2.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371) —— 脱离群众

外语系08503班 任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