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22 小毛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内容,了解小毛虫不同时期的模样,体会它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明白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落,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明白努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提问激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上的动物分别是什么吗?大家更喜欢哪个小动物呢?能说说原因吗?(展示小毛虫和蝴蝶的图片,指名回答)
2.导入新课。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能将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成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呀!小朋友们,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毛虫的蜕变吧!(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后鼻音“整、纺”,平舌音“怎”,翘舌音“抽、织”。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抽、纺、织、编、怎、布、消”时,可以使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整”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谜语示例:
扁口微张,衔根木棒。朗读文章,正站下方。(谜底:整)
形近字歌诀示例:
抽:白云出岫,油菜丰收,杨柳抽芽,邮寄甜柚。
怎:昨日贪玩耍,忘把作业记,今日乍想起,怎么来得及。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整”上宽下窄,左上部撇短、捺变点。
“抽”左高右低,“由”的首竖在竖中线上。
“纺”左窄右宽,“纟”撇折斜度适度。
“织”左窄右宽,“只”撇点互相呼应。
“编”左部“纟”偏上,“扁”上窄下宽,撇画伸展。
“怎”的第三笔写在竖中线左侧。
“布”撇从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消”右上小字头要写正,“月”的撇变为竖。
易错提示:
“抽”右部是“由”,不要写成“田”或“甲”。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抽—由(由于)—袖(衣袖)—邮(邮票)
纺—方(方向)—仿(模仿)—防(预防)
织—只(只有)—积(积累)—职(职业)
编—扁(扁担)—偏(偏心)—骗(欺骗)
消—肖(肖像)—销(销毁)—削(剥削)
(4)多音字辨析。
qí:新奇 千奇百怪奇
jī:奇数 奇偶
jǐn:尽快 尽
jìn:尽力
尽管
山穷水尽
jiān:房间 间
jiàn:间隔
间不容发黑白相间
辨析:“奇”表示“单的,不成对的”“零数”时,读jī;其他情况读qí。
“尽”表示“完”“死亡”“达到极端”“全部用出”“用力完成”“全,都”“所有的”时,读jìn;其他情况读jǐn。
“间”表示“中间”“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一间屋子,房间”时,读jiān;表示“空隙”“嫌隙,隔阂”“隔开,不连接”“挑拨,使人不和,离间”“拔去或除去(多余的苗)”时,读jiàn。
(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课文讲了一只小毛虫,尽管与生机勃勃的世界格格不入,但从不悲观,不羡慕任何人,努力地为自己编织了一间牢固的茧屋,并且裹在茧屋里耐心地等耐,最终破茧成蝶的故事。
(2)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明确:共有7个自然段。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小毛虫阶段,在到处生机勃勃的环境里,小毛虫
显得很可怜。第二部分(3~6):结茧阶段,尽管显得可怜,但它不悲观失望,努力编织自己的茧屋,最后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耐心等待。第三部分(7):蜕变成蝶阶段,它不再是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3)小毛虫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明确:小毛虫—茧—蝴蝶。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这节课,通过初步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是一只小毛虫蜕变成蝶的故事。小朋友们有被小毛虫蜕变成蝶惊艳到吗?课后大家可以收集一些美丽蝴蝶的图片,感受一下小毛虫靠努力换来了什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整个 抽丝 纺织 编织
怎样 布满 消失
2.提问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回答)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小毛虫,一起体验蜕变成蝶的美妙之旅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1、2),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小毛虫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的场景。
(2)小朋友们,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第1自然段呢?
明确:用欢快、轻松的语气来朗读昆虫的美好生活。
(3)第1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呢?
明确:第1自然段写小毛虫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昆虫的美好生活,当时它不知道自己也能飘然而飞,但理想的种子已经深埋在心中。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那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第2自然段呢?
明确: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读出小毛虫的可怜、笨拙。
(5)小毛虫为什么是“可怜”的?
明确: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只有它,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6)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毛虫的行动很不方便?
明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挪动”“笨拙”“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2.学习第二部分(3~6),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面对其他能唱、能跳、能跑、能飞的昆虫,小毛虫的心理活动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它不悲观,也不羡慕任何人。
(2)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活动呢?
明确:因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3)“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大家知道其他小动物们该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明确:蚂蚁忙着搬运食物,蜜蜂忙着采蜜,蜘蛛忙着结网,知了忙着唱歌……
(4)小毛虫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大家知道这时候小毛虫变成了什么吗?
明确:茧。
(5)小毛虫在茧屋里经历了什么?
明确:小毛虫在茧屋里经历了疑惑和漫长的等待。
(6)“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请大家猜一猜,这句话在小毛虫身上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明确:小毛虫经过努力,最终破茧成蝶。
3.学习第三部分(7),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时辰到了,小毛虫清醒过来,这时候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它不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
(2)小朋友们知道小毛虫蜕变成蝶后的模样吗?
明确:它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3)大家试着找找哪些词分别与前文中的“挪动”“笨拙”“爬”形成对比。
明确:“舞动”和“挪动”;“灵巧”和“笨拙”;“飞”和“爬”。
4.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如果你是这只小毛虫,当你变成蝴蝶后,你会说些什么?
明确:我会说:“我真高兴,我不再是笨拙的小毛虫。我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功变成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我有了一对轻盈的翅膀,我可以自由地飞啦!”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谈话总结:一条“笨拙”的小毛虫,最终破茧而出,振翅高飞,这让我们明白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经历一番磨炼。我们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这样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小毛虫
不悲观 不失望
小毛虫(可怜、笨拙)尽心竭力――→蝴蝶(灵巧、轻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