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预应力混凝土桥施工工艺

来源:爱go旅游网


预应力混凝土桥施工工艺

摘要:桥梁是道路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桥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道路的通畅和行车的安全,因此桥梁施工工艺亟需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式我国目前桥梁建设中普遍采用的结构,其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出发,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桥常用的施工方法,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以期为桥梁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技术;质量

abstract: the bridg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road works, bridge qualit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atency of the road and traffic safety, the urgent need to raise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 of the current structure commonly used in bridge construction, which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bridge workers.keywords: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quality

中图分类号: tu528.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预应力结构能充分发挥高强材料的特性,促使结构轻型化,以致具有比钢筋混凝土桥大得多的跨越能力。现代的桥梁工程多运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的内部应力和分布规律有利抵消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使混凝土构件不致开裂或减少裂缝开裂的宽度。预应力混凝土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开裂,特别是处于负弯矩区的桥面板的开裂。预应力混凝土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桥梁的施工中。

二、预应力混凝土桥的施工方法

桥梁施工方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现场环境、设备、经验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考虑,合理选择。作为公路上修建时间较长、数量较多的一种桥梁,预应力混凝桥的施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常用的施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悬臂施工方法

悬臂施工法是指梁部从桥中间墩处开始施工,然后以对称方式逐步接长,直至将悬出梁部分合拢的施工方法。悬臂施工方法按混凝土的制作方法不同又可被分为悬臂浇筑法和悬臂拼装法。 1.悬臂浇筑法的接长方式通常是采用挂蓝设备。挂蓝一般由承重梁、锚固装置、悬吊模板、行走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它可以为悬臂浇筑提供一个架设模板、混凝土灌注等的工作平台。作为挂蓝设备中最主要的构件,承重梁一般都是采用型钢、实腹钢梁等形

式,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施工设备和新制梁段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完成的结构上去。

2.悬臂拼装法的接长方式则是采用吊机设备。移动式吊机的外形与挂蓝相似,也是由承重梁、横梁、锚固装置、起吊装置、行走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悬臂拼装的零号块一般都是采用就地灌注完成的,有时也采用预制装配完成。位于各节段之间的接缝可采用胶接缝、干接缝和湿接缝。对于湿接缝的宽度一般设置为150mm左右为宜,缝间可以用高强度等级的砂浆或是小石子混凝土浇注。 (二)移动模架施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法是指在长度稍大于两跨、前端作导梁用的承载梁上架上机械化的支架和模板支承,在桥跨内完成现浇施工,等到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在进行脱模,然后将整个模架沿着导梁移到下一个要浇注的桥孔,直至全桥施工完毕。这种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跨径为20m~ 50m的等跨和等高度的连续梁桥,其推进速度一般比较高,平均每昼夜的推进速度为3m,但这种施工方法需要的整套设备投资却比较大。它对于大型桥梁工程施工向工厂化、机械化和标准化方向迈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三)顶推施工法

继悬臂施工法之后,1959年顶推施工法首次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它是在沿桥纵轴方向的桥后开辟预制场地,分节段预制主梁,并用纵向预应力筋连成整体,然后通过水平千斤顶施力,将梁体向前顶推出预制场地,然后继续在预制场进行下一节段

梁的预制,直至施工完成。

顶推施工方法中最重要的设备是千斤顶和滑动装置,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放置在梁身两侧的千斤顶同步推进。 (四)预制装配—整体施工法

预制装配—整体施工法的基本原理是按照起吊安装设备的能力将整个的连续梁分段浇筑,然后再用通过各种安装方法将浇筑好的构件安装到墩、台或者轻型的支架上现浇混凝土,最后在用预应力筋将整个梁体连接起来。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避免出现整体浇筑中的满堂支架,有效的减少了在桥上浇筑混凝土的数量,可显著的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益。

三、预应力混凝土桥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一)张拉预制底座

张拉预制底座应坚固、无沉陷,并考虑利于排水,防止由于排水不畅造成地基下沉。底座的反拱度值应参照设计文件所提供的反拱度值(为理论计算值,为建议值)、结合实际施工和生产性试制梁的张拉情况确定。反拱度应做成抛物线。 (二)模板

模板必须保证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荷载,保证箱梁各部形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分块应结构合理、装拆方便,并充分考虑模板的适应性和周转率。 (三)箱梁外模

箱梁外模应采用定型钢模或大块高强度覆膜竹胶合模板,模板

表面应光洁、无变形,接缝严密不漏浆。在同一结构中应采用同一类别的脱模剂,脱模剂不得用废机柴油,也不得使用易粘在混凝土上或使混凝土变色的油料。内模宜采用木模、钢模、钢木组合模,内模定位应准确、牢固,不得有错位、上浮、涨模等情况。钢模板的面板变形不应超过1.5mm。模板挠度:外模不应超过模板两支点距离1/400、内模不应超过两支点距离l/250。钢筋接头:当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焊接;当钢筋直径<12mm时,可采用绑扎。 (四)混凝土浇筑

对钢筋、预埋件、波纹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及模板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清除模板中杂物。在浇筑时,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混凝土可采用底板、腹板、顶板全断面由梁一端向另一端斜向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浇筑完一段底板后需扣牢底板顶模板;或用先浇底板和2/3高度的腹板,再浇筑剩余腹板、顶板,若腹板处先后浇筑的时差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箱梁腹板与底板及顶板连接处的承托、预应力钢材锚固钢筋密集部位,应特别注意振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