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理论博览
编者按:由于各个方面的条件的限制,农村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仍有待提高。本课题结合农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提高农村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途径,从审题、选材、首尾呼应、细节描写、语言表达、作文评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写出富
提高农村初中生的人物细节描写能力
□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合作初中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农村初中生人物细节描写能力的策略,指出教师要依据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特点,对外貌、心理、动作、语言和神态等能刻画人物个性的描写方法进行专项指导及训练,让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人物
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A-0035-02
人物细节描写对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基于对本校农村学生的作文基础调查,了解到本校学生的写作总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学生写的记叙文中缺少形象的描绘,作文篇幅普遍不长,少部分勉强达到所要求的字数,但对人物的描写缺乏形象性。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量少,对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不了解或是没掌握。所以为了使学生掌握好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他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更生动形象,笔者选择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横向比较,采用片段训练的方式,对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提高其写作水平。
一、采取直观的方式,指导七年级学生进行精细的描绘七年级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这决定了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教学方法,所以笔者运用观察体验法、思维导图、例子引导、添加枝叶等直观的方式,引导他们重点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进行基本的描述,同时初步教会他们抓住个性特征进行描写。
(一)通过观察体验法进行人物片段的细节描写
农村小学生在作文细节描写方面比较薄弱(笔者曾做过调查,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的七年级学生里,班里的58个人,只有不到10个人在写人记事的作文中,能综合运用两种以上描写人物的方法)。所以在七年级阶段,笔者注重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通过观察体验法,让学生进行人物片段的细节描写。比如,在进行外貌描写的训练中,笔者让学生直接做模特,现场描述。在进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训练中,笔者让学生品尝酸、甜、苦、辣的食物(李子、蜂蜜、黄连、辣椒),让他们观察示范的同学的反应,从语言、动作、神态三个方面对人物进行真实的基本描述。为了让学生描写出“三步上篮”的动作,笔者组织班里球技高的学生先做“三步上篮”的示范,其他学生在一旁观察,接着让学生逐一体验、感受,然后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接着让学生动笔
韦金静
写,最后让学生进行点评交流。这样,90%的学生都对人物描写方法有了基本的掌握。
(二)通过思维导图、例子引导、添加枝叶等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懂得抓住人物个性特征进行描写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七年级学生在写人时要抓住特点。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通过鲁迅先生的肖像漫画、爱因斯坦的肖像漫画与相片的对比,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让学生分析画家在画画时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通过文字对人物进行描述更应该抓住人物的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丰富人物的形象。同时,通过教材中的典型例子进行直观的引导,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寿镜吾老先生读书入神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寥寥几笔,抓住个性化的人物动作特征,一个可爱的“宿儒”形象跃然纸上。例子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同样要加以指导。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笔者通过添加枝叶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明白,写人的文章,要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不仅要用到刻画人物的方法,更应该抓住人物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
二、以教材为载体,提高八年级学生的鉴赏能力
笔者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以教材为载体,从典型细节、用词推敲、巧用修辞三个方面进行指导及训练,初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物细节描写能力。
(一)赏读教材中名家名篇的人物典型细节的描写,指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
教材里有很多精彩典型的细节描写片段,比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的片段,文中通过对父亲的穿着描写以及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一个爱子情深的父亲。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外貌描写片段,通过“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又脏又破的长衫”等具有个性化的细节描写,表现生活在封建社会里穷困潦倒、懒得出奇的书生形象。“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一个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孔乙己便跃然纸
35广西教育2019.5理论博览·课题研究
GVANGJSIHGYAUYUZ外名著或课外名家散文中的人物细节描写为主,更好地掌握人物的个性化细节描写,写出既贴近生活又具有独特个性的作文。
《水浒》里有一段重点写“武松打虎”的故事,作者写武松打虎这个环节,细节生动又传神。先是他的“三闪”,这是面临猛虎的锋芒毕露而机智避让的“三闪”,说明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接着武松“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作细节,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的英雄个性,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武松勇武机敏的英雄形象。《红楼梦》中对王熙凤和林黛玉的肖像描写极具神韵,“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态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这两处描写都能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特征。笔者引导学生细读名著对人物细节描写的片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1.观看残疾小女孩用脚写字的视频;2.观看“环广西自行车赛”马山赛段骑车手上弄拉坡段的视频;3.通过回忆观察学校校运会的场景。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对人物个性化的特点进行描写。
笔者结合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探究在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人物细节描写及提高他们刻画人物细节的能力,通过对人物细节描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把作文写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注:本文系2017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C类课题(课题编号:2017C467)“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韦金静(1978—),广西马山人,大学本科学历,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
(责编
秦越霞)
上。通过这样的赏析指导,笔者让学生动手写一个人物细节描写片段,要求从刻画人物的某一两个方面抓住特征去描述。
(二)注意用词的推敲,特别是动词的运用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可以先通过教材里面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传神。如鲁迅《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范进中举》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时用的“攥”“舒”“缩”“揣”等动词;鲁迅《故乡》中杨二嫂离开迅哥儿家时拿了一副手套时的“塞”字;等等。笔者让学生品析这些动词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及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并让学生写一写人物动作描写的片段,要求学生恰当地使用动词。
(三)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
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分析发现,然后学以致用。比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可以发现描写须发的段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他须发的特点;描写他的目光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的目光比喻成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突出目光的犀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他把杨二嫂比喻成——“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对成年闰土的那双手的描写,也让人难忘——“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些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生动地塑造了让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笔者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行片段训练,提出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
笔者通过对教材中精彩片段或句子的赏析品读,初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刻画人物细节的能力,引导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刻画。
三、以阅读课外名著为主,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笔者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储备知识,重点指导学生以阅读课
(上接第24页)最大限度共享的目的。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研究,2007(3)
作者简介:唐燕群(1963—),女,汉族,广西桂林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桂林市机关幼儿园幼教集团总园长,广西名园长培养工程学员,广西特级教师,广西八桂名师,广西首批“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导师,广西县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自治区项目专家组成员,广西县(区)级农村幼儿园骨干园长培训项目指导专家,曾主持“幼儿园科研型教师培养途径的实践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方式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研究”等区级、市级重点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参与的课题“以协同育人为主导的‘三位一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管理。
(责编
杨春)
乡镇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深化,对提高乡镇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起到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有力推动了区域内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绍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2]杨文,张传燧.园本课程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4)
[3]向小英,姜勇.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新路径:“博客”与教师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4]许明仙.强化以人为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
36广西教育2019.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