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工程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检查表
建设项目: 隧道名称: 施工/监理单位:
序号 洞口及缓开挖 冲结构 检查内容 1.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在边、仰坡开挖前清除干净。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1 2.洞口边、仰坡应自上往下逐级分层开挖支护,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应及时完成边仰坡加固、防护及防排水工程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技术3.软弱围岩隧道洞门应按设计完成超前支护后,方可开始正洞的施工。 交底、施工监理记录 4.洞口段应及时形成封闭结构,严禁采用长台阶施工。 5.隧道洞门结构和缓冲结构物、挡土墙基础基坑开挖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要求。 1.开挖方法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擅自变更开挖方法。 TB10753-2010 TB10417-2003 TB10304-2009铁建设[2010]120号 TB10753-2010 技术方案、TB10417-2003 技术交底、TB10304-2009 施工记录 铁建设[2010]120号 2 洞2.施工单位应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现场围岩地质情况和爆破效果及身洞身时调整爆破方案或参数。 开开挖 挖 3.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的钻眼应严格按控制炮眼间距、深度和角度;炮眼痕迹保存率符合要求。 序号 检查内容 4.开挖进尺应根据围岩情况进行控制(Ⅴ、Ⅵ级围岩上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应大于1榀钢架间距,Ⅳ级围岩不得大于2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2榀;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杆,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m)。 5.施工步距应符合要求(初期支护Ⅳ级以上围岩封闭位置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35m;)。 6.开挖须取得施工许可。 1.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 m2不大于0.1 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技术交底、边墙基础及隧道底地质情况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内无积水、浮碴。 施工记录、TB10753-2010 隧底2.施工与监TB10417-2003 开挖 3.隧底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加固处理桩体,开挖时必须预留桩顶30cm理记录,现TB10304-2009 土体人工开挖。 场检查。 4.隧底、仰拱开挖进尺应符合设计要求。 1.洞身开挖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并作为一道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中,超前地质预报应由专业人员实施。 TB10753-2010 超超前地质TB10417-2003 前预报、技术TB10304-2009 超前3.施工单位应编制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和工序地交底、实施铁建设地质管理,按程序审查批准后由专业人员实施。 质方案、各级[2010]120号 预报 预铁建设4.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由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超前地质预报设计,审批情况、报 实施成果。 [2008]105号 及时收集分析预报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并指导施工。 5.建设单位应组织超前地质预报设计文件审查和技术交底;审批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监督检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情况,必要时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组织审查。 2.施工图阶段经评估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由设计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3 序号 检查内容 6.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地质素描的内容应真实可靠,应有文字和数码影像。 7.采用的方法、预防范围、频次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定。 8.施作里程、位置、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规定。 9.施作后,应及时收集相关数据,归纳总结预报成果,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10.采用物探法时,炮孔、侧线布置和数据采集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超前钻孔法时,钻机钻深不宜小于25m。成孔的倾角和方位角偏差应不大于1º,深度偏差不应大于0.5m。 1.设计单位应进行监控量测设计。 2.施工单位编制实施细则,按程序审批后实施,作为关键工序纳入施工组织,专职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4 3.浅埋、偏压、下穿建筑物地段的地表必须设置监测网点并实施监测。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布点应牢固,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设计要检查施工监实施细则、求。 控监控4.隧道内测点设置平面位置和断面里程应符合设计要求,IV级围岩隧各级审批量量测 道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断面间距不得大于10m,V及不得大于情况、埋设测 工艺、量测5m。 结果。 5.监控量测数据应按设计要求的频次读取数据,量测数据内容应完整、成果真实可靠。 6.监控量测数据应及时整理分析并反馈施工。当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速率达5mm/d或位移累计达100mm时,应暂停掘进,并及时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 TB10753-2010 TB10417-2003 TB10121-2007 TB10304-2009 铁建设[2010]120号 序号 检查内容 7.隧道内测点应在开挖后12h内布设,并及时读取数据,最迟不得大于24h。 8.测点埋设应符合设计量测方法和现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要求。隧道收敛测点应埋入围岩浅层内;当采用接触量测时,测点挂钩应做成闭合三角形,保证牢固不变形;无尺量测的测点应贴反光标,标识应准确、醒目。 9.对周边建筑物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的城市铁路隧道,应实施第三方监测。 1.所用材质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管棚、超前小导管 支护工程 2.长度、数量、间距、纵向搭接长度以及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要求。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TB10753-2010 TB10417-2003 5 材料台帐、浆液配合TB10753-2010 4.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浆液必须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比试验单、TB10417-2003 施工记录,TB10304-2009 5.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方向角(外插角)2°,孔口距±50mm,现场实测。 孔深+50~0mm。 6.管棚钻孔允许偏差:方向角1°,孔口距±30mm,孔深±50mm 6 抽查材料台帐、产品出2.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屈服力、最大力、断后伸长率等力学性能指合格证、厂检验报标应符合规定。 告、试验检锚杆 3.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测报告、施工记录、质4.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量检查验5.砂浆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孔内灌浆应饱满、收记录,现密实,灌注砂浆饱满度应大于80%。 场检查。 1.类型、规格、物理性能指标及安装数量应符合规定。 序号 检查内容 6.锚杆孔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端头必须设置垫板,垫板应与基面密贴。 7.注浆管的直径不得小于16mm,注浆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8.锚杆接长采用机械连接的检验应符合要求。 1.钢筋网与岩面之间喷射混凝土应密实,无空洞。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7 钢筋网 施工记录、试验报告,TB10753-2010 现场检查TB10417-2003 3.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联结牢固。 量测。 2.钢筋网所使用的钢筋的品种、规格和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4.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1.制作钢架所用钢筋的进场检验应符合验标要求。制作钢架所用型钢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材料检验频次与项目应满足要求。 2.钢架应在隧道开挖后或初喷射混凝土后及时进行架设。 现场检查量测,抽查施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记录。 TB10753-2010 TB10417-2003 TB10304-2009 铁建设[2010]120号 8 钢架 3.钢架的结构尺寸、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要求。 4.钢架应工厂化制造,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试拼装。当采用格栅钢拱架时,应采用八字结格栅拱架。 5.钢架底脚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否则应设钢垫板或用混凝土填充。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要求。 序号 检查内容 6.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保护层垫块与初喷层或围岩顶紧,钢架与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7.钢架制作应符合验标规定:采用型钢弯制钢架时,分节长度应根据设计尺寸及所采用的开挖方法确定,各节长度不应大于4m,腹板上钻孔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节点焊接长度应大于4cm,且对称焊接;钢架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cm,平面翘曲应小于2cm。 8.钢架安装允许偏差(mm):间距±100,横向±50,高程±50,垂直度±2°,保护层和表面覆盖层厚度-5mm。 1.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3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m。 2.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工艺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喷射混凝土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9 混凝土配3.喷射混凝土施工应分段分层作业。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合比选定技术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一次喷射的最大厚度:拱部不得超过报告、方案、施工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 记录,现场4.隧道开挖后应及时初喷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间察看并实隔时间不得小于3h。 测。 5.喷射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25喷射混凝土24小时强度应不小于10MPa。冬期作业面与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O于5C。喷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要求。 TB10753-2010 TB10417-2003 TB10304-2009 铁建设[2007]88号 铁建设[2010]120号 10 初期支护1.隧道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及时施作,并应及早封闭成环。同时应按照施工记录、TB10753-2010 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等相关作业。 试验报告,TB10417-2003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TB10304-2009 铁建设[2010]120号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结构 2.采用分部开挖时,应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现场检查量测。 及以上时进行下一部分的开挖。 3.双线IV、V级围岩隧道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锁脚锚杆(管)、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 4.初期支护仰拱施工应快挖、快支、快速封闭。非爆破开挖和爆破开挖仰拱初期支护应分别于8h和12h内完成开挖、架设拱架、喷射混凝土封闭作业。 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二次书、检验批2.衬砌距离掌子面的安全距离不得大于:仰拱:Ⅲ级围岩90m,Ⅳ级衬砌 资料、现场围岩50m,Ⅴ级及以上40m。二衬距离掌子面的安全距离不得大于:Ⅰ、尺量、检测Ⅱ级200m,Ⅲ级围岩120m,Ⅳ级及以上围岩90m。 报告。 1.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时施作,二次衬砌距掌子面的距离IV级围岩不得大于90m,V、VI级围岩不得大于70m。 衬砌工程 12 1.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以及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要求。 3.钢筋的加工应符合设计要求。 TB10753-2010 TB10417-2003 TB10304-2009 铁建设[2010]120号 综监[2009]5号 11 设计资料,技术交底、TB10753-2010 4.钢筋安装和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定。 作业指导TB10417-2003 衬砌JGJ18 书、试验检钢筋 5.隧道衬砌钢筋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拱部及边墙钢筋接头不得铁建设测报告,现采用焊接,其他部位钢筋连接方式应符合要求。 [2010]41号 场检查和6.钢筋接头应符合要求。 尺量。 7.钢筋接头设置符合要求。 1.库房(临时)需经所属地方公安核定。 管理台帐、资料,现场检查 13 火工品 2.设置爆破器材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安全保卫、防火、交接班、出入库登记等齐全并落实。 4.火工口库的值守、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经培训、持证上岗。 相关规定 序号 检查内容 5.运输按规定使用专用车辆,并配置有效灭火器。 6.库内存放规范,储存库警示齐全,监控系统有效,设置静电消除设施,防入侵措施完善,消防设施按要求配备。 7.火工品的领用、退库符合规定,台帐齐全规范,帐物相符。 1.防水板、止水带等易燃物品不得存放洞内。 检查方法 依据标准 检查评价(问题或 成效写实) 备注 14 消防 2.防水板作业台车设置消防器材。 3.电焊作业采用隔火措施。 现场检查 相关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