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海南中考真题) 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míng) .B.苔痕上阶绿(héng) ..
C.草色入帘青(lián) D.南阳诸葛庐(lú)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 .(2)谈笑有鸿儒(_____) ..(3)可以调素琴(_____) .(4)孔子云(_____) .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7.文中画线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二、(2018年安徽中考真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三、(2017年广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18.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何可一日无此君!
20.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四、(2019年福建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
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选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若.果言动有礼 若: (4)斯.仁至矣 斯: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B.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C.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D.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无徒浮慕虚名
8.甲乙两文都提到古代圣贤,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2019年辽宁中考模拟) 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 (2)妻子不觌(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1.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_________,__________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__” 12.填空。
【乙】文居室的主人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六、(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②
①
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自始至终 谈笑有鸿儒/鸿鹄之志 ....B.中通外直/政通人和 可以调素琴/素不相识 ....C.亭亭净植/亭台楼阁 花之隐逸者/闭情逸致 ....D.宜乎众矣/事不宜迟 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
14.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斯是陋空,惟吾德罄。
翻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但居室里的兰花气味芬芳。
理解:刘禹锡认为判断居室简陋与否的标准在于居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 B.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理解:周敦颐唯独喜爱莲花,主要原因在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周敦颐认为,喜爱莲花的人不像喜爱牡丹的人那么多,也不像喜爱菊花的人那么少。
15.下面的(链接材料)中说“人之所宝者异也”。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刘禹锡、周敦颐和子罕“所宝者”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①,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室,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人之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司城子罕]乐喜,子姓,乐氏,字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②[搏黍]黄鹂(黄莺)的别名③[儿子]婴儿。
七、(2019年上海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___(人名)。
10.下列对“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错误的项是( )。 A.因为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 B.因为陋室里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C.因为陋室环境幽美清雅,陋室生活恬然自适。 D.因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
词语解释 可以调素琴 素:___ 句子翻译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句:____ 八、(2019年山西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12章)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吾德馨(xīng) 会当凌(líng)绝顶 ..B.南阳诸(zhū)葛庐 都护在燕(yān)然 ..C.一箪(dān)食 五十弦(xuán)翻塞外声 ..D.一瓢(piáo)饮 年少万兜鍪(mó)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B.苔痕上阶绿 影布石上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湍绿潭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4.甲乙两文中,刘禹锡身居陋室,颜回身处陋巷,但两人均不以为陋,乐在其中,这表现他们怎样的高尚情操?
九、(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二)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理直气壮 香远益清/冰清玉洁 ....B.亭亭净植/窗明几净 斯是陋室/逝者如斯 ....C.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鸿儒白丁/真相大白 ....D.素琴金经/素不相识 何陋之有/孤陋寡闻 ....
17.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理解:很多人喜爱牡丹,它不像菊花不易被人发现,也不像莲花花香清淡,牡丹花香浓郁,价值高,是人人都喜爱的富贵之花。
B.(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理解:写陋室内外之景,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
C.(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非常厌恶官场上、宴会上的嘈杂的音乐,喜爱陋室中安适、悠闲的生活,于是抛弃繁杂的公务,
安享陋室中没有喧嚣的生活。
18.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三位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十、(2018年山东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惟吾德馨(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 (3)或陈于前(______) (4)妻子不觌(______) 10.翻译下面的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
①
(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1.[甲]文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各自的“室”,但表达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
13.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在学习方面有怎样的启示?
十一、(2019年河南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⑧孔子之言。
(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
【注】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阴暗潮湿。⑤桧:一种柏树。⑥莳:栽种。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⑧信:伸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⑦
⑤
⑥
A.上:苔痕上阶绿/影布石上 ..B.素:可以调素琴/素湍绿潭 ..C.乱:无丝竹之乱耳/人影散乱 ..D.劳: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6.文段(一)引用孔子的话起什么作用?
17.从两则文段来看,王守仁与刘禹锡有哪些相同点?
《陋室铭》实战训练
一、(2018年海南中考真题) 阅读《陋室铭》,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陋室铭(míng) .B.苔痕上阶绿(héng) ..
C.草色入帘青(lián) D.南阳诸葛庐(lú)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 .(2)谈笑有鸿儒(_____) ..(3)可以调素琴(_____) .(4)孔子云(_____) .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7.文中画线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案】
14.B
15.⑴出名.⑵博学的人⑶弹奏⑷说
16.(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17.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目的是为了衬托陋室的不陋。 【解析】
14.试题分析: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B项错误。改为:苔痕上阶绿(hén)。此题主要是在考查学生对声母的记忆。
15.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名”:出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16.试题分析:,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斯”“馨”“劳”等词语的翻译,特别是“丝竹”“案牍”的借代意义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7.试题分析: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手法,环境描写。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目的是引出对陋室的描写并衬托陋室的不陋。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
么简陋的呢?
二、(2018年安徽中考真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释)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答案】
1.(1)出名 (2)这 (3)博学的人 (4)官府文书 )
2.(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2)有人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怎么能住呢?”
3. 惟吾德馨 君子居之
4.清雅脱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淡泊宁静。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 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有名; ②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③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 ④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 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云:说;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的理解。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是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答案是“惟吾德馨”乙文很容易看出来是“君子居之”。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甲文认为“惟吾德馨”就陋室不陋的。乙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可见这里的“君子”表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三、(2017年广东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
18.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何可一日无此君!
20.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答案】
18.斯:这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鸿儒:博学的人案牍:官府的公文。 19.(1)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怎么一天可以没有这位先生!
20.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 【解析】
18.试题分析:本题文言文阅读,一篇选自八年级上册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主旨也很明确,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及高洁傲岸的节操,题中的词语释义都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19.试题分析:第一句句子翻译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第二句根据文章内容也不难作出翻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何”“君”等字的翻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20.试题分析:《世说新语》故事的内涵只要抓住一个细节,即寄居不可无竹,而“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向来被尊为君子的象征。代表这高洁的操行,那么文段的深刻含意就出来了。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高尚品质都“不陋”,空房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可以联想当前的生活实际谈看法,也就是两人品质的现实意义。
四、(2019年福建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话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
(选自《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与诸弟书》)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若.果言动有礼 若: (4)斯.仁至矣 斯: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B.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C.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D.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无徒浮慕虚名
8.甲乙两文都提到古代圣贤,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5.(1)出名(2)使……劳累(3)如果(4)这样 6.C
7.(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不要只是仰慕别人的虚名。
8.甲文以诸葛、杨雄自比,表明自己与他们一样有高洁的志趣;乙文提及孔孟、尧舜禹汤,从正反两方面告诉弟弟只要肯立志勤学,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的道理。 【解析】
5.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名”:出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若”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如果”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6.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C。即: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译为: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情不可为?为何一定要借助别人呢?此题要注意把两个分句之间划开。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无”:不要。“徒”:只是。“浮慕”:表面上仰慕。还有“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8.比较阅读。考查甲乙两文提到古代圣贤的各自用意。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好两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甲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陋室不陋。乙文“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有于我哉”两句,提及孔孟、尧舜禹汤,一正一反两方面阐述肯立志勤学可以成为圣贤的观点。 【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
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九弟前次来信说有意与刘霞仙一起读书,这想法很好。霞仙最近读朱熹的书,有很好的见地,不知道他的谈吐容貌、规模气象怎样?如果言语行为有礼,威仪可为表率,那么直接把他当老师是可以的,哪里只限于朋友呢?但与他同住,也要真能受益才好,不要只是仰慕别人的虚名。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什么事情不可为?为何一定要借助别人呢?“我想要有仁德,这样仁德便达到了。”我想要学孔、孟,那就日夜勤勉(读书),只学习孔子、孟子,那又谁能抵挡得住我呢?如果自己不立志,那么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还是他是他,我是我,又与我有何关系?
五、(2019年辽宁中考模拟) 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__) (2)妻子不觌(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②
①
11.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_________,__________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__” 12.填空。
【乙】文居室的主人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答案】
9. (1)出名、有名 (2)妻子和儿女(子女) 10.(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1.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信乎其似巢也 12.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解析】
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意为“出名、有名”;“妻子”,古今异义,今义为“男子的配偶”,古义为“妻子和儿女”。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得分点有:
(1)云,说;陋,简陋。注意“何陋之有”是倒装句。 (2)辄,就;谓,说。此句为省略句,要加上主语(陆游)。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是: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是作者自己对陋室的评价,以室中主人之贤来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对陋室的喜爱;“信乎其似巢也”意思是:这确实是像书窝啊! 以朋友评价来表明自己对居室的热爱。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题意“与朋友谈笑风生”,找到甲文中描写与朋友交往的句子,即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思是: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 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书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当枕头,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没有书的地方。我的饮食起居,病痛的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且风雨雷雹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像堆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书窝吗?”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刚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已经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这确实是像书窝啊!”
六、(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3.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自始至终 谈笑有鸿儒/鸿鹄之志 ....
B.中通外直/政通人和 可以调素琴/素不相识 ....C.亭亭净植/亭台楼阁 花之隐逸者/闭情逸致 ....D.宜乎众矣/事不宜迟 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
14.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斯是陋空,惟吾德罄。
翻译: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但居室里的兰花气味芬芳。
理解:刘禹锡认为判断居室简陋与否的标准在于居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 B.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理解:周敦颐唯独喜爱莲花,主要原因在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理解周敦颐认为,喜爱莲花的人不像喜爱牡丹的人那么多,也不像喜爱菊花的人那么少。
15.下面的(链接材料)中说“人之所宝者异也”。结合上面两篇短文,说说刘禹锡、周敦颐和子罕“所宝者”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室,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人之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节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司城子罕]乐喜,子姓,乐氏,字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②[搏黍]黄鹂(黄莺)的别名③[儿子]婴儿。
【答案】 13.D 14.B
①
15.刘禹锡的高尚品德体现为安于贫穷、在不公平的遭遇中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格操守,周敦颐的高尚品德体现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子罕的高尚品德体现在不贪图财。 【解析】
13.A从/从,大/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B空/通达,不加装饰/平素,向来。C耸立的样子/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隐士/安闲。D都是:应当,少。
14.A应是: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C应是: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5.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刘禹锡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莲的形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七、(2019年上海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 词语解释 句子翻译 本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___(人名)。
可以调素琴 素:___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句:____ 10.下列对“陋室不陋”的原因理解错误的项是( )。 A.因为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 B.因为陋室里住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C.因为陋室环境幽美清雅,陋室生活恬然自适。 D.因为陋室主人安贫乐道、情趣高雅。 【答案】
9. 刘禹锡, 朴素,不加装饰的, (在这里与我)谈论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 10.A 【解析】
9.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调素琴”的意思是“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素”的意思是“不加装饰”。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鸿儒”“白丁”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0.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A项有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的手法,目的是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并非是“陋室处在一个有仙有龙的地方”。
【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2019年山西中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12章)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吾德馨(xīng) 会当凌(líng)绝顶 ..B.南阳诸(zhū)葛庐 都护在燕(yān)然 ..C.一箪(dān)食 五十弦(xuán)翻塞外声 ..D.一瓢(piáo)饮 年少万兜鍪(mó)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B.苔痕上阶绿 影布石上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素湍绿潭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4.甲乙两文中,刘禹锡身居陋室,颜回身处陋巷,但两人均不以为陋,乐在其中,这表现他们怎样的高尚情操?
【答案】 11.B 12.D
13.(1)在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2)别人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14.示例:表现了他们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解析】
.
11.A. 惟吾德馨(xīn)。B. 正确。C.五十弦(xián)翻塞外声。D.年少万兜鍪(móu)。 ..12.A.出名/命名。B. 长到/上面。C. 质朴无饰/白色。D. 两个都是“使……疲劳”。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翻译第(1)句时,需要落实“鸿儒(渊博的大学)”“白丁(知识浅薄的人)”的意思。翻译第(2)句时,需要落实“堪(忍受)”“乐(乐趣)”的意思。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两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联系文章主题来分析。甲文作者刘禹锡身居陋室,“谈笑有鸿儒”“调素琴,阅金经”,并不觉得陋室简陋;乙文中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由此可以看出,两人都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1]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九、(2019年北京中考模拟二)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6.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理直气壮 香远益清/冰清玉洁 ....B.亭亭净植/窗明几净 斯是陋室/逝者如斯 ....C.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鸿儒白丁/真相大白 ....D.素琴金经/素不相识 何陋之有/孤陋寡闻 ....
17.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甲)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理解:很多人喜爱牡丹,它不像菊花不易被人发现,也不像莲花花香清淡,牡丹花香浓郁,价值高,是人人都喜爱的富贵之花。
B.(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痕碧绿,长上台阶;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理解:写陋室内外之景,将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了勃勃生机,洋溢一片盎然春意。映衬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
C.(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非常厌恶官场上、宴会上的嘈杂的音乐,喜爱陋室中安适、悠闲的生活,于是抛弃繁杂的公务,安享陋室中没有喧嚣的生活。
18.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三位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链接材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答案】 16.B 17.B
18.参考答案要点:《爱莲说》清正廉洁,洁身自好;《陋室铭》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养竹记》坚定不移,正直虚心。 【解析】
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直:挺立/正确的道理 清:清香/清澈 B.净:洁净/洁净 斯:这/这
C.名:有名/说出 白:白色/清楚,明白 D.素:不加装饰/向来 陋:简陋/浅陋
17.本题考查翻译并理解句子的能力。A. 用牡丹反面衬托,牡丹指追求富贵之人。作者借很多人喜爱牡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人的鄙弃。C. “丝竹”暗指官场上聚会、酬宴时助兴的音乐,“作者非常厌恶官场上、宴会上的嘈杂的音乐”是错误的,作者不喜欢的是官场上的虚伪应酬与呆板繁琐的生活,而不是真的不喜欢“丝竹”音乐。
18.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花高洁、质朴、正直等品格,作者托物言志,实则表现了自己洁身自爱、清正廉洁的高洁人格;《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实则托物言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文章主旨,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链接材料中,“善建不拔”“中立不倚”
“虚受”写出了竹子坚定不移,正直虚心的品质,作者托物言志,借此表达自己应有竹子一样的品质。 【参考译文】: 《爱莲说》: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链接材料】: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
十、(2018年山东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
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惟吾德馨(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 (3)或陈于前(______) (4)妻子不觌(______) 10.翻译下面的语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1.[甲]文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各自的“室”,但表达的感情、情趣有何不同?
13.阅读[甲][乙]两文后,你在学习方面有怎样的启示? 【答案】
9.①只②使……疲劳③有的④老婆、孩子
10.(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2)宾客不来拜访,妻子儿女不相见,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变化,也不知道。
11.结尾运用孔子的话,起到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作用。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孔子一样,安贫乐道。 12.①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借此表达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②乙文
主要表达了陆游酷爱读书和生活中不拘小节的情趣。
13.示例: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在乎眼前生活状况的好坏,不管再恶劣的环境,只要有高洁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决心,刻苦学习,一定能成就美好未来。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此题要注意“劳”在这里是使动用法。
10.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斯”“馨”“妻子”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1.此题考查学生对“引用”手法作用的分析能力。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的见解,这种修辞方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是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也点明了主旨。
12.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文借陋室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乙文中“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等句子表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13.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这两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要被外界的环境所束缚,要有自己的目标和吃苦的精神,这样才会有所成就。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象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
十一、(2019年河南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
【注】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阴暗潮湿。⑤桧:一种柏树。⑥莳:栽种。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⑧信:伸张。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上:苔痕上阶绿/影布石上 ..B.素:可以调素琴/素湍绿潭 ..C.乱:无丝竹之乱耳/人影散乱 ..D.劳: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6.文段(一)引用孔子的话起什么作用?
⑧
⑤
⑥
①
②
③
17.从两则文段来看,王守仁与刘禹锡有哪些相同点? 【答案】 14.D
15.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平民。
16.引用孔子的话做结,巧妙地回应了前文“惟吾德馨”一句;再次强调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室主人的品德高尚,画龙点睛,深化中心。
17.①都身居陋室,并不觉得简陋;②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③都喜欢与饱学之士交游;④都喜欢清幽的居住环境;⑤都志趣高雅。 【解析】
14.试题分析:D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A.长到/上面;B.不加装饰的/白色的;C.扰乱/散乱;D.使……劳累。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鸿儒”“白丁”等字词的翻译。
16.试题分析:考查引用孔子的作用。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引用孔子的话结构上:照应了前文“惟吾德馨”;内容上:强调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室主人的品德高尚,点明了中心。
17.试题分析: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两人都身居陋室,却并不觉得简陋;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都喜欢与饱学之士交游;都志趣高雅。都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
(一)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
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译文: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 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 我在此地住了十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弘扬孔子的思想言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