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60 分钟 满分: 50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 1 O- 16 C- 12 Na- 23 Cl- 35.5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 共 15 分)
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球充入过量空气发生爆炸 B.水通电分解
C.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铜片加热时变黑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C.干冰
B.水泥砂浆 D.汽水
(按箭头方向 )(
)
)
)
15 小题,每小 题 1 分 ,
3. 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图 M1- 1
A.①③
B.①②③⑥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
4. 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
)
A.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B.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C.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5. 氯化铵 (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 1 B.+ 3 C.+ 5 D.- 3
6. 如图为自然界中能找到的最重金属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 M1- 2
A. 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38.0 B. 铀原子的中子数为 92 C. 铀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92
D. 铀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和约等于
238
)
7. 由化学方程式: CxHyOz+ 5O2===4CO2+4H2O,可知 x、y、z 分别是(
A.4、8、2 B. 1、2、3
C.2、4、1 D. 4 、 4 、 2 8.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意义错误的是
(
)
A.C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 2
C.
-
D. 2OH : “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Mg:“+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2
9. 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盐溶液不
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C.丙>甲>乙
B.丙>乙>甲D.乙>丙>甲
( )
图 M1- 3
10. 图 M1 -3 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从t3 ℃降温到
t2 ℃,析出的晶体的质量一定是 A>B
C.t1 ℃时,用等质量水配制的 A、B 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A>B D.t2 ℃时, 100 g 饱和溶液 A 和 50 g 饱和溶液 B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11.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
食物 葡萄汁 苹果汁 2.9~ 3.3
牛奶 6.3~ 6.6
鸡蛋清 7.6~ 8.0
pH
3.5~ 4.5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和苹果汁
12. X、Y、Z 三种金属中,只有 Z 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 Y 放入 X 的盐溶液时, Y
表面有 X 析出,则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 Z>X>Y C.Y>Z>X D. Z>Y>X
13. 区别 CO 和 CO2 最简便的方法是 (
)
)
A.测量它们的密度 B.检验它们是否有毒 C. 分 别 通 入 水 中 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4. 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需要加入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 )
A.Fe 和 CuSO4 溶液B.Zn 和稀硫酸 C. NaOH 溶液和稀盐酸 D. 澄清石灰水和 CO2
15. 下列离子能在 pH= 1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为无色的是 (
)
A.SO4
+
2-
、K 、Na、OH
2- 4
2+
++-
B.K、SO 、Cu、NO 3 C. Cl 、K 、SO
-
+
-
2 4
-
、Na
+
D. Ca、Cl、CO 、Na
2+
-
2-3
+
二、填空与简答题 (本题 2 个小题,共 10 分) 16. (6 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氢元素
。 。
(2) 4 个二氧化硫分子 (3) 氮气
。
。 。
。
(4) 2 个硫酸根离子
(5) 3 个铜原子
(6) 标出五氧化二氮中氮元素化合价
17. (4 分)南宁至钦州段的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铁路建设中大量使用了以下材料:①石子;②钢筋水泥柱;③钢轨等,其中钢轨
属于
(填序号 )。
B. 合 成 材 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A.金属材料
C.有机天然材料
(2) 建设中,常用铝和氧化铁 (Fe2O3) 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熔融状态下的铁单质对钢
轨中的缝隙进行焊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Fe2O3+ 2Al===X +2Fe,则 X 的化学式为
(3) 钢轨长时间使用后会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2O3·xH2O;除铁锈常用的一种
试剂是 。
(4) 请 写 出 防 止 铁 制 品 锈 蚀 的 一 种 常 用 方 法 :
。
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 3 个小题,共 18 分)
18. (5 分)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图 M1- 4
(1)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离 B 中
难溶物的操作Ⅰ叫 。
(填序号 )
(2) 如果要用实验证明 C 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 可以选择下列中的
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 ③二氧化碳
②酚酞溶液 ④氯化钠溶液
(3) 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
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 (全部溶解 ),白色固体的
化学式是 。
19.(5 分)某同学用提取的精盐利用图 M1-5 所示装置进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图 M1- 5
(1) 图甲中仪器 a 的名称是
。 (填 名 称 ) , 作用 是
(2) 按实验 要 求, 图甲 中 还缺少的 玻璃 仪器是
。
(3) 小红按图乙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红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红操作中
的错误是
。
(4) 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20. (8 分)如图 M1-6 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图 M1- 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做蜡烛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
合是
(填字母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其反应类型为
(2)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用
C 作发生装置, C 装置的优点 G 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是
否可行
;某同学认为也可以直接用
(填“可行”或“不可行” )。
(填“ a或”“ b”端)通入。
(填字母 )。
(3) 若装置 E 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4) 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
(NH 3),选择发生装置 点燃
(5) 实 验 室 不 用 碳 燃 烧 C + O2 ===== CO2 来 制 取 CO2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写一条即可 )。
四、计算与分析题 ( 共 7 分 ) 21.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
质量分数, 20 ℃时,称取该产品样品 26.5 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 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
NaCl 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
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 (m)与反应时间 (t)关系如图 M1-7 所示。
求: (1) 生成 CO2 的质量。
(2)该纯碱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 0.1%)
图 M1- 7
参考答案
1. A
2.C 3.D 4.A 5.D 6.B 7.A
8. B 9.D 10.D 11.A 12.D 13.D
14. C 15.C
+ 5
2-
16. (1)H (2)4SO2 (3)N 2 (4)2SO (5)3Cu (6)N 2O5 4
17. (1)A (2)Al 2O3 (3)稀盐酸 (或稀硫酸 ) (4)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和清洁 (合理即可 ) 18. (1)CaO+ H2O===Ca(OH)2 过滤 (2)②③ (3)CaCO3 Ca(OH)2 19. (1)量 筒
(2) 玻璃棒
搅拌,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4)偏小
(3) 称量物与砝码放反了,应该是左物右码
MnO2 20. (1)AD( 或 AE) 2KClO 3=====2KCl +3O2 ↑ 分解反应 △
(2)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 a
不可行
(4)A
(5)反应物中有气体,这样很难收集到纯净的 制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因而无法收集等
)
CO2 气体(或燃烧的条件下,很难将其控
21.解: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72.5 g-163.7 g=8.8 g 。
(2)设样 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稀盐酸中溶 质质量为 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 z。
Na2CO3+ 2HCl===2NaCl +CO2↑+ H2O 106 73 117 44 x y z 8.8 g
106 x
= x=21.2 g 44 8.8 g
73 y = y=14.6 g 448.8 g
117 z
=z=23.4 g 44 8.8 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21.2 g
×100%=80%。 26.5 g(3)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 172.5 g- 26.5 g= 146 g;
14.6 g
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 10%。
146 g(4)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26.5 g-21.2 g= 5.3 g; 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为 23.4 g+5.3 g= 28.7 g;
28.7 g 则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7.5%。163.7 g 答: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8 g; (2)该纯碱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80%; (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 (4)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