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出血中风护理常规

来源:爱go旅游网
出血中风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中脏腑:痰热内闭证;痰蒙清窍证;元气败脱证。中经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症;肝阳暴动、风火上扰证;阴虚风动、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痰瘀阻络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人宜住单间,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新鲜,光线适宜,安静,温湿度适宜。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面色、皮肤、肢温、汗出、二便等变化情况,并做好护理记录。了解昏迷的抢救,注意有无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疸等情况发生。

(2)手术者术后密切观察瞳孔、意识、血氧饱和度、四肢肌力及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引流量及引流物性状、颜色。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引起窒息。病人取仰卧位,头部置一软枕,约抬高15-30度左右,头偏向一侧,口角稍向下,必要时吸痰或行气管切开。有假牙应取下,进餐时不要说话,避免呛咳、误吸等。

(4)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以防坠床。抽搐者用牙垫置于牙齿咬合面。床边加护栏,走廊、厕所装有扶手,地面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呼叫器置于病人随手可及处。康复期行走时应有人陪伴,选用三角手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防止受伤、跌倒,并穿着防滑软橡胶底鞋或布鞋,行走时不要在其耳旁擦过,同时避免突然呼喊病人。

3、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2)避免呛咳反应发生。

(3)行甘露醇脱水治疗者,密切调控输注速度,观察其输注局部皮肤情况及小便量。 4、饮食护理

(1)鼓励能吞咽的病人进食,少量多餐,吃饭或饮水时头偏向一侧。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等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粗躁,干硬等刺激性食物。

(2)病人不能吞咽时给予鼻饲饮食。鼻饲时速度宜慢,温度适宜,每次鼻饲量小于200ml,4小时/次。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如鱼汤,牛奶,豆奶,菜汤等,供给足够的热量。

5、情志护理

提供疾病治疗及预防的可靠消息,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举事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6、临证(症)护理

(1)病人心累气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应及时给氧。 (2)牙关紧闭可针刺下关,颊车,合谷等穴。

(3)眼睑不能闭合者,可涂以眼药膏或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护角膜。

(4)闭证,脱证者遵医嘱分别处理:闭证者可针刺人中、十宣、百会、合谷、太冲等穴;或十宣防放血,痰多者可针刺无突、丰隆、内关穴。脱证亡阳者,遵医嘱可注射参附液,亦可炙气海、关元、百会、膻中、神阙。亡阴者可注射或鼻饲生脉液等。

(5)保持大便通畅,宜食富含高纤维素饮食并协助病人按摩腹部,3天无大便者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可鼻饲番泻叶水,必要时灌肠。

(6)根据病人具体情况,1-2次/日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可用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擦拭或漱口。保持皮肤清洁,1-2次/日用温水擦拭全身。偏瘫者每2小时翻身一次,更换体位,保持床铺清洁整齐。被服随湿随换,按摩骨隆突处和经常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生。另外注意肢体保暖,严防冻伤,烫伤。

(7)保持各种导管通畅,定时更换及消毒。留置尿管者,每日记录小便情况,如量、色、性质等。每日用生理盐水250ml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膀胱,每日两次,预防尿路感染,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道口用0.5%碘伏消毒三次,擦洗每日两次,三天更换尿袋,一周更换尿管。

(8)病人如有高热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也可针刺合谷,曲池等穴位。饮品宜温凉。

(9)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保持病人患肢功能位。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早期进行肢体被动和主动运动,鼓励病人每天数次“十指交叉握手”的自我辅助运动及“桥式运动”训练,并辅以理疗针炙按摩,促进肢体功能早期恢复。

(10)语言沟通障碍病人应鼓励其克服害羞心理,大声说话,当病人进行尝试获得成功时应给予表扬;鼓励病人家属、朋友与病人交谈清楚解释每个问题,直至病人理解,并阅报听广播;营造一种和谐亲情气氛和语言学习环境。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 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1)主症:

肢体强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易怒,痰多而粘。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2)施护:

①如有则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

②躁动不安者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③抽搐者置牙垫于上下齿之间。 2、痰蒙清窍证 (1)主症:

神昏,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痰鸣,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滑。

(2)施护:

①如有昏迷,作好昏迷病人的护理(眼、皮肤、胃管、泌尿道)。 ②必要时吸痰。

③注意保暖,冬季防烫伤。

④饮食选择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饮料类可改为热饮,如奶茶、热果汁等,水果选用桃、杏、桂圆等甘平偏水果或蜜饯类食物可达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宜多食补宜气血的食物,如龙眼肉、胡萝卜、玉米等;适当进食祛痰的食物,如冬瓜仁、梨、萝卜等。

(3)元气败脱证:

①主症:

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重者周身湿冷,二便自遗,舌蒌,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沉微。

②施护:

*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进行。

*安放保留尿管,每日冲洗膀胱,一周更换尿管。

*病人汗多,每日多次温水擦身,衣湿后及时更换,预防受凉。 *应进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可常食酸枣仁粥、木耳鸡蛋汤等。 中经络

1、痰热腑实证、风痰上扰证。 (1)主症: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账便于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2)施护:

①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

②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保持大便通畅。 ③起病3日后随症取穴针炙。

④饮食选择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饮料类可改为热饮,如奶茶、热果汁等,水果可选用桃、杏、桂圆等甘平偏水果或蜜饯类食物可以达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宜多食补宜气血的食物,如龙眼肉、胡萝卜、玉米等;适当进食祛痰的食物,如冬瓜仁、梨、萝卜等。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 (1)主症: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施护:

①头晕目眩,卧床休息,以防摔倒。 ②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麻仁丸通便。 ③起病3日后随症取穴针炙。 3、肝阳暴动、风火上扰证

(1)主症:

神识迷昏,颈项强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便干便秘,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施护

①轻型发病后3天,中重型发病后5-7天给予针炙理疗,随证取血。 ②便秘可每日服大黄苏打片,或番泻叶泡水喝。

③进高水分、高维生素、适当热能、高纤维素食物;适当进去火、清热、活血食物,如梨、绿豆等。

4、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

(1)主症: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2)施护:

①眩晕则卧床休息,起床要有人陪护,以防摔倒。

②病3日后随症取穴针炙。

③烦躁失眠者可服镇静药。

④饮食选择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饮料类可改为热饮,如奶茶、热果汁等,水果可选用桃、杏、桂圆等甘平偏水果或蜜饯类食物可达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宜多食补宜气血的食物,如龙眼肉、胡萝卜、玉米等;适当进食祛痰的食物,如冬瓜仁、梨、萝卜等。 腮胡子

5、气虚血瘀证、痰瘀阻络证。

(1)主症: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眺白,气短乏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2)施护:

①眩晕则卧床休息,起床要有人陪护,以防摔倒。 ②病3日后随症取穴针炙。 ③烦躁失眠者可服镇静药。

④汗多每日多次温水擦身,做好皮肤处理,冬季防感冒。

⑤饮食选择温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饮料类可改为热饮,如奶茶、热果汁等,水果可选用桃、杏、桂圆等甘平偏水果或蜜饯类食物可达到活血通络的作用;宜多食补宜气血的食物,如龙眼肉、胡萝卜、玉米等;适当进食祛痰的食物,如冬瓜仁、梨、萝卜等。

【健康指导】

1、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 2、配合治疗、护理。保持情绪稳定、舒畅。

3、饮食有节,起居有度。预防感冒。

4、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5、对早期患者鼓励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重症者协助其每日多做被动运动,或进行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