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之我见
作者:何春香
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10期
任何教学手段的实施都要依据具体的情况,这里有学生、教师、学校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教学中要合理合适的应用才好。高中英语教学中为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写作教学内容,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往往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来传输和呈现教学信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本人就目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费时低效”的现象,针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特点,如何有效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教学尝试。 一、在写作教学中的使用模式 1.写前阶段
‘磨刀不误砍柴工’,写前阶段就可以看做英语学习的‘磨刀’阶段,它是英语学习的开始,是英语学习的预热。在这一阶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是论述观点还是解释或汇报,是描述,是记叙,是陈诉,是说服,还是其他等来精心设计课程。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将写作与阅读、听、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增强教学互动。教师可提供关键词,让学生在网上搜索素材,并进行筛选和整理。这样,学生从而对主题进行思考、选题讨论、搜集资料、对文章进行构思。而传统的写作教学则是通过板书进行,信息量小,缺乏立体感。 2.写作阶段
应用信息技术,将自己前期准备的资料精心组织发挥自己的想象与思维,不断锤炼语言,把自己的文章当做作品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并记录下来。学生在文章录入的过程中会存在语法、拼写等错误,所以完成后,他们会利用的Word所提供的各种文字处理功能,轻松简便地进行文本的复制、移动、删剪,语法检查,拼写检查等功能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加工,其实质也就是在对自己的文章进行自评。此时,教师可利用“教师监控”或公共邮箱等方式,可以调出任一个学生的屏幕内容或文章了解学生的写作进度及困难,及时得到不同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控。 3.写后阶段
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共同讨论他们的作文,进行互评。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分析学生的作文,并通过对文章内容、结构、逻辑、语法及拼写等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的写作水平,把某个学生或某组学生的作文转播给其他学生,这样学生自己对不同质量的文章进行评估,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最后,教师可以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择学生作文中典型的错误和优秀的文章发送给学生的计算机上,从而提高反馈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二、在写作教学中使用的优势 1.激发学习热情
每一位英语教师在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后都不难发现,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英语技能中,写作是学生最为困难的一项。因此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众所周知,网络资源以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机会。此时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教师在布置完写作任务后,推荐相关网站,学生可以在网上搜寻有关资料,然后经过个体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研究学习内容,从而产生想要表达的冲动。最后利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和网络上得到的资料进行写作,使得学习过程更直接、更具体。
2.扩大学习知识量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停留在黑板、投影仪上。教师讲解与写作内容有关的单词、句型、过渡连词等时,不得不花去大量的时间做板书或幻灯片,然后让学生做笔记。这种教学模式既费时,又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对学生作文的讲评过程中,由于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教师不能当堂进行点评。而运用信息技术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如:利用POWERPOINT进行单词、句型、过渡连词等教学,其效果显著。利用信息技术可当时把学生的作文在屏幕上播出可供学生、教师点评和欣赏。可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练习的容量、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不在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3.发展能力
以往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遵循“讲了写—写了改”这一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兴趣被慢慢的消磨殆尽。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从而保证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此时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而且是外来语言类学科,它的教学需要更多的知识量与教学设备的辅助,因此教学中,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最大化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英语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