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爱心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爱go旅游网


用爱心构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追求,校园和和谐与否,取决于师生关系如何,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创建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追求,校园和和谐与否,取决于师生关系如何,只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和谐校园。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和本质就是“师生互爱”。

爱,是人们身上普通存在着的一种心理需要。人们都想得到别人的爱,又需要爱别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与其健康成长有密切关系,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暗含期待给学生以巨大的情感影响,并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孩子的爱和关怀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在人身上树立起一切美好的东西,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如果孩子在冷漠无情的环境中长大,他就会成为对善与美无动于衷的人。所以,教师的情感、教师的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温暖阳光,没有阳光,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就是一句空话。

教师和爱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心理“过滤剂”和“催化剂”。教师提出的要求,讲述的道理都是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催化,或者促进教育过程,或者阻碍教育过程。也就是说,如果一种要求和意见被学生认作是出于老师的好意,是“真的为我好”,那么,在他们的情感上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而被愉快地、自觉自愿地接受,这就是教师情感的有效输入,也就是所谓的“通情达理”。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为是恶意,认为是“纯粹找岔子、奚落人、给我难看”,那么,他们不仅会紧闭心灵大门、我行我素,而且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教育自然是无效的。可见,师生间

的相互信任和友爱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

教师的爱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有调查显示,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态度和他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学生喜欢的老师,他所任的学科,一般是学生兴趣所在的学科,其成绩也会高于其它学科。由此可见,师生互爱,教学相长在创建和谐校园中会产生多么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有的老师对学生爱不起,甚至认为:“什么爱不爱,只要教好课,就是最大的爱”还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客气一点学生就会“蹬鼻子上脸”。他们或是“唯我独尊”“高高在上”,或是把学生当做言听计从接受知识的口袋,忽视学生独立的个性,怀疑学生的言行,不能坦诚对待学生,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和信任感。事实上,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都具备许多有待发掘的优良品质,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如果教师能让其“闪光”,校园岂能不亮丽和谐。

如何做到“爱”呢?

第一,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是爱的起点,认识是情感的基础,老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的深刻认识和了解,“知之深,爱之切”。

第二,关心爱护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心系孩子安危,关注孩子健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快乐,同情他们的痛苦与不幸。当他们的身心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受到践踏和损害时,应挺身而出给予;当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给予鼓励和帮助。决不以自己的是非标准和好恶去“裁决”学生,不要样样都“越俎代庖”,更不能动辄训斥、挖苦、讽刺学生。

第三,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生的尺度和表现。要知道,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正是对他们不负责任的老师,“不管不问”“不理不睬”,最令学生反感和厌恶。当然,爱学生决不能适应学生,溺爱学生。“爱”是表现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态度,“严”则表明对学生的要求。严是出于爱,爱寓于严中,严爱相济才最受学生欢迎。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用真挚的情感,满腔的热忱去爱学生,才能博得学生的爱,爱的火花才能闪亮校园,校园才能完善和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