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变迁所思

变迁所思

来源:爱go旅游网
从另一个角度看榆林

榆林,一个曾经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这里曾是路遥先生的故乡,他那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正是取材于这里的风土人情。然而,与小说中描述的贫穷、落后的地区面貌不同的是,如今这里已被誉为“中国科威特”,并声称每平方公里土地下蕴含10亿元人民币财富。可是,作为一个外乡人,我对榆林最直接感受却是物价奇高、环境恶劣、水资源紧缺,还有就是到处都是没盖完的房子。

榆林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面积43578平方公里,下辖1区11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南缘交界处,总人口335.143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0.1万人。可谓是: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这里说到资源,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会眉开眼笑的跟你说:榆林资源丰富,特别是榆林北部的神木、府谷、靖边等几个县,那简直遍地是黄金呀!可我看到的却是遍地黄沙,当然这黄沙下面埋的却是能换来真金白银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然而,丰富的矿产资源真正能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了多少好处呢?据我观察,似乎这些东西跟当地普通老百姓关系并不大,因为他们的衣食住行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多少。

在榆林,人们通常吃的就是土豆、豆腐、土豆粉做成的烩菜,还就是小米汤了。榆林多一天吃两顿饭,上午十点左右吃一顿,下午五点左右吃一顿,榆林人吃饭不怎么讲究,给人的感觉很随意。其实只要是来过这里人,很容易明白这是却为什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

制,榆林的物产是很是稀少,仅有的主食是小米,产量是很低的,这也许就是陕北有小米汤一说,而没有小米饭的缘故吧!当然,榆林这边的红枣、绿豆、苹果也是很出名的,除此之外,土豆不仅产量高,品质也是很不错的。但这些,能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吗?伴随着榆林矿产资源的开发,大量的外地人涌入榆林,这让本来就物产匮乏的榆林更是雪上加霜。须知,我们日常吃的蔬菜、穿的衣服、鞋子等等大多数东西都是从外地运过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碗面,在西安也只是卖到7块钱,而这里就是15元了。所以,许多当地人无不“骄傲”地说:我们榆林的物价水平是跟北京持平的!

前几天,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沙尘暴蓝色预警,而陕西北部,也就是榆林地区就在预警范围。漫天的风沙吹起来遮天蔽日,并伴随着呼啸的大风,听得人毛骨悚然。一夜的风沙过后,你会看见明媚的阳光,然而路边一排的电线杆不是被拦腰吹断,就是被拔了出来,紧接着就是长时间的停电,但这里的人似乎都觉得很正常。其实,每天中午过后,风沙就会如约而至,当你看见远处一座座不大不小的沙丘和当地老人那黝黑却泛着土黄的脸色,你也就不奇怪了。

以前我也只是听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无三里平。也许正是有这样的地形地貌,在这里你才会看到一种奇怪的景象,那就是填沙造城,而这也应该算是榆林的一大特色了。在来榆林的路上,坐在火车上的我不时会看见火车在高高的铁路桥上前进,而不远处两山之间那高约百米的桥墩撑起的公路也曾让我感慨万千。我曾看见离我所驻公司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地方有个小镇子,于是想去买的东西,

但很快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原因是要过去必须得走很远绕到北边还要过桥,太远了。

榆林的昼夜温差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已经是四月份了,但往往早上还穿着羽绒服,中午就可以穿衬衣了。所以,在这里有一种自然灾害叫冻融,前几天神木那边发生公路塌方事故,死了好几个人,据说就是因为冻融。

榆林属于温带性季风气候,降雨量总的来说是比较少的,而且比较集中。榆林这边的河流水量都很小,离我这不远处出,就有一条河,名曰:榆溪河。然而这条河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很是无奈,叫做河,但河面宽度却不足3米,似乎叫溪更恰当些,但我估计过些年连溪也都算不上了,因为榆林的填沙造城工程已经严重影响了这条河的生存状态,而且开发区这边的污水貌似也在向这条河里排放,尽管不远处就有一家污水处理厂,但每当从其旁边经过时,那刺鼻的气味,真的不能不让人对其的处理能力产生怀疑。

这些年,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榆林的地下水位下降很快,而地表水也是越来越少。开发区这边听说是市政集中供水,但从水中大量的漂白剂不难看出,这里的饮用水是地表水,且水质不是很好。然而,农村地区的饮水问题就更值得关注了,还清楚的记得前些年,陕西电视台的春节特别行动,就是关注榆林贫困山区的饮水安全问题,给当地的农民免费修建收集雨水的水窖。难道若干年后,这个号称“中国科威特”的地方,也要跟中东地区一样,水会变得比油还要金贵?!

都说榆林人有钱,但真正富起来的毕竟还是是少数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开采资源为基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我们不能只看到榆林的资源,而漠视榆林的环境;更不能只关注榆林的现在,而毁掉榆林的未来。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一向饱受诟病,难有前途。作为一个地道的老陕,我内心深处真真切切的认为:榆林的当务之急在于保护环境,控制人口,降低资源开采速度,加快能源产业结构升级,而不是大搞城市化。也许一些榆林人是这样想的:现在拼命弄点钱,过些年移民西安、北京,或是美国、澳大利亚,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数典忘祖。所以,不要总是追求GDP的高增长,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榆林,也许它在流泪,也许它很淡然…

这里的山的确是光秃秃的,显有些苍白,看起来没有一丝生机,但正是在这种凄凉中却透着坚强,就像一个历经世事的老人,智慧而又神秘。在这里,你会看见难得一见的蓝天和白云,会让你突然想起一些曾经逝去的美好时光,也会让你相信这个世界丑陋和美丽是相伴而生的,只是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罢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