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网络犯罪及防控对策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网络犯罪其方式和手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加之针对这一高科技犯罪,我国在立法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本文着力从当前网络犯罪的现状、特征及防控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犯罪;特征;防控对策
一、网络犯罪的概念及现状
网络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利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或利用其居于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互联网信息供应商(ICP)、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等优势地位,在因特网上实施触犯刑法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行为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损害网民利益,破坏网络环境。
当前全球互联网可以在瞬息间传输巨大的信息量,它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被犯罪份子所利用,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网络犯罪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案件数量每年以65%左右的速度增长。[2]
目前互联网犯罪主要表现为侵财性犯罪。随着货币电子化进程的推进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财富将主要以电子流通形式出现,并逐渐集中到计算机网络中。实施侵占公私财物的犯罪的嫌疑人逐渐把黑手从过去常用的纸质货币和保险箱等转移到互联网电子钱包上。当前侵财性案件已由利用网络进行盗窃发展到了网上诈骗、网上敲诈勒索、利用网络非法传销等。同时,盗窃、诈骗等传统犯罪类型被犯罪分子转移到互联网后,高科技也给网络犯罪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其次,黑客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破坏正常的网络环境的犯罪案件也较为突出,现实危害性明显。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将计算机病毒、木马等程序代码植入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等公共机构单位的网络服务器,利用网络快速传播的特性,迅速感染相关计算机,导致相关单位工作瘫痪,引起社会恐慌等恶劣后果,严重危害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秩序。此外,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案件也有发生。诸如利用网络进行诽谤、人身攻击、泄露个人、公司信息等。而且此类行为往往与侵财性犯罪相关,利用个人信息或商业秘密进行网络盗窃或诈骗。除上述三类网络犯罪外,还有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利用互联网进行恐吓、敲诈;利用互联网宣传煽动、组织指挥非法活动,危害国家安全等。
二、网络犯罪的特征
根据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具有特殊性,本文将网络犯罪概括有下列特征。
(一)犯罪主体具有较高的智力,犯罪手段的智能化
网络犯罪是利用高科技进行的智能犯罪,犯罪主体多是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员。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所发生的计算机网络犯罪中,有百分之七八十是计算机行家所为。[3]而且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智商,熟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作程序和存在的系统漏洞。犯罪分子利用自己擅长的专业实用技术躲避安全防范系统的监控,借助高度互联的网络,对网络服务器及各种电子数据信息发起进攻,窃取或者破坏。
(二)犯罪形式的多样化与隐蔽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拓展,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人类的生活逐渐网络化。同时孳生的网络犯罪也是各式各样,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诸如窃取信息、金融投机、网络诈骗、传播虚假信息、入侵网络等网络犯罪形式。再加上网络的自由流通性、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一些网络犯罪具有高度隐蔽性。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犯罪,大多作案时间较短,与传统犯罪相比,侦查取证困难且难以立即发现和侦破。
(三)网络犯罪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与传统犯罪相比,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严重危害性是无法比拟的。人类生活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网络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也随之增大。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的侵财性犯罪往往数额巨大,社会牵连性广。此外,网络犯罪发生的突然性,直接或者间接的连锁反应,具有很大可能会危及社会和国家的公共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三、网络犯罪的防控对策
(一)增强和改善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是降低网络犯罪率和缩小危害性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可增强网络使用单位和个人抵御病毒侵袭、黑客攻击的能力。充分发挥“|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保障网络安全的技术措施。建立预警和预防网络犯罪网站,做到时时监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二)加强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我国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上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现实的网络大国。网络犯罪的出现,首先是因网民公共道德观念差和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应加强对网民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网络犯罪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另外,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既增强网民的法治观念,也加强网民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
(三)完善立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我国现行刑法对处理网络犯罪出现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对一些新兴网络犯罪存在着法律空白,对这些犯罪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尴尬状态。因此,我们要对刑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等相关法律的完善,弥补法律漏洞,维护网络环境健康安全。
四、结语
在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利与弊并存的双刃剑,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其利民便民的优点,又要处理好因此出现的局限性和危害性。本文通过对网络犯罪基本情况的介绍,阐明网络犯罪的现状和特征,在网络技术和法律上的缺陷合漏洞,并据此提出几点可行的防范对策建议。总之,我们要更主动的维护网络安全,增强法律意识,掌握更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相关立法,做到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屈学武.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遏止[J].法学研究,2000.
[2]人民日报,2013-06-10.
[3]DonnB.Parker.反计算机网络犯罪[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