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工艺 产品代号 一: 适用范围 本章内容适应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隔离开关室内、外安装,主要包括垂直、水平、V等型式隔离开关的安装 二、引用标准 1 GB 50150 – 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 GBJ 147 – 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3 DL/T 5161.1 – 5161.17 – 200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三、工艺流程 高压隔离开关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 基础复制 设备开箱检验 设备支架安装 隔离开关安装、调整 质量检验 四、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1 施工准备 (1) 人员准备。施工人员须先熟悉安装图纸及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必须参加过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进行作业。 (2) 技术资料准备。隔离开关安装使用说明书及出厂实验报告;隔离开关安装作业指导书和施工图纸;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范围; (3) 工器具的准备。按照施工技术措施要求准备施工工器具、力矩扳手、吊装绳索、起重工具等重要工具应校验合格。施工测量用仪器、仪表等应校验合格。隔离开关安装所需消材。 2 基础检查 (1) 安装前,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查看施工图纸,检测基础误差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2) 如无特殊要求,设备基础或者基础坑的误差应满足:水平误差不大于±5mm、基础中心线误差小于±5mm,高低误差小于±5mm。 更改标记 更改单号 签名 日期 编制 校核 审核 工艺 标审 批准 阶段标记 共4页 第1页 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工艺
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工艺 产品代号 3 到货检验 (1) 设备开箱应根据装箱清单进行核对、清点,检查设备及附件外包装应完好,按照图纸核对规格、尺寸,核对操作机构的电源参数符合图纸要求。 (2) 检查机构内部有无受潮,所有部件,包括瓷件应完好无损。 (3) 包装箱内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实验报告、装箱清单等资料应妥善保管。 (4) 开箱检查时,如发现设备质量问题,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留存图像资料。 4 设备支架安装 (1) 独立设备支架安装,其倾斜度应小于支架高度的1.5‰ 。 (2) 设备支架同轴误差不大于±15mm,水平误差不大于±10 mm。 (3) 设备支架同组水平误差不大于±5mm,同相水平误差不大于±1.5mm。 5 隔离开关安装、调整 (1) 检查接线端子及载流部分应清洁,且接触良好,触头镀银层无脱落。 (2) 载流部分的可挠连接不得有折损;连接牢固,接触应良好,载流部分表面应无严重的凹陷及锈蚀。 (3) 绝缘子表面清洁,无裂纹、破损、焊接残留斑点等缺陷,磁铁粘合牢固。 (4) 检查隔离开关瓷瓶两端胶合剂外露表面应平整,无水泥残渣及露缝等缺陷,胶装处应均匀涂以防水密封胶,胶装后在结合处应明显可见均匀露砂。 (5) 隔离开关底座转动部位灵活,并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的润滑脂。 (6) 操作机构固定连接部件应紧固,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的润滑脂。 6 隔离开关组装 (1) 隔离开关相间连杆应在同一水平线上,相间距离误差:110KV及以下不大于10mm;220KV不大于20mm. (2) 支柱绝缘子应垂直于底座平面(V型隔离开关除外),且连接牢固;同一绝缘子柱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同组各绝缘子柱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 (3) 隔离开关的各支柱绝缘子连接牢固,螺栓穿入方向应一致,紧固力矩符合厂家要求。 (4) 隔离开关的动、静触头接触良好,相对位置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5) 均压环(罩)应安装牢固、平整,下端应有放水孔。 7 传动装置的安装与调整 (1) 拉杆应校直,与带电部分的距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 拉杆的内径应与操动机构轴的直径相配合,两者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mm;连接部分的销子不应松动;如按其他方式连接,连接应牢固可靠。 (3) 延长轴、轴承、连轴器、中间轴轴承及柺臂等传动部件,其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应牢靠;传动齿轮应咬合准确,操作轻便灵活。 (5) 所有传动部分应按制造厂要求涂以润滑脂。 (6) 接地开关转轴上的扭力弹簧或其它拉伸式弹簧应调整到操作力最小,并加以固定。 8 操动机构的安装调整 (1) 操作机构应安装牢固,机构轴线与连接位置中心偏差应在±1mm以内,同一轴线上的操作机构安装位置应一致。 (2) 操动机构常见的安装方式有水泥杆抱箍的安装方式和与钢支架直接连接的安装方式。 (3) 电动操作前,应进行三次以上手动分、合闸操作,机构动作正常。 (4) 电动机的转向应正确,机构的分、合闸指示应与设备的实际分、合闸位置相符。 (5) 机构动作应平稳,无卡阻、冲击等异常现象。 更改标记 更改单号 签名 日期 编制 校核 审核 工艺 标审 批准 阶段标记 共4页 第2页 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工艺
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工艺 产品代号 (6) 限位装置应准确可靠,到达规定分、合闸极限位置时,应能可靠地断开控制电源。 (7) 机构箱密封垫、密封条应完整,机构箱应密封良好。 (8) 隔离开关合闸后触头间的相对位置、备用行程,以及分闸状态时触头间的净距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9) 具有引弧触头的隔离开关由分到合时,在主动触头接触前,引弧触头应先接触;由合到分时,触头的断开顺序应相反。 (10) 三相联动的隔离开关,不同期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表规定。 三相隔离开关不同期允许差值表 电压(kV) 差值(mm) 电压(kV) 差值(mm) 10- 35 5 220 20 63 – 110 10 9 接地开关安装 (1) 接地开关合闸时,动触头插入深度与静触头的偏差应符合厂家标准。 (2) 接地开关与主触头间的机械或电气闭锁应准确可靠。 (3) 接地开关导电杆分闸时三相一致,分闸后应在同一水平面。 (4) 接地开关安装后,分、合闸限位应正确、可靠。 10 隔离开关触头接触的调整 (1)用0.05mm×10mm的塞尺检查,对于线接触塞尺应塞不进去;对于面接触,其塞入深度为:在接触表面宽度为50mm及以下时,不应超过4mm;在接触表面宽度为60mm及以上时,不应超过6mm。 (2)触头间应接触紧密,两侧的接触压力应均匀,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3)触头表面应平整、清洁,并应涂以中性凡士林。 11 其他 (1)辅助开关应安装牢固,接触良好,动作准确。 (2)设备本体的接地连线应齐全、可靠。 (3)隔离开关安装调整工作全部完成后测量回路电阻,进行高压试验。 12 V型隔离开关安装要求 (1) 动、静触头水平轴线偏差应不大于5mm. (2) 调整隔离开关在合闸后,触块中心应超过触指标记2-4mm。 (3) 操作机构分、合闸操作时,止挡吃度不得小于3mm,横拉杆安装后应水平,拉杆端部吃扣不得小于拉杆外径。 (4) 操作机构立拉杆与主动扇形齿轴相结合,结合长度不应小于键槽长度的1/2。立拉杆安装后应垂直,各方向倾斜不大于杆长的1.5‰。 (5)操作机构的合闸位置应准确,合闸后,机构手把应能立起,导电杆触头最大摆动量:35kV小于±10mm,110kV小于±15mm;操作机构及隔离开关主轴与垂直拉杆结合,应用2个弹簧销子做成“+”字,做钢性拆卸结合,结合处不可用焊接。 更改标记 更改单号 签名 日期 编制 校核 审核 工艺 标审 批准 阶段标记 共4页 第3页 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工艺
高压隔离开关安装工艺 产品代号 (6)圆钢制水平拉杆允许磨坡口,焊接后保留焊口,其高度不应小于3mm。 (7)三相联动同期,合格范围:35kV不大于5mm;60- 110kV不大于10mm. (8)导电杆打开后断口最小距离:35kV不小于400mm;66kV不小于650mm;110kV不小于100mm。 (9) 接地开关动作角度宜在65° - 75°之间。 13垂直型隔离开关安装要求 (1)安装前,认真核对隔离开关基础的各部分尺寸误差,其基础中心距离的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0mm,同组三相底座基础水平误差不得大于5mm。 (2)安装横拉杆时,要保证旋转角度,检查旋转支撑绝缘子与支持绝缘子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3)传动机构内部的传动轴应灵活、组件齐全,开口销打开角度应大于90°。 (4)隔离开关安装完成后进行找正、调整工作,使用经纬仪检查支持绝缘子的垂直度,应不大于支持绝缘子长度的1‰。调整支持绝缘子垂直度时,应使用C型垫片进行调整。 (5)隔离开关三相不同期不得大于±10min。 (6)动、静触头均安装完毕后,通过分合闸操作调整动、静触头相对位置,使之满足说明书要求,并且动触头的触指与静触杆可靠接触。 14 水平形隔离开关安装要求 (1)安装前,认真核对隔离开关基础的各部分尺寸误差,其基础中心距离的尺寸误差不得大于10mm,同组间杆高误差不得大于5mm。 (2)手动拉、合隔离开关调整三相同期,应不大于20mm. (3) 隔离开关合好后主柺臂距位止钉应有3mm距离,将止钉防松螺母紧固。 (4)接地部分安装,同组三相垂直拉杆各方向垂直误差小于3‰,合闸接触行程过刀嘴中心线2-3mm,三相同期应不大于20mm。 五 质量检验 (1)质量检验时,应进行下列检查: 1)金属构件加工、配置、螺栓连接、焊接等应符合国家规范规定 2)所有螺栓、垫圈、开口销、弹垫垫圈、锁紧螺母等齐全、安装连接可靠。 3)隔离开关安装符合设计规定,相间及对地电气距离符合规程规定。 4)油漆完好;相色正确,接地良好。 (2)质量验评资料。 1)产品说明书、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技术文件齐全。 2)安装签证、验评记录齐全、准确。 3)交接试验报告齐全、准确。 4)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齐全。 注:隔离开关分合时,接触紧密。 更改标记 更改单号 签名 日期 编制 校核 审核 工艺 标审 批准 阶段标记 共4页 第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