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课内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复习

来源:爱go旅游网
部编版(制)六年级下册课内重要古诗、文言文、日积月累复习

第一部分: 古诗(六首)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 文学常识:

1、这首诗是______________的第十首,体裁是______________。

(二)字词解释:

1、迢迢:___________ 2、皎皎:___________3、河汉女:_____________ 4、擢:_____________ 5、素:_____________ 6、札札:_____________ 7、机杼:_____________ 8、杼:_____________ 9、章:_____________ 10、零:_____________ 11、盈盈:_____________ 12、脉脉:_____________ (三)理解: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一写《迢迢牵牛星》中叠词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一)文学常识:

1、本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字_______,是“______________”之一

2、寒食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这一天按古代习俗要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解释:

1、春城:___________ 2、御柳:___________ 3、汉宫:___________ 4、传蜡烛:___________ 5、五侯:___________ (三)理解:

1.诗歌前两句用________、_______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__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一)文学常识:

1、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 (二)字词解释:

1、十五夜: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庭地白: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

1.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天的景物。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

3.“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 文学常识:

1、 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字_________。有

“_________”之称。

2、本诗是《___________》的第五篇,体裁是______________ (二) 字词解释:

1、燕山:__________________ 2、钩:__________________ 2、何当:_________ 4、金络脑:__________________ (三) 理解:

2

1、 《马诗》表面咏____________,实则咏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诗》这首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平沙如雪、_____________

的描写,展现出一派 ______________的场景;后两句想象跨马奔驰的场景,传达出企盼_________________而不被赏识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 文学常识:

1、本诗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2、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吟”是“_________” 的意思。 (二) 字词解释:

1、等闲:____________ 2、浑:____________ 3、清白:___________ (三)理解:

1、《石灰吟》诗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采用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来描写和赞美石灰,形象生动,语言销有力,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将句子衔接起来。 (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 文学常识:

1、本诗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家、_________家。字

_________,号_________。

(二) 字词解释:

1、任: ____________ 2、尔:____________

(三)理解:

1、 《竹石》第一句用一个“__________”字充分表现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____,进一步表现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第二部分:文言文

弈秋

3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一、文学常识:

1、《学弈》选自( ),孟子名 ( ) ,字( ) 是( ) 时期著名的( ) 家、( )家,是孔子以后的( ) 家大师,被称为 ( ) 。后世将孔子和孟子合称为( ) 。 《孟子》是记录( )。 二、字词读音及解释: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 )二人弈。 (2)、弗若之矣(yǐ yì )。

(3)、为(wèi wéi )是其智弗(fó fú )若与(yú yǔ )? (4)、鸿鹄(hú háo)

(5)、思援弓缴(zhuo jiao)而射之 2、写出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弈: 通国: 善: 使: 诲: 惟: 鸿鹄: 将: 至: 援: 缴: 俱: 弗若; 为: 智: 非: 然:

3、写出加点的“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 )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④惟弈秋之为听。( ) 三、句子翻译: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③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⑤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

1、这篇文章采用了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时期_________学派的_________。 2、孔子名_________,字_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_。 二、字词解释:(加粗字另外单独翻译)

1、东:_________ 2、辩斗:_________ 3、故:_________ 4、以:_________ 5、去:_________ 6、日中:_________ 7、车盖:__________________ 8、及:_________ 9、盘盂:__________________ 10、沧沧凉凉:_________ 11、探汤:__________________ 12、决:_________ 13、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翻译: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理解

1、《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可贵精神。

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日积月累

(1)根据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填空 1、13~14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6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70~9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0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六单元的日积月累填空

1、 五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五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五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五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五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五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默写清单(古诗六首、课外古诗四首、日积月累) (1)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觉方始觉成人。 (2)

从今克己应犹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心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邀我至田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