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素材 话题:读书
段落1
悠悠地, 飘出醉人的馨香, 萦绕在我的心底, 挥之不去, 那是书香, 一缕一缕,
编织着成长的脚步……
——题记
段落2
回首读书的日子,充实,多彩,快乐。一路走来,书香一直跟随我左右,抚摸书中的脉络,品味文章的内涵,那行云流水的语句,雨花缤纷的意境让我着迷,倾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一般,我愿和书籍相伴,与书香相随,携手共同描绘美丽的画卷!
一缕缕沁人心脾的清香,将会永远伴随我左右,让书香伴我成长。
段落3
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我便咬一枚青果,捧一本心爱的书,与作者“秉烛夜游”。是我生活中一大乐趣。 我与书中人物一起赏花,听雨,观海,望云,也会“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还会为琼瑶的千古情节“泪湿春衫袖”,更会被钱钟书的幽默睿智逗得掩卷遐思。
渐渐地,有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才气,有了“坐看云起,傲视群雄”的豪气,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
我开始欣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感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震撼,赞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豪迈;心颤“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阔„„
走进书的世界,轻柔,缥缈,真像我一个人在做梦;走在空中,拨开前面挡住视线的白云,看到一个又一个海阔天空的新境界(《走进书的世界》)
段落4
书是流水,亘古不变地流着,从历史的车轮下流过,流向灿烂的明天、美好的未来„„
轻轻翻开书的扉页,慢慢走进书的世界。于是,那清凉的智慧之水便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田,给我予无穷的知识,还有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熏陶及品格上的启示。我沐浴着这流水,欣赏着书中的每一棵草每一株花,每一个人生历程与众不同的人物,每一件或惊天动地或平淡如水的事„„
书是流水,亘古不变地流着,演绎着历史的真谛。我愿永远沐浴这流水,让她淌过我的心田„„
段落5
每当淹没在题海中的我精疲力竭时,便会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沉浸在淡淡而又清新的书香中,让那沁人心脾的文字如同美丽音符。“叮叮咚咚”的,跳跃,旋转于我的心间。捧着《古诗文选》踱步在书房中,体味李白送友人时的惜别之情,杜甫的怀才不遇,曹操的壮心不已,和“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境。在静谧的夜晚,一盏台灯下,读着《幻城》,感受着震撼人心的一幕幕;看着《上下五千年》,可与帝王将相同行,可因外国侵略者蹂躏我泱泱文明古国而怒火真胸。
段落6
懵懂年代,总喜欢趴在奶奶的膝间,听她读《飞鸟集》。短小的诗句充斥在淡淡的方言之中,我的心中总充满了莫名的小快乐。还记得其中这样的一句:“上帝的右手是慈爱的,但他的左手却是严厉的。”我想那时幼小的自己的确不了解其间的含义,但想起的却是奶奶抚着我的额头哄我喝药;卷起书本,怒叱我背书的种种,不由得也赞同泰戈尔的诗句。泰戈尔所带来的书香,伴我成长。
段落7
我爱读书,书可以开阔我的视野。在书里,我曾经被皇帝的新装逗的前仰后合,被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动的热泪盈眶;课外的书让我思索,那是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在书里,我为岳飞将军的壮志未酬鸣不平,为阿Q的悲惨遭遇而叹息。 读书可以使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课外的书更能让我成熟,让我成长。
段落8
我喜欢诗,喜欢那凝练的句子,喜欢那如画的意境,喜欢那深奥的哲理,更喜欢那特有的灵气。
诗,绮美,瑰丽;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金清石怨,吟风花雪月;天下只应我爱,世上唯有君知。
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迷人胜景,也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萧瑟孤寂;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不屈不挠,也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忧愁;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也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激狂;有„„
在这里,你可以遨游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于是,在遨游之后,你便成了富翁,知识与精神的富翁。
于是,我常独坐斗室角窗之旁,在孤灯的守候中把自己融入那千年前的唐风宋雨,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或静坐于烟波湖畔看水天相接处渔舟唱晚;抑或在如豆灯光下读情爱绵绵,伤感于那幽幽古筝„„ 其实,读诗或如茶之愈品愈香,抑或如酒之愈酿愈醇,也是一种享受。读久了,便能读出些滋味来。
醒时读,似深山上的泉水,清澈而又甘甜;醉时读,如雾霭中的大山,迷离而又难辨。忧郁时读到开心,迷惘时读到友爱,彷徨时读到真诚,悲伤时读到欢乐,失意时读到自强„„在这里,不仅读懂了欢乐与甜美,也读懂了悲哀与苦涩。 (《我喜欢诗》)
同题作文对比欣赏 纵式结构
初二语文竞赛班作文系列资料(话题:读书)
例文1 一抹书香
文字之所以比烟花更璀璨,是因为,我可以看着它在光滑的纸页间静静旋舞,演绎出永恒,浅吟低唱岁月的旋律。
——题记 那时,我是班上最不受欢迎的“怪物”。在绚烂的阳光下,乌云为我留下了一个孤单的角落,庆幸的是,我没有把自己背弃,我并不是形单影只,还有书,成为我最忠实的朋友。他忍受了我古怪,孤僻的性格,他接纳了我丑小鸭似的脸蛋。
书,一个好温暖,好亲切的称呼,如雨后的太阳闪烁着湿润的光泽,永远令我爱不释手。 在寂寞里,他告诉我“成大事者必须忍受孤单”;失败后,他鼓励我“就算有一千零一次失败,也要做一千零一次努力”;众人的嘲讽,白眼中,他叮咛我“令竟是给羞辱你的人最好的表情”。。。。。。
于是晶莹剔透的文字在一个个夜晚、白天,以金子般细碎善良的光芒串联起一个空灵无暇的世界。我以新的最清澈明亮的目光剖析这个天地,我学会了稳重、笃实,开朗而沉静,活泼而严谨。
在人生的冬天,书用一个个灵动的文字融化了南极的冰雪。
当我站在全国作文大赛的颁奖台上,我平静的接过特等奖的证书;当我面对闪烁的镜头时,我平静的举着话筒采访著名主持人;当我抱着琴,在全国五十周年纪念的礼堂里平静的致谢。。。。。。我已经学会了平静的收获,学习,是灯下读书的日子点燃了我一个个梦想。
读书,成了生活的主旋律,成了生命的主心骨,它是生命最简朴的表达形式。 生命中,许多味道会随着岁月的风冲淡,但一缕温柔的书香久久在袖 中萦绕,不用嗅,就沁人心脾。
例文2 书香作伴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树影,隔着轻帘,若隐若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
花乱脸色,荷花杂衣香”,江南水乡,采莲歌女,绕过长桥,浅笑顾盼:“被酒莫惊春睡重,读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一袭长袍,一树萧秋,残阳余晖,孑然一人!
犹记得晦涩难懂的《诗经》,在臂弯里浅唱低吟;犹记得翔实的《史记》,千百年独成一家之言;犹记得浪漫抒情的《离骚》,在氤氲书香中,传唱千年!
读书当如此,在深阅读中,永远都能感知文化的魅力,永远忘不了古人隔着千年时空,传来的阵阵书香。惟有深阅读,才能带来心灵的涤荡。
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他是感时伤怀,他亦忧国忧民,司马迁称赞他:“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浩,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他就这样徜徉于汨罗江,国家的灭亡,百姓的哭声,都化作他眼角的泪滴,流入江底。他是千古传唱的歌者,留给后世一片震惊。如果不是深入地了解,谁又能知道他的内心,谁又能知道他的凄苦,谁又能去学习他的节操?
捧读《红楼梦》,“新仇旧恨知多少”,想起大观园,就会想起她的泪!她自命清高,其实是因为孤苦无依,
将自己紧紧地掩起。“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或许她悲,或许她倔,只肯环着一池灵动的池水,幽然飘落。她也爱,爱那粉饰的百花洲;她也伤,伤那香残的燕子楼;她也恨,恨那有时似傻如狂的贾宝玉。她没有“好风凭借力”的气魄,有的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轻柔!她悲叹落莫,啼洒血痕,她只道她的命运也如落花,错过了花期。她会咏叹,如今已葬花,他人笑痴;待到他年,又会有谁将己轻葬?沁芳闸的水,总是在流,那样柔缓,那样清澈,正如她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还泪,却经不住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走了,留给大观园一个故事,留给宝玉一段伤悲,留给才子一声惊叹!
总喜欢想像“莫道故园春色好,疆场碧血艳如花”,或许伤感的背后,还有战士模糊的泪眼。
因为文化的深度,不会选择所谓的时髦;因为阵阵书香,才会选择细细品味!就像清茶,入口苦涩,回味却甘甜,因为那是跨越了时空留下的记忆。
捧着书香,看着窗外嫩绿的枝叶,在书海中,渐行渐远!
例文3 三更有梦书作枕
童年爱读小人书,于是极羡那书摊上的老爷爷。长大后欲观群书而难以得之,故慕极那图书馆管理员。总想坐拥书城,书香盈鼻,四顾皆书,其乐何穷。
然好读书却不能购之,因为囊中羞涩。每至书店,偶遇好书,喜出望外,却为书价所吓。年年燃放下,怅怅然而归。每每此时,便愿狂风至,将书卷至家中。
所幸书还是有处可借,今儿李家一本,明儿王家一册。朝可谒孟子,暮可访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踟躇于江南雨巷。。。。。。然借书有归期,苦恨相聚日短。还书于其主,则书去桌空,遂长叹:何日方可有“朝朝书生催起,夜夜书香伴梦”之乐?
待囊中日渐大方,便常常流连于书店。见所爱之书,便立即买下,欣欣然而归,取来厚纸,小心封其面,题上字。新书墨香犹存,静坐而读,手不忍释。阅毕藏之书架,整齐排列。书本日渐增多,细观之总由衷欢畅,如农人见大麦遍地,金谷盈仓一般。
然时有友人借书于家。心痛之余,千叮万嘱,深恐其损失皮毛。猛忆及往昔借书于人之心情光景,又释然于胸。
拥书一架,如把一壶陈年佳酿,如举一杯深山香茗。深刻处使人掩卷深思,悱恻处令人黯然神伤,幽默处识人常怀大笑,悲切处令人潸然泪下。如饮清泉,如嚼橄榄,余香满口,绕心三日。
最喜月明之夜,清辉满室,或台灯一盏如豆,或红烛一支飘摇,或临桌而坐,或侧身倚枕,书页轻翻,心旌微摇。叹梁祝身化蝴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浩淼。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
晨曦微露,鸟声入帘。睁眼四顾,书在枕边。回忆梦境,不觉莞尔。三更有梦书作枕,不亦乐乎?
横式结构
例文4 书香作伴
安静的午后,浅呷一口香茗,手捧一本书,有书香相伴的日子,真好!
初二语文竞赛班作文系列资料(话题:读书)
葬花畸角边 在浓郁书香中,你迈着轻盈的碎步走来。哦,颦儿,你如浣纱的西子,戏水的貂蝉,你们都是水做的女子,似水般清澄透明,不染俗尘,你带着灵动的一池活水,流入了贾府。你将水的多变与自由表现得淋漓精致。春去花落,一地芬芳。你提篮挑锄,捡一方落红,倚树悄然落泪。望一池飘落的花絮,捧一兜零落的挑花,多愁善感让你在看着花随水波翻滚流淌不见的时候发出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感慨。吟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惆怅。质本洁来还洁去,你带着无限的凄凉走了,于是名著的画廊上多了一个凄美的背影。 片片落花,凄美!
采菊东篱下 在书香萦绕中,我看见了一位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先生。他娴静少言,不慕荣利,放弃了功名利禄,豪华奢靡,同时也远离了追名逐利、尔虞我诈的生活。“晨兴理荒岁,带月荷锄归”是他恬静生活的写照。世人不解,认为他消极遁世,不求进取,却不知它拥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满足。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追求,适宜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于是,文学史上多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躬耕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东篱采菊,南山饮酒,好一份洒脱与不羁。 点点菊花,醇香。
斗鲨大海上 在氤氲的书香中,我听到了划破时空的声音:“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侵蚀却依旧鲜艳无比的旗帜,旗帜上,如舞动的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亮——超越极限!”圣地亚哥,你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海明威的评价。连续八十多天的一无所获,并没有让你失望,也没有动摇你捕得一条大鱼的信心。终于,你钓到了一条硕大无比的马林鱼,你经过两天两夜的考验才杀死了马林鱼,拴在船头,却引来了成群的鲨鱼,在凶猛的鲨鱼面前,你选择了战斗,因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那幅巨大的马林鱼骨架可以证明,你始终没有向大海、向马林鱼、向鲨鱼屈服,你是伟大的胜利者。蓦然回首,你已经定格在读者的心中。
朵朵浪花,坚强!
书记的百花园中,花儿朵朵,芳香四溢,徜徉于百花园中,我不会停下采撷的脚步。书香作伴的日子,真好!
例文5 在阅读中翱翔
本人乃一只书虫,只要有书就会孜孜不倦,如饥似渴,从不知疲倦是何物。在书的世界里,我日益强壮,不久将羽化为蝶,这样我就可以尽情地翱翔在书的世界里。目前,我已经成为一只蛹,请看看我成长的几个阶段吧!
幼虫期 我慢慢地嚼着《史记》(少儿版),这本书令我全身充满了力量,但很多营养未能消化,比如:为何伯牙摔琴谢知音;又为何楚霸王兵败不肯过江东,又为何„„我百思不得其解,再三思量下决心将这些营养留给蛹期的我去消化,反正我现在的任务就是大量地吃。刚吃完《史记》,就有不少问题让我困惑,《孔乙己》这篇文章又让我吃得头昏脑胀,孔乙己为什么不自谋出路?为什么最后到了用手走路的程度?不能多想,以我现在的水平只能消化《故事大王》这类读物。我汲取着,汲取着,渐渐地我变成了一只大肥虫,肚子里的货虽多,却是整块整块的,不能消化。算了,先养胖自己再说。
蛹期
真是的,周围怎么黑漆漆的。啊哈,我已经变成一只蛹了,虽然我现在已与世隔绝,但我的肚子里有不少好货:《唐宋词精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类未解之谜》等等。好饱呀,我把幼虫期没消化的东西又吐
出来,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贪婪地吮吸着,像一个刚刚出生地婴儿般吮吸母乳。这些在幼虫期没有消化掉的食物现在吃起来真是有滋有味。
幻想成蝶 不知还有多长时间可以成蝶,我也知道破蛹时我将会使出我所有的知识以冲出蛹。上一次一位大哥哥在出蛹时因为知识不够,没冲出来,人家帮了他一下,可他刚出来,就不能飞,一直拍打着翅膀,最后倒了下去。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听蝶讲:要用自己的知识破蛹才能成为真正的蝴蝶。我会的,如果我成了蝴蝶,我会拼命收集花粉,让自己变得更加美丽。
现在,我虽然在蛹期,没化为蝶,但总有一天,我会飞起来。我一直在努力着,在阅读中翱翔,一直翱翔着„„
例文6 我读《三国演义》
我曾多次阅读《三国演义》,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灵体验。 8岁愁.看“三国” 8岁看《三国演义》,是有些勉强才,因为我还是个“一穷二白”的小毛孩呢!于是,我奋力反抗,却遭到妈妈的猛烈反击:“认不出来的字查字典,理解不了就慢慢想。。。。。。”
那是,捧着《三国演义》,妈妈在旁边却看不到我了,我被厚大的书遮的严严实实。我努力的读,拼命地读,奋力地读,花了整整五个月才读完。我怀疑我已经破了世界吉尼斯记录了。
我记得当时读完这本书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聊。因为这其中的人总是死死的,或许是因为我太小了,或许是我没有用心去读吧。反正那时的我对《三国演义》没什么好感,每次阅读时,都会发愁:何时才能完成俺妈的任务啊?
10岁喜.看“三国” 10岁的我懂的东西多了点,识字也多了,也渐渐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我对《三国演义》开始差生兴趣了。 我决定重新看《三国演义》。不想这次有意外收获,瞬间感觉《三国演义》是那么有趣。其中一个个人物,一场场战争,一个个阴谋,一个个画面描绘得栩栩如生,着实有几分感人,这次阅读,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这次总算没有百度,体会要比以前深得多了。我为刘关张的深厚情谊所感动,为他们的英雄气概所震撼,为关羽与张飞的英勇牺牲而流泪。为此,10岁的我久久在寻找好人为什么总没有好报的答案。我觉得书中无论是刘备、关羽、张飞还是曹操、袁绍、孙权。。。。。。他们都为一统天下,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奋斗,他们是值得敬佩的。
14岁品读..“三国” 14岁的我,已经是一个有点品位的人了。当我再一次翻开书时,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现在,我不仅是看“三国”,更是在品“三国”,悟“三国”。我是用心在听、在看、在想这篇小说的灵魂。 细细品味,我觉得这部作品总是有什么力量在牵引着我,是团结、是信任、是真诚,还是。。。。。。关羽宁愿抛弃富贵,放弃生命,坚持着一个“义”字,多么让人折服啊!放眼当今社会,能够放弃财富,放弃生命去坚守一个普普通通的“义”的人,实在是难容可贵!这段历史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过是浪花一朵,一个人无论多么辉煌,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最重要归于平凡。每一个人在这世界都是平凡的,平凡的人能坚守住平凡,才是最重要的。
《三国演义》不仅仅给我们演绎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而且更给我们展现了人格魅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