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9 月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WUHAN METALLURGICAL MANAGER'S INSTITUTE
Vol. 29 No. 3Sep.2019电影《绿皮书》中的多模态认知隐喻研究马玲玲(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视觉文化对于语a符号文化的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模态
隐喻概念应运而生,为电影作品中的图像、语a、声音等符号文化进行多元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
针对电影《绿皮书》中运用的多模态隐喻进行研究,阐释了用隐喻表现出的黑人钢琴家和白人司机从充
满分歧到互相接纳的过程,同时让观众清晰感受到多模态隐喻在电影作品中的独特魅力。关键词:《绿皮书》;多模态隐喻;黑人;种族歧视中图分类号:I106.35 文献标识码:A
电影《绿皮书》2018年上映以来深受国内外
文章编号:1009 -10(2019)03 -0094 -03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语言形式,而是更加倾向于通
电影爱好者的好评,斩获奥斯卡金像奖等多个奖 项。电影来源于真人真事,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
过文字、图像、声音、气味等多种方式,调动视觉、
听觉甚至嗅觉等多种感官,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
信息,促进交流。隐喻的体现方式亦是如此。因
的白人至上运动又达到了小高潮。电影的主人公 是意裔美国白人托尼•利普,给一个黑人钢琴家
此,多模态的引入不仅对隐喻研究有重要意义,更 开启了对电影作品进行多模态隐喻研究的新视 角。二、《绿皮书》中的多模态隐喻分析唐•谢利博士当司机,从纽约\"发送他去美国南
部给白人贵族们进行巡回演\"。一路上带着一本
专门为黑人司机所\"的“绿皮书”,该“绿皮书”指
南上规定了哪些餐厅和酒店可以让黑人就餐和入
住。这也就是电影的名字《绿皮书》的来源。电影是声音与画面结合的艺术。电影的光
线、声音、配乐,甚至镜头的切换、演员的位置等多
种模态都可以传递信息。对电影《绿皮书》中多
一、多模态隐喻理论概述Forceville和Urios - Aparisi在《多模态隐喻》
模态的隐喻进行分析,可以体会电影中简单淳朴
而充满温情的电影情节与细致入微的人物性格刻 画,深深被唐•谢利和托尼•利普之间从分歧到
这本论文集中,将“模态”定义为“借助具体的感
知过程来进行阐释的符号系统”,说明模态与人
的感官是相互联系的。模态按照感知模态的不同
包容的友情故事所感染。器官可以分为五类:视觉模态、嗅觉模态、听觉模 (一)作品人物的隐喻态、味觉模态和触觉模态,具体可以分成以下7
种:图像符号、书面符号、手势、口头符号、声音、音 乐、气味、味道和接触。在此基础上,Forceville与
Urios - Aparisi进一-步做了“单模态隐喻\"和“多模
在《绿皮书》这部电影作品中,文中的人物黑
人钢琴家唐•谢利博士、司机托尼•利普等在片
中观念各异、特点鲜明,具有时代特征。在认知语
言学家看来,这些鲜活的人物不仅仅是具体的人
态隐喻”的区分,前者指“始源域和目标域只用或 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如语言隐喻、图像
隐喻和视觉隐喻等;后者指始源域和目标域分别 a或主要a不同的模态来呈现的隐喻,如语言/图 像隐喻、语言/手势隐喻等”。物描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解读,他们都被
赋予了丰富的隐喻意义。影片通过镜头的切换,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
的民众。通过“语言、图像、音乐、手势、眼神”等
多模态隐喻展示了他们的心声和其背后的象征意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信息的传达
收稿日期:2019 -07 -21义。影片中多次\"现了各种黑人形象隐喻当时黑作者简介:马玲玲(1978 -),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94 —马玲玲:电影《绿皮书》中的多模态认知隐喻研究人的窘迫地位和生活困境,说明了黑人是底层劳
动人民的代名词。从中窥见隐藏在美国繁荣社会 表象之下的人种阶级矛盾,以及黑人、新移民群体 的生存困境和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状态。唐•谢利作为黑人钢琴家,被各大商家盛情 邀请进行钢琴表演,却因为是黑人所有行程都只
能委屈地按照绿皮书的安排进行。他路上遇到黑 人,则是刻意躲避目光接触,可见他不认同自己的
黑人身份。办公室里摆着的高高在上的酋长宝座 和象牙等装饰品都隐喻\"唐•谢利内心对自己黑
人身份的刻意否认。无法想象这样一个矛盾的人
物,内心是怎样时刻被撕裂着。他孤独饮酒,抑或
将愤怒化为指尖流淌的音符。他一直在竭力模仿
白人精英的生活方式,弹琴也只谈古典音乐,而拒
绝听黑人同胞的音乐。唐•谢利表面上努力靠近
“精神白人”,这些隐喻反映\"的是他内心包含的
“自我歧视”,是对自我身份认知的否定和对真实
自我的恐惧。唐•谢利学习的是古典音乐,而唱片公司却 坚持要他在流行乐领域发展。这里面深层次的原
因是当时社会意识不能接受一个有色人种演奏高
雅的古典音乐。这些都隐喻\"社会矛盾和黑人的
社会地位。谢利在台上表演时意气风发,看起来 实现了肤色和阶级地位的跨越,但在以肤色为根 本进行区别待遇的美国六十年代社会里,除掉博 士身份之后,唐•谢利仍然是白人世界里地位低
下的底层黑人。就算他能与美国总统成为朋友,
到头来还是逃不过肤色带来的束缚,比如他不能
自由弹奏肖邦的音乐。他身上的每一寸黑色的肌 肤就如同无形的枷锁一样紧紧锁住他作为黑人的
社会身份地位,以肤色来表明“永无翻身之日”的
隐喻也许就是《绿皮书》这部电影最真实而残酷 的寓意。同时我们在影片中通过多个隐喻也看到,作
品中的人物内心和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在
去南部巡回演\"路上,路边看到劳作的黑人同胞
时,唐•谢利很不自然,甚至不敢和他们进行眼神
交流,而那些劳作的黑人也很疑惑这个西装革履
的黑人老板。但是唐•谢利即便在种族歧视严重
的六十年代,没有放弃抗争。托尼•利普后来才
得知,唐•谢利留在纽约演\"可以赚到南方巡演
三倍的钱。但他放弃高额酬劳,而选择深入种族
歧视最为严重的美国南部进行钢琴巡演,说明他
有勇气面对抗争过程中带来的人格羞辱与内心伤
害。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为自己和黑人
阶层未来的尊严而做\"暂时的牺牲。唐•谢利亲
身去展示黑人的形象,南方巡演意在突破自我,突
破种族藩篱。“世界上每一个孤独的人,都害怕
迈\"第一步。”最后在橘鸟酒吧,他与自己的肤色
和解了 ,弹起了黑人的音乐。(二)关于绿石头的隐喻在去南方巡演的路上,托尼在卖石头的货架 下捡了一块绿石头。托尼认为石头是自己捡的, 他理所当然可以拥有这块石头。唐•谢利得知后 一定要托尼归还石头。这里隐喻\"两人价值观的
不同。当电影结尾处绿石头作为祈求好运的幸运之 石再次\"现的时候,其中两人的对话也具有很深
的隐喻意味。导演明显想表达这块石头的重要
性,幸运之石\"现前唐•谢利和托尼•利普的对
话很有隐喻意义。托尼•利普:“天气越来越坏
了,博士。”唐•谢利:“是的。真可惜没什么能保 护我们的旅程。哦,我知道了。把你的幸运之石
放到仪表盘上吧。快点,托尼,我们需要一切帮
助。”当托尼把幸运之石放上去后,唐•谢利说,
“谢谢,我觉得安全多了 o ”这段对话中天气的变
化隐喻着当时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大环境越来越
糟,让所有人都感觉到不安,这时候需要友谊之 石,也就是各种阶层和各种肤色的人民放下歧视,
团结在一起才可以给危难中的美国带来安全感并 同舟共济度过难关。具体分析见表1o表1源域映射目标域天气越来越坏了—>社会大环境越来越糟真可惜没什么能保护
我们的旅程—>黑人阶层没冇安全感我们需要一切帮助—>需要各种阶层和各种肤色的人民 放下歧视,团结起来我觉得安全多了—>各种阶层和各种肤色的美国民众 同舟共济度过难关从反对“捡”绿石头到变成好运之石—>两人关系由分歧到团结(三)的隐喻关于的隐喻在电影中\"现两次,隐喻含
义却不同。第一处\"现是在大雨中,白人警
察看到白人托尼•利普给一个黑人开车当司机, 觉得不能理解就对他们进行侮辱。这时唐•谢利
发\"“我不够黑,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的痛苦
爆发。观众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无助、绝望和矛
盾,这也映射\"当时美国南部的种族歧视有多严—95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重。影片中第二次\"现是在巡演结束后赶回 去过圣诞节的夜晚,车子爆胎,却得到的友好
提醒和协助,还祝他们圣诞快乐。电影中\"现停
下的车正好位于路灯的正中间,此时镜头给了特 写,在这大雪纷飞漆黑的夜晚,朦胧的灯光正好照
在两辆车上,一前一后,这是一个暖心的镜头。两
次的态度截然不同,这种对比隐喻着唐•谢
利心中“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的想法和明知 南方种族歧视严重而偏向南而行的做法已经初见
成效。(四)唐•谢利和托尼•利普关系的隐喻在人物设定上,博学多才的黑人钢琴家唐•
谢利是社会地位更高的一方,白人托尼•利普是
浪迹社会底层的混混,将阶级和种族两个问题放
在一起讨论则制造\"更大的反差。唐•谢利和托
尼•利普两人关系的隐喻无处不在。两位主人公
第一次见面是托尼•利普在唐•谢利的住处面试
做唐的司机。面试地点就在谢利的客厅。此时, 托尼•利普坐在椅子上,而唐•谢利却高高坐在
宝座上,视觉上两者身份悬殊。这样的隐喻寓意
深刻:白人能够做到的,黑人同样可以做到,甚至
可以做得更好。两人因为教育背景不同、种族不同、社会地位
不同的种种差异,开始的时候关系充满分歧和误
解。在一路南行的路上,两人共同度过种种难关,
互相依赖。我们可以把唐•谢利和托尼•利普之 间的友情逐渐加深看作是一种隐喻,说明从上世
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的种族关系在不断改
善。两人关系由充满分歧到互相接纳,也隐喻着
美国的种族歧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散,最终—96 —迎难而解。说明坦诚的交流可以化解一切的分歧
与偏见,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可以跨越 地位差异、性格冲突和种族歧视,实现包容和理
解,从交流与互助中达到真挚友情的升华。具体 分析见表2o表2源域映射目标域托尼•利普—>门人阶层唐•谢利—>黑人阶层关系充满分歧和差异—>种族歧视严重两人友情加深—>种族关系的改善两人关系—>种族关系三、结语隐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更是对人类
认知的深化,属于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电影作品
是镜头画面、语言、声音和配乐等综合艺术的表现
形式,不仅可以通过台词语言来进行主题思想的
表达,也可以结合影视画面进行多模态认知的深
化和印象的加:。通过对《绿皮书》中的多模态
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感受到唐•谢利博士和托尼• 利普个体观念的质变,以及两人关系从分歧到接
纳的蜕变,真实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
种族主义的现状,体现社会对黑人民权的逐步尊
重。参考文献:[1 ] Foiceville, C. & Urios Aparisi, E. Multimodal
Metaphor [ C ]. Berlin/NewYork : Mouton °e Gruyter, 2009.[2]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3] 陈风华,胡冬梅.多模态隐喻研究20年(1998—
2017)——理论、实践与进展[J].外国语文,2018(9).责任编辑:周小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