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报告

来源:爱go旅游网


大学生考研动机调查报告

杨艳玲 2009011121

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加入了考研的队伍。近年来,考研热一潮高过一潮。据统计,我国历年报考和录取形势如下: 1、2003——2010年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 年份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报名人数 120万 128.2万 127.5万 117万 94.5万 79.7万 62.3万 46万 增长人数 -8.2万 0.7万 10.3万 22.7万 14.8万 17.4万 16.3万 6.8万 增幅 -6.4% 0.6% 8.79% 24.1% 18.4% 27.7% 35.6% 17.3% 录取人数 39万 36.4万 34.2万 31万 33万 27万 19.5万 11.05万 报名录取比例 32.5%(3.0:1) 28.4%(3.5:1) 26.81%(3.7:1) 26.49%(3.8:1) 34.92% (2.9:1) 33.87% (3.0:1) 31.30% (3.2:1) 24.02% (4.2:1) 2、各省市招生单位数量及人数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地域集中程度是非常高的。比如北京市,由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加上经济发展快,就业前景好,一直是考研的热点地区,其招生单位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8.8%,招生人数占全国总数的13.3%。而作为中国经济龙头的上海市,凭借其较强的办学条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每年也吸引了大量考生的报考。此外,江苏、湖北、陕西、辽宁、山东、广东、四川、湖南等大省,在各项指标中也占据了相当的份额,

1

也都是考生选择的热点地区。但同时,在相对落后的边远省份,由于办学条件的和地理位置的相对偏僻,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都非常有限,如、内蒙古、广西、贵州、海南、宁夏、青海、等八个地区,招生单位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6.0%,招生总数仅占全国总数的4.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比例也逐年增加,那么,大学生考研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呢?

我们理学院09级数学1班的几位同学在全校多个学院中做了一个

问卷调查,有近百名同学,其中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居多,结果 20%以上的同学表示打算要考研。那么,他们考研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呢?

据调查,引发考研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内在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个人内在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外界因素对考研动机转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考研动机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其中不乏盲目考研、为逃避就业而考研的大学生。

引发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概括起来,引发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

(1)求知进取,自我实现,追求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调查表明大学生考研动机表现在求知欲上也较为强烈,希望完善自己的知识

2

结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选择考研。他们希望通过考研来开发自身的潜能,证明自己的实力,在考研中得到锻炼、提高,以实现自我价值。

(2)兴趣爱好。个人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是引发应届毕业生考研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一类情况是考生对所学专业十分爱好,觉得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因而产生继续深造的打算。另一类情况是考生认为本科所学的专业不符合自己意愿,因而选择考研给自己一个重新挑选的机会。

(3)“名校情结”和“高学历情结”。部分人对自己就读的大学不满意,或者对所学的专业不满意,或者对自己现在拥有的学历不满意,对考研抱有过高期望和虚荣心态。

(4)对自身定位把握不准,属于盲目跟风型的,明显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看到一些同学都在做准备考研,也跟着考研大军一起三更起五更眠的,为考试而考试,实际作用可想而知。没有明确的目的和真实的意图,这样的盲目考研纯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二、社会因素

(1) 缓解就业压力,给自己多一点准备的时间,赢取更多的机会。在许多家长及学生看来,拿到硕士文凭,才算取得了理想工作的敲门砖。针对就业带来的压力,许多大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以求得预期的“好工作”。调查中,58.8%的被调查者“希望提高学历层次,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反映出被试者希望通过考研找一个好工作的强烈愿望。

3

(2)社会待遇。大多数同学认为研究生能获得更高的位置以及更高的收入。研究生不仅在学习期间享受国家优惠,在毕业后也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甚至在一些地区出台的人事制度中,就岗位设置、福利待遇等规定只有硕士以上才能享受。在职务的调整上,一些用人单位似乎除了学历之外找不到其它的刚性标准,不考虑本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选人用人上先来一条“硕士以上”。这些情况使得本科毕业生就业时感到遭受冷落,即使工作了也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有34.4%的被调查者认为“研究生能有更好的薪资待遇”。

三、家庭因素

(1)父母期望。一些应届生考研并非完全出于个人自愿,而主要来自家庭的压力。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梦想寄托于子女,认为考研对孩子的成长有利。被调查者中10.58%的学生认为“家长期望值高,迫于压力选择考研”。

(2)爱情需要。一些本科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为了爱情,考研便成了最好道路。调查表明,有8.03%的被调查者因为“男/女朋友准备考研,想与男/女朋友长期相处”。

四、学校因素

(1)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随着本科生就业的困难逐步加大,按照规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应计算在就业范围之内,并且学生考研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学水平。所以,很多学校十分注意引导应届毕业生考研,积极地为学生考研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调查显示,有36.5%的

4

被调查者认为本科毕业立即考研是因为学校、老师的引导和鼓励。

(2)群体效尤。一些学生最初没有考研的打算,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考研而刻苦努力,虽然学习压力较大,很苦很累,但生活充实。而自己由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压力较小,但是时常感觉空虚、无聊,为了面子,为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之中去,为了找点事干,而逐渐蒙生考研动机。

以上这些就是同学们考研的动机,其中一些动机是积极的,而一些动机却是不正确的。

我认为考研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在你考虑是否要考研的时候,你就应该想想:考研到底能为你带来什么?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考研?切忌不要随波逐流,以至为考研而考研。当然这个问题可能很困难,因为个人根据自己、家庭、学校的情况可能做出不同的评估,有时还可能会让朋友、老师或者家人给予一定的建议。但是,这个问题一定要考虑,而且要慎重考虑。

如果你认为考研能给你带来莫大的机会和美好的未来,那么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去考研。对于以上那些具有考研积极动机的同学,我支持他们,并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于那些考研动机不正确的同学,我认为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考研对于他们而言都将是毫无意义的,这时,他们就应该找一条更适合的路子去走。一定要理性对待考研,不论何时请把握好自己的选择,因为选择也能决定人生。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