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诗歌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诗歌能关照宇宙,咏叹人生。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诗意是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屈原的忧国忧民,陶潜的悠然自得,李白的飘逸雄放,杜甫的沉郁顿挫,都要通过诗意的语文来表达。诗意语文能震撼心灵,安抚慰藉人的灵魂,滋养润泽人的心田。他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力,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关注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分析、理解、鉴赏水平。
一、 以文引诗,拓宽视野
中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都有诗句的引用,借以描绘事物,说明观点,拓展内容,增添情趣,还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雨中登泰山》一文时,文中引用杜甫《望岳》一诗中的四句,借以说明泰山之高,云海变化之莫测。我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通过对整首诗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得到比较,在比较中促进对诗文的理解,进一步领略泰山的神奇壮观,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教学《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引用苏轼的《岭南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作岭南人。”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人们对荔枝的喜爱。用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表现统治阶级为了吃鲜荔枝而不顾人民的苦难,不惜劳民伤财的罪行。
二、 以诗歌来映照课文
记叙文中的一些描写,倘能恰当好处地用一些诗句来描述,无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共鸣,使学生得到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如《长江三峡》的第一段提到“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它体现出作者那种兴奋、激动,以致神采飞扬的兴致。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让他们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对文中有关两山对峙的描写,用李白的《望天门山》加以映照,“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了三峡雄奇瑰丽的景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先引用宋代诗人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激发学
生对荷塘景色的想象,更好地体味作者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描绘。
三、 以诗歌来延伸课堂内容
《鸿门宴》一文刻画出项羽妄自尊大,目光短浅,胸无城府,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导致他以后在乌江自杀,结合此事,我引用了几首诗供学生分析、评议、延伸内容,锻炼学生的文笔。李清照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毛泽东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这三首诗各有各的意旨,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更清晰地看楚汉争霸,认识楚霸王,从而写出一些不错的评论文章,这就把对课文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作文的训练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谓一石三鸟。
四、 以诗歌为主搞活动课
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开展活动课要有主题,可以是“爱国名言”、“写景之句”、“佳句对接”、“思乡集景”、“咏月情结”,当然搞活动课应注意竞赛机制,以提高兴趣、活跃气氛,并要给学生较长的时间准备,有了较长的准备时间,学生就能在准备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的诗歌,在阅读中理解诗句,选择诗句。让学生在静思、感悟中受到感染,提高审美情趣。其鉴赏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高。鼓励学生尝试写作诗歌,通过写作深化诗歌阅读,更深刻地领悟诗歌内涵。
五、 以诗歌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育中引进诗歌,既有榜样的激励作用又有深刻的印象,达到了持久影响的效果。而能起这种效果的诗句在古诗文中可以说是俯拾即是。如讲惜时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讲立场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表心迹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将度量的“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讲奉献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
总之,重视诗歌教学不仅能够扩大学生对诗歌的接触面,拓宽视野,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