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作文
篇一:站在屈原的门口
走在历史的海岸,漫溯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站在屈原的门口,聆听屈原的心声,感悟屈原先生一生的追求。
两千年前,你受奸佞小人的排挤陷害,两度被昏庸的楚王贬谪放逐,远离国都,流浪于湘水之畔,开始你泣血呼号的旅程。两千年前的今日,你裙裾破碎,形容枯槁。在汩罗江边,伴着呜咽的流水,迎着凄冷的寒风,一夜的踯躅你拒绝接受黎明,回首再看一眼遥远的郢都,你看到的是冲天大火中次第崩塌的宫殿和秦兵耀眼的长矛,你听到的是奸臣们阵阵狞笑和父老姊妹撕心裂肺的哭喊。你彻底绝望了,于是有了你怀石一跳!汨罗江惊呆了,自忖容纳不了你崇高的身躯;三湘大地震颤了,自叹承载不了你厚重的思想。从此,华夏的江河湖海里无处不寄寓着你贞洁的灵魂;长城内外广袤的原野上,无处不矗立着你伟岸的身影。
我曾想,先生你何其愚也!为什么不向楚王献媚,向奸人装出一副笑脸?那样的话,荣华富贵便接踵而至,一呼百应的尊荣也唾手可得。退而求其次,你大可与渔夫为伴,驾一叶扁舟泛于烟波之上,吟酒作诗,逍遥终生。为什么举世浑浊唯你独清,众人皆醉唯你独醒。
站在你的门口,蓦然回首,却发现,先生啊!你的死使我们走出肤浅,更深地了解了你的内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对多灾多难的父老你爱得如此深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对自己的名声,你像孔雀爱惜自己的羽毛,麒麟珍护自己的四足,你使我们明白了邪恶因正直而原形毕露,污浊因洁净而丑态尽现,昏庸因睿
智而洋相百出,背叛因忠贞而千夫所指。正义与和谐是你永远的追求。
两千年岁月,你离我们已很远,但又十分贴近。你凝聚了自己心血的诗篇像一面鲜红的大旗,飘扬在历史长空中。你以自己的人品、诗品铸造的丰碑,是中华大地上永远不倒的灯塔,指引着一代代的英杰。
站在屈原的门口,我看到了历史,发现了正义与善良的身影。屈原,匡扶正义,呵护善良,荡涤污泥浊水。一代伟人,带我们走向辉煌的明天!
篇二:我为屈原而歌唱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你嫉恶如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我为而你歌唱。(中国作文网 )
——题记
凄雨霏霏,朔风凛冽,寒冷的江边,我仿佛看见了你千年前不变的苍颜,看见你愤懑积结成的伤痛……
你孤自一人地踌躇在汩罗江畔,你看到了灾难,可无人听你忠告,于是,你把内心的忧郁,无奈——寄托在笔上。把你所爱的楚国牢牢地刻在心里,一遍又一遍。你无数次的仰天长叹:难道真的要到山河破碎的那天,你们才会幡然醒悟吗?为何不能体恤滇沛流离的百姓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的绝望、痛苦是他们永远不能领悟的。难道,难道,只有用你的生命,才能唤醒那些昏庸的人?你失望的跃进那寒冷的江中,以身殉了
自己的政治理想,当你被江水淹没的那一刻,天地都为之动容。死有何惧?你为了江山社稷,民族存亡投江自尽,用你的生命来唤醒那些无知的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你这样可谓重于泰山啊!
“于魂魄兮鬼雄”,这不正是讴歌你吗?无论什么都无法掩盖你那为国捐躯的闪闪光芒。在《离骚》里你总是说“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愿依彭咸之遗则”,于是,你真的像他一样,英勇的沉入江中。你在众人之前看到了灾难,然而在君王奸佞横行的时候,你的忠言都被称之为胡言乱语,不过,以你一人之力,又怎能阻挡呢?你那忧国忧民,宁死不屈的精神与你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都召示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你用你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永久流传的赞歌。你虽不会舞刀弄剑,战场杀敌,可你是楚国的英雄;你虽不是一代豪杰,却流芳百世。
屈原,我为你歌唱!
篇三:邀请屈原来做客
明天就是端午节,今天人们纷纷上山采艾,我也不例外。五月的山上树木葱茏,艾草随处可见,我找了一片艾草茂盛处,很快便采好了,艾草特有的芳香沁人心脾。看时间还早,我便急急赶到江边看龙舟竞赛,虽然此时预赛已接近尾声,但熙熙攘攘的人群、喧天的锣鼓、激扬的号子、此起彼伏的助威声、箭一般飞驰的龙舟……令我热血沸腾,端午节的热闹与快乐已在这里提前上演。
在欢声笑语中龙舟竞赛结束,人群也渐渐散去。我想,明天是决赛,这里一定是欢乐的海洋!今年不知哪支队伍夺魁正想着,突然与一人撞了一个满怀。“对不起。”我连忙
道歉,抬眼所见却让我愣住了,与我撞个满怀的竟是一位故人,只见他身着长袍,腰佩长剑,峨冠博带,面容清瘦,尤其是那双眸深沉冷峻,饱含忧思。“屈原!”我惊讶的喊了出来,仿佛他活脱脱从书中走出。他慈祥地对我笑笑:“朋友,你认得我?”“您,您不是已投江并长眠在水下了吗?”我不敢相信眼前事实。“报国无路,我的确投江,但吾心未死,一直以来吾都心忧百姓兮怀古土,心系祖国兮情切切,故吾从沉睡中醒来,急归故乡兮不料已隔世!”听着他的述说,我的心被深深震撼!千年已过,他爱国之情依然未减,这该是对祖国怎样的深情啊!望着屈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看着他怅然的神情,我连忙说:“既然您回来了,那我邀请您到我家做客,不知您意下如何?”“那有劳朋友了,不过吾此行请勿声张。”
不觉已华灯璀璨,街上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我带着屈原回到家,请他吃美味的粽子。吃粽子时我向他简述了历史,他细细打听楚国历史,当我讲到楚国被灭时,他眼里噙满了泪水,拭了拭泪,他对我说:“怀王狂妄自大,不听我的劝谏,导致身死国灭,可悲可叹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我们都要吸取教训,这样才不会重蹈覆辙啊。”我点点头,指着粽子说:“先生,这是当年百姓们听说您投江后,为防止鱼虾吃掉您的肉身而向水中投放的食物,年年如此,现在每逢端午,我们都包棕吃棕。您的爱国精神在这样的民俗中代代传承,已经成为滋养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了。”屈原笑了笑,说:“吾仅尽一爱国爱民臣子的本分而已,竟受敬仰兮千载,实在惭愧。吾亦甚喜,因吾由此看到了天下苍生之善良、爱国,这实是吾民族之幸啊。吾曾不畏路漫漫而上下求索,为这样的百姓奋斗,吾确实感到九死而犹未悔!吾民族实是英才辈出之民族,你看现今楼房高耸入云兮车辆奔驰如飞,夜晚明亮如昼兮百姓安居乐业。你生于此时代幸甚矣!”屈原摸着胡须,感慨道。“是啊,先生,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生活越过越好,我赶上了好时代!明天我带您去看龙舟,不过您要与时俱进,改装换服,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我拿出爸爸的一件短袖,问屈原。“与时俱进,你说得对,我一定换!”这样愉快的谈话进行了很久,很久……
第二天,一吃完早饭,我们便来到江边看龙舟竞赛,还未走到江边,就已听到喧天的锣鼓声,人流如潮涌向江边。我对屈原先生说:“先生,您看,这是每年一度的龙舟竞赛,每个村子都会派一支农民队伍来参加,大家积极性可高了。现在国家建设新农村,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条件好了,各种活动也开展起来了,农民的生活可丰富多彩了!”“我曾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现在国泰兮民安,实吾梦寐以求啊!”屈原脸上露出少见的笑容。
这个端午,村里还组织了三峡游,屈原欣然接受了邀请,一起前往。我让屈原先生坐在靠窗的位置,因为我知道这里的山山水水让先生魂牵梦萦!的确,屈原先生大多时候都望着窗外,似乎想把窗外的所有变化都记在心中。下车来到观景台,望着水库,屈原先生说:“这使我想起了去洞庭湖的情景。”我说:“我特别喜欢您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句诗。”正说着,导游召集大家,向大家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情况。听完后,屈原先生感慨:“此竟人工湖,是造福百姓的工程!想以前,君王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而现在,领导人是心忧百姓兮造福人民,治理水患兮兴建电站,此当世百姓之福兮!”
这次活动的另一目的是与当地交流经济发展经验,导游带着我们参观橘园,看着枝繁叶茂的橘子树,屈原先生高声吟诵起“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我说:“先生,这是您写的《橘颂》!”“是的,吾赏橘树坚贞不移之品格,吾望汝能为一正直、开朗乐观之人,为国家之繁荣做贡献!”我点点头,说:“谢谢先生教导,我会铭记在心。”
回家后,我们再次漫步在汨罗江边,屈原先生摸着我的头说:“朋友,吾愿已偿,观此巨变,吾心乐矣。将别,吾最后送你几言,要做一正直、爱国、爱民之人,做不惧困难,勇于探索新知之人!”我还没来得及说一句珍重,屈原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回想与屈原先生待在一起的几天,像梦那样神奇,但又那样的真实,邀先生做客的几天将是我一生最珍
贵的记忆!
屈原先生,悠悠岁月见证着您的不朽的爱国情怀,见证着您“举世皆浊而吾独清”的高贵品质!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丰厚了我们的民族文化,您那豪放洒脱的诗情浪漫了中国的文学,诗意了我们的人生。我会不断求索,完善自我,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四:如果,屈原不死_550字
如果屈原不死。他或许和渔夫一样泛舟万顷之上,欣赏月出于东山之上的恬淡,经历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自然,体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遗世独立,“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或许,也会时而想起从前的自己,从前的梦想,从前的楚国。那眸子里的色彩,或许也是难以摆脱一两分的感慨与痛苦,折射出些许却又深沉的无奈与悲伤。这当是所有寄情山水,故作逍遥的道家隐士的群象:“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心肠牵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眼冷看穿!”
如果屈原不死,那是何等折磨!他焉能忘却曾经“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誓言,他怎能背弃“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话语,他如何面对他父亲“肇赐余以佳名”的殷殷期望。一日肠九折,曲尽愁不断。梦中楚民啼,醒后枕泪寒。或许便如此在无可奈何的悲伤与强作笑颜的无奈中度过余生。
篇五:赞美屈原
昨夜子规声啼催,今朝汨罗带泪归。
《离骚》一曲哀民生,谁人诵之不含悲。
屈原,这位本欲厉治革新的伟大诗人,因小人谄害,终未被重用,且横遭流放,眼见国破民苦而无力回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罗江。
\"长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艰。\"人民的流离失所,撕扯着他的心肺,空怀着满腔的报国志而无法施展,他的苦闷可以想见,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选择。
人民为纪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赛龙舟,有了端午节。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民,不仅免去了农业税,还有了粮食补帖。从农民的笑脸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伟大的诗人屈原若在,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政治昌明,祖国昌盛,一定会重写《离骚》将其诗句改为:\"长欣喜以欢呼兮,兴民生之多光。\"
祖国正向富强迈进,人民正向小康飞奔。欣逢这样的盛世,汨罗江不再呜咽,欢快地向前奔流着……
每到端午节,伟大的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历史反思。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
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假如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中国人民正在为奥运加油,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屈原还有时间去投江吗?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既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又与四川的小朋友们共同地流着泪,分担着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今天的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爱老师、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古时写诗作文之人,被称为“文人”,这可以理解,后面加上“骚客”二字,倒不知为何。今日于办公室闲聊,各人大叹写材料之苦,牢骚满腹,于是大彻大悟。吾以为,“客”即“人”,“骚客”即为“文人”、“爱色之人”、“发牢骚之人”,盖因骚客之“骚”,由来有三:
篇六:屈原投江
当当当!上课钟响起,大家匆匆忙忙的回到教室,赶紧翻开语文课本,朗读了一篇“屈原投江”的课文,突然一阵怪风吹来,接近龙卷风的规模,一下子把我们都卷进风暴里,不知道旋转了多久,终于停下来了。
发现我们站在一个中国古代的皇宫前,还看到许多“楚国”的大旗迎风飘荡着,不会吧!这竟然是屈原生长的战国时代?
我们就像在欣赏一部电影似的,看见一群大臣跟皇帝的早朝,看见一群坏蛋正耍心机要害屈原,也看到那个愚蠢的皇帝竟然听信馋言,把屈原给逐出楚国的国境了。
写完楚辞的屈原再做什么?他怎么抓着石头绑住身体?大家大叫:“别让他死成!自杀太笨了!”
老师制止了我们:“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只能默默观看!不然以后哪有端午节呢?”就当大家捂起眼睛不忍心观看自杀的屈原时,那阵怪风又刮起了强烈的气流,就好像是知道我们的害怕,平安的把我们送回了属于我们的时??代。
回到教室的我们,想到那个画面就难过,大家有默契的绝口不提这个秘密,只是到了端午节时,我们班一起默哀,为可怜的屈原祈祷,因为我们一起见证过屈原的委屈啊!
篇七:我喜欢的历史人物——屈原
最早听说屈原,是吃着粽子听奶奶讲的,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懵懵懂懂的我对屈原充满好奇,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赢得千后世的景仰?渐渐地长大了,读的书多了,对屈原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敬佩!
他才华非凡。大约在公元前319年,年约二十岁的屈原当上了楚国的左徒,辅佐楚怀王励精图治,处理朝中内政外交大事。为使国家和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屈原制定了几项法令,打击了一些贪污结党营私的活动。后来,他又出使齐国,说服齐王,结成楚齐联盟。公元前318年,楚齐魏韩燕赵六国在楚国订立了六国联盟,楚怀王被推举为六国“纵约长”。为此,楚怀王更加赏识屈原。
他坚持正义。屈原生性耿直,再加上旧贵族郑袖等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299年左右,屈原被逐放到汉水上游一带的原野上。在流放期间,屈原十分忧伤,不过他坚持正义,创作了《抽恩》,《思美人》,《离骚》等作品。
屈原时刻爱国。公元前278年春天,秦军攻破楚都郢城,在烧杀掳掠的同时,还捣毁了楚国先王的陵墓。郢都的陷落对屈原是沉重的,这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老人,怀抱一块大石头,纵身跳进汩罗江中。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一生都遭受着恶人的诋毁,过着流放的生活,但他的爱国精神让人震撼,受万世敬仰!
篇八:与屈原对话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夹杂着一丝书香的气息,目光辗转在用至情写的文字间,
细细地品读着你——屈原。和你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离开郢都,流放江南,纵使这里环境清幽,你依然心系国家,心系百姓,每到夜晚,总会有凝重的叹息声在空气中传播。我能从你的叹息声,感受到你对国家和百姓事那样的执着,那样的不悔。
面对湘水,感受着秋冬之交的寒风,任风肆虐地吹散他的头发,坚毅的脸上写满了疲惫,面对山峰,感受着雄伟壮观的高山,不禁感叹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可是再美的风景你也无暇欣赏,你再一次在流放中哀愁。我听到你内心的无奈与不舍,我劝你想开点,没必要那么执着,既然人家不重用你,你何不纵情山水,享受着诗意的生活?你却对我的建议置之不理,内心愁绪万千。
你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仁而被逐下仍然能坚守住你内心的信仰,牵挂着你的百姓,你的王,如此坚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的你,将所有的哀思寄托在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只有此刻,你才能呼吸畅快。
那一夜,郢都被秦攻下,你哭了,你的泪水滴在竹简上,与墨相溶,你的泪水滑过的长衫,深深地砸在地上。国家灭亡,百姓流离,你再也无法抑制心中的抑郁与愤懑,唱出《怀沙》这千古名诗。最终,你还是离开了,站在汨罗江边。我求你不要离开,你的才气不该就这样被埋没。谁知你心意已决,汤汤的汨罗江最终收留了你,可汨罗江太浊,荡涤不掉你的忧愁,汨罗江太浅,掩饰不了你的遗憾。
你的身影永远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后人的是你那“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心,还有那对国家,对百姓的真挚的情。
然而,在电吉他轰鸣的时代,竟然还会有一种似古筝细腻婉转的悠扬轻轻拨动我的心弦。在流行歌盛行的时代,竟然还会有一种缠绵迷离的情调跌宕起伏的气势叩响我的心门。
我倾听你那迷惘的心声,倾听属于你的历史,倾听历史的跫音。
屈原之死给时空注入新的含义,这一道闪光的利剑划破了千年长空,给生与死赋予了新的内涵,他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华赤子的热血里,融入炎黄子孙的灵魂中,死不是一种结束,而是一个伟大的起点。
篇九:我论屈原
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可是,我却并不觉得他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完美,可以说,我对他很不满意。人们,正是因为他的才学,他的许多对国家有益的意见而纪念他,可我,却不能忘记他的一个致命的缺点。
当年,屈原被放逐,因整日郁郁寡欢,才去跳江,使得他郁郁而终。虽说,他是为自己抱憾,为自己的才华无人应答而自尽,但是,我想问一句,他这种行为正确吗?“跳江”,这是一种正确的反抗方法吗?纵使他一心为国,才华横溢,可唯一的缺陷便是——他懦怯!也许你会说,既然他那么一心一意为了国家,大胆地提出了那么多建议以致被放逐,如何能说他无胆量?可是,懦怯,不在于他对于国家兴旺的勇敢,而在于他对于种种打击后的放弃。跳江代表着他对一切都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已抛入九霄云外,他面对这个世界,只有逃避,那么,他的头脑、才华、忠诚,又有何用?他的这一举动,真是让人失望无比,一个人,如果对待事情只有绝望,没有任何的崛起之心,那他如何成就伟业?跌倒1次要从第2次爬来,跌倒2次要从第3次爬起来……跌倒100次要从101次爬起来。屈原虽然“跌倒”了很多次,也“爬起”了很多次,但他始终没能坚持下来,他没有坚信着
自己总有一天不会再“跌倒”,会如山一般屹立,他干脆不再“爬起”了,就是这样,他失败了。仅仅留下了那样一篇《离骚》,绝唱千古,书写着他一生的遗憾。
虽然人们一直赞扬着他,但是,我赞扬他的忠心为国,也鄙夷他的放弃懦怯。
篇十:我敬佩屈原
我最敬佩的名人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一位文学造诣相当高的诗人,而且十分爱国。
出生于公元前三四三年,也是我国的战国时代,屈原诞生于当时楚国,屈原从小就很聪明,记忆力特别强,加上父母为他请最好的老师,让她受良好的教育,所以他不但知识渊博,才华更是出众。
二十六岁那年,他开始跟随楚怀王,一开始仕途顺逐,可惜其他同事的忌妒和排挤,而遭到放逐。放逐在外的屈原,心仍向朝廷,抑郁不得志,加上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上跳汨罗江寻死得绝路。
这两次的放逐,对屈原来说,实在很大的打击。不过,经过这两次的放逐,使他有机会由宫廷走向民间,深入了解民生困苦。而他振兴国家的心愿,也更为迫切,虽然屈原知道自己没有招回宫的希望,他怀是满怀对国家的热爱,时时刻刻关怀国家的安危。他常常利用诗歌的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只希望能唤醒当政的人,力图振作、挽救国家、改善百姓的生活,而这些诗歌后来都被收入《楚辞》总集里。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诗人屈原。他遇到困难时,永不放弃的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受到一些挫折,我一定要像屈原学习,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