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微博的发展与前景

浅谈微博的发展与前景

来源:爱go旅游网
陈李佳 11300180050 SOFT119002.01 信息化思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浅析微博之特性

陈李佳

(数学科学学院 11300180050)

【摘 要】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媒媒介,微博传播、发展之迅速不禁让人侧目。微博的流行不但对传统网络行为做出了新的定义,更对舆情的传播、问政的方式、文化的交流以及的制定等方面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微博系统做出全方面的评价,探求微博的传播方式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博 系统评价 网络传媒 舆情传播

自从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Twitter,一种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更新个人网络状态的服务后,一种叫做‘微博’的新兴网络服务便闯入了世人的视线,随即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堪称网络社交领域的领头羊。微博的流行源于它相对于传统博客而言较低的技术门槛,以及多样化的登陆方式,而它的传播更是对传统网络行为以及舆情的传播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微博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微’,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正是这由片言只语组成的小小世界,却能串连成足以影响文化交流以及政治局势的强大力量。

一、微博的现状及应用

微博(micro-blogging)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由博客演变而来的一种新媒介,一个

陈李佳 11300180050 SOFT119002.01 信息化思维

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客户端软件(如QQ、MSN)、Email 等方式向微博发送信息,还可以实时跟随及转发某些用户发布的信息。

1截止

2011年1月,全球微博的先驱—Twitter网站已有两亿的注册用户,而且该数目正

以每天三十万左右的数目增加。而在国内市场,从2007年饭否网的成立至今,已有超过三亿网民成为微博用户,市场之大足以让人咋舌。当初Twitter首页上醒目的标语“What are you doing?”便很好的概括了微博的特性:对实效性和动态性的追求。

从个人琐事到爆炸性新闻,从宣泄心情到网络问政,微博的发展对传统的信息流通方式造成了极大地冲击。微博的存在使每个人都成了新闻的发生体,你可以随时用微博记录并分享身边大大小小的事,也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不知名的朋友热议你们感兴趣的共同话题。140字左右的字数迫使了微博写作的碎片化,也造就了微博信息量集中而丰富的特点。同时,登录方式的多样化又给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在传统博客中,点击率较高的往往会成为网络中的意见领袖,而博客网站也会借此为其开设专门的平台,以便于信息的进一步传播。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区分了博客中的‘强势方’和‘弱势方’。强势方洋洋洒洒的博文会换取更高的点击率,而弱势方则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丧失原有的兴趣,进而成为沉默的围观者。而根据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声音强势者越是大声疾呼,那些劣势者则越是沉默,呈螺旋式的扩展过程,直至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诞生。而微博‘碎片式’的写作方式则避免了这一问题。一个“微”字消除了平民与网络意见领袖之间的距离感,写作没有了那份拘谨与严肃,多了份轻松与自在,原有的沉默者也能在微博上找到出于自己发声的机会,这一切都使微博变得更加平易近人。综合以上因素,微博替代传统博客,成为网络最大的信息传播交换方式也不足为奇了。

如今,微博更被应用到网络问政、舆情调查等各个领域,微博的影响力开始从文化领

1

《论微博兴起对公共制定的影响》 吴婷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ANGCHUN MUNICIPAL COMMITTEE》2011年第三期(总第128期)第44~46页

陈李佳 11300180050 SOFT119002.01 信息化思维

域向政治领域上蔓延。从2010年我国上各大媒体争相在微博上发布信息上可以看出,微博问政已被主流媒体接受,成为的新宠。微博,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力量,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二、微博的潜在问题与局限性

微博的核心功能是实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若能对此适当利用则可作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利器,否则,则易使微博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微博仅仅是传播信息的渠道,而并不能像传统媒体一样鉴别信息的真伪,微博上消息的转发之快甚至让人来不及验证消息的真伪,例如此前沸沸扬扬的iphone5事件,微博上各种消息和谣传最终还是被iphone4s的推出而击碎。谣言的传播影响了微博的公信力,使作为新兴媒体的它无法获得和传统主流媒体一样的地位。

微博的诞生宣告着一个“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可能成为记者。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知识结构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无障碍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微博信息丰富而多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每个人也在制造着别人可能感兴趣的信息。2微博上超量的信息内容使其可供延伸的领域过于庞大,微博网站面临信息泛滥成灾的危险。信息的过重与重复会导致用户的厌倦与疲劳,不利于微博的可持续发展。

短短一天,一个微博的博主可以更新数十条微博,其中属于灵感闪现的结晶的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只是无谓的倾吐与发泄。此外,微博“微”的特质也可能会导致写作的惰性。微博毕竟是寥寥数语的表达,不可能是思想智慧的主要载体,微博的流行会不会导致人们思想的退化,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我们能肯定的是,对于致力于以文字给人带来思想

2

《微博传播的“双刃剑效应”》 侯金亮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新媒体·青年记者》2010年11月下 63~页

陈李佳 11300180050 SOFT119002.01 信息化思维

启迪的用户来说,微博这样的“懒人写作”不应当成为首选。

同时,作为开放式互动媒体的微博在监管上也有比较大的困难。微博的过滤及监管与其实时而便捷的特点相矛盾,自由也意味着芜杂的可能,高人气也以为这高风险,微博的低门槛使之缺少一个全面而安全的安全防护体系,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用来传播间谍软件、木马黑客等有害程序。

三、微博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机会

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造微博的目的无非是改进原有的网络技术,可是当初仿佛无意的改变却造成了如今各领域的变革。诞生伊始作为分享心情的微博,将会逐渐成长会足以撼动世界政坛的力量。在2008年美国大选和2009年6月的伊朗大选民主中,都不难看出微博在其背后强大的推动作用。而前不久的英国,更使不得不暂时关闭Twitter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去年延续至今的中东格局巨变,从“茉莉花”开始,就闪烁着微博的影子。有人说,正是Twitter上言论的肆意传播,在造成了中东局势的动荡。

在我国,2010年,微博就被作为公众参政议政的新方式写入了安徽省“工作报告”,和也先后在人民网上与广大网友直接交谈。微博问政将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它注重主观思想对信息的传播,扩大了直接民主受众的范围。微博的出现时中国网络民主变得明晰,增加了直接民主的可能。

从社会学的角度,微博凸显的是人际圈的影响力,即“熟客经济”。在微博中,“熟客”的概念更加宽泛,其受众可以以共同关注的微博作为媒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交互式的社交方式消除了现实生活中由于阶级落差产生的距离感。而在笔者看来,微博下一步的发

陈李佳 11300180050 SOFT119002.01 信息化思维

展可能从政界扩展到商界,也就是说,未来微博可能会成长为电子商务的主力军。当然,也许那时候,这个系统已经不叫“微博”了,但是其“背对脸”的交流方式不会改变。对此Twitter也做了大胆的尝试。Twitter在日本尝试收费模式,而对于音乐家和唱片公司,Twitter也成了他们的重要在线营销工具。Jason Mraz、Coldplay等大牌艺人和环球音乐、Subpop等唱片公司就已经将微博看作是其新兴市场而“抢滩登陆”了。

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而出生的微博在社会发展中也在不断调整,适应自己的新角色。而微博能否胜任大众对其寄予的多重而热切的期望,我们仍不得而知,只有拭目以待。

四、微博系统总体评价

本节笔者将从社会影响力和产业附加值增值潜力的角度,以数据分析和参考名人评论的方式,对微博系统整体做出自己的评价。

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微博已远超其“根源”——传统博客,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媒的传统生态。受众即为发布者的模式正逐渐流行,无论是媒体还是,都已经着手以微博为媒介加强和大众的交流。这种个人媒介的兴起启动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奇迹,也对传统断媒介的信用提出挑战,“@”的数乘效应使微博的影响力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根据新浪微博的统计数据,约有50%的微博用户主要目的是“表达自身观点”,比例其次的是“讨论热点话题”和“了解最新资讯”,分别占30%和23%,可见大众已将主要目的向交流社会热点讯息方面倾斜。此外,微博中社交圈的组成比例中,关注现实生活中朋友也已降到65%,而关注网络上朋友比重则增至49.2%,增长势头强劲。从用户特质的角度,微博初期用户具有年轻化、高学历化、互联网资深用户的特征,而如今,中国3亿微博用户的数字告诉我们微博已经大众化、普及化,也使其影响力从小众走向大众。按照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的观点,“微博影响远超博客,纸质媒体会消失。”虽然笔者不完

陈李佳 11300180050 SOFT119002.01 信息化思维

全认同他的观点,毕竟考虑到公信力以及其他文化属性,如收藏价值、个人价值取向等等,纸质媒体有其不可代替的优势,因而不可能被完全取代,但是微博的发展促使纸质媒体“微博化”,即利用微博以及电子版来宣传吸引用户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社交工具的微博系统已很好的达到了它设计之初的预期效果,其便捷的特点可以与传统新闻媒体准确翔实的特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笔者认为,未来微博在媒体信息传播、政治导向、电子商务等方便的影响力将持续增长,有惊人的良好表现。

而在产业附加值增值潜力方面,笔者认为微博需要的是融合其他应用,而非替代。按照奥美世纪总经理厉鹏的观点,“微博未来肯定有很多创新机会, 不光取决于技术本身。”互联网开发一项新技术, 首先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其次是应用, 然后根据企业的需求做到定制化和差异化。定制化其实是客户跟代理公司一起, 围绕新媒体的特性, 在品牌核心理念上产生的特性化需求。因此, 一方面要尽可能贴近广告主, 另一方面这种需求的满足也要以能够规模化发展为前提。未来肯定有很多创新机会, 不光取决于技术本身。微博的互动性可以给多领域带来改变,如2010年8月4日网易微博邮箱的设立变打破了微博和邮箱的界限,微博本身的社群力将给传统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而传统行业稳定的客户群和成熟完整的用户服务体系又可以完善方兴未艾的微博系统的缺陷。正是微博良好的兼容性,使其产品附加值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极大的空间。以Twitter为例,Twitter在它四岁时才开始推出广告服务,在2010年4月推出它的推广产品后,Twitter的广告产品不断丰富起来。2010年底,有150家的广告主使用了Twitter的广告服务,而在2011年6月,使用Twitter广告服务的广告主数量增长至600,显示出品牌对Twitter广告的热情。而在品牌营销方面,谈到用户对Twitter的广告产品Promoted Tweets时,反馈是良好的。只有10.9%的用户认为这很烦,影响他们的体验。相比之下,Twitter的用户对这种广告更加开放,24.8%表示他们看到的推广信息与他们相关;超过1/5的用户称他们获得了折扣(21.6%),通过这个发现一个新品牌的用户有21.2%,另外,14%的用户对这个推广信息进行了转发。微博的产业附加值可见一斑。高附加值、高潜力的特点也保证了微博产业的繁荣与继续发展。

陈李佳 11300180050 SOFT119002.01 信息化思维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微博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其发布信息的实时性,而如何利用基于这一特质上衍生出来的其他特性,是微博发展的关键。同时,微博还需克服自身信息安全与公信力方面的弊端,积极与其它产业融合,扩大其作为信息交流平台使用范围的局限性,只有这样,微博才能在创新的基础上谋得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金亮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微博传播的“双刃剑效应” [J] 《新媒体•青年记者》2010年11月下 63~页

[2]吴婷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论微博兴起对公共制定的影响[J]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CHANGCHUN MUNICIPAL COMMITTEE》2011年第三期(总第128期)第44~46页

[3]刘丽清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微博虽“微” 足值道尔[J]《东南传播》2009年第十一期

[4]韩阳 天津师范大学 “微博问政”成为“”新宠[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月第八卷第四期

[5]何志勇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微博的传播优势与发展前景[J] 《河南科技》2010年第二卷

[6]刘聚荣 胡锦博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J] 《新闻世界》2010年第七期210~2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