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和难点,这与大学生在校期间未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在校期间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认识当今严峻的社会形势,这样才有利于将来的就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紧紧围绕“以就业为主导、着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服务意识和能力,着力加强大学期间知识、能力和技能方面的储备”的宗旨,把握好大学生活的每一天,少一份迷茫、多一份坚定和执着。同时,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以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就业指导组织系统,为每位大学生更好的就业而做出相应的引领与指导。
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以就业为主导。我们从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做好相应准备。其一,可通过咨询教师、查阅相关网站或报刊杂志等途径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社会需求状况、将来的就业方向以及就业所要求的能力、技能与素质;其二。我们要通过学习逐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发扬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弥补缺点与不足,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学会分清事务轻重缓急,合理、高效的利用时间。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拓宽知识面。在此基础上,还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逐步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针对就业方向的需要,进行知识、能力、技能方面的储备。
其次,努力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的缺失已经成为目前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面临并希望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进行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强化优势,改进不足,使自己能够在就业的过程中处于有利位置。目前一些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条件舒适而稳定”、“名声好”或者“社会地位高”的职业。而从当前我国就业形式来看,我们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好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于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面对就业问题。
还要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们就业时的急功近利和随遇而安等思想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目标都离不开我
们对个人目前技能的评估,我们为达到职业目标,需要拟定长远的技能培养计划。其实,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工作是缺乏职业规划的典型表现。职业规划是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不要让你的职业任意发展,你需要清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由此进行自我激励。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析社会人才需求,然后是自我评估,接下来是确定方向,再后是制定行动规划,最后是对行动的评估和反馈。这样做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清楚自己的目标。
而学校应该针对我们实际的情况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如: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咨询中心、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等)除学校要建设就业服务中心,成立就业领导小组外,各系部也应该成立就业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会干部和团总支干部的作用,形成一套各系部有特色的有机结合的就业组织体系。其次,学院和各系部之间要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咨询指导能力。学生会就业信息等部门要力争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就业信息收集工作,及时向同学们反映社会需求等信息。
我们要想实现顺利就业,就应该树立独立的生活意识,克服消极依赖思想,充分利用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完善自我。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才能够适应多种岗位,才会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