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以其刚度大、线形优美、跨越能力强、造价低而被广泛地用于桥梁工程中。裂缝的情况多种多样,表现的形式也比较复杂。结合了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预应力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保护措施,对裂缝进行必要的整治,实现工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预应力箱梁;裂缝成因;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7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我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箱梁桥开始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很大一部分桥梁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由于其大多采用现场浇筑,施工工艺不易控制,容易产生开裂,这在以往的工程中屡见不鲜。在城市内的施工条件更为复杂,更易产生开裂,这对钢筋的防锈蚀极为不利,严重时还会影响到结构的安全。分析裂缝的成因并研究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以确保箱梁结构安全质量合格,是当前工程技术人员刻不容缓的技术难题之一。
1、预应力箱梁常见的裂缝方式
1.1主桥箱梁截面尺寸拟定不合理的,包括高的梁腹板,底板和顶板厚度尺寸的整体设计,承托的安排和尺寸等。
1.2未合理考虑温度应力,设计抗弯剪能力能力不足,对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中的次内力影响估计不足,预应力钢束
布置不合理等引起的裂缝。
1.3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不当产生的裂缝。 1.4混凝土施工环境引起裂缝。
1.5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产生的裂缝。 1.6结构本身原因产生的裂缝。
2、预应力箱梁梁体裂缝具体成因分析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2.1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2.1.1成因分析
一种是荷载引起的叫受力性裂缝;另一种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所产生的裂缝,叫非受力性的裂缝。受力性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支架地基压实度不够或底模支架不牢固,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沉降,引起底模不均匀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时,在构件内部产生次应力,而混凝土早期强度较低,预应力筋并未参与受力,则使混凝土产生过高的抗拉强度,从而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温度等外界环境变化是导致非受力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养生的及时与否也与关系。许多因素产生的混凝土裂缝,直接和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准确,否则他们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内部因素主要是由混凝土收缩引起的。 2.1.2防护措施
设计时除按有关规范进行主应力计算外,还有对各种应力,尤其是局部应力的可能分布状态要有足够的定性分析和进行必要的定量分析。以便优化调整箱梁截面尺寸,合理布置预应力钢束锚固端
两侧的危险截面应加以验算;布置适量的普通钢筋,以提高箱梁结构局部区域的抗裂性能,增加构件的局部强度,取用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精心施工,充分考虑施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对施工方法、材料强度及预应力张拉工艺等需要有可靠的保证,做到符合设计要求;对工程中出现的裂缝应作详细调查,进行科学分析。必要时还应进行有关实验和测试,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结构的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 2.2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不当 2.2.1成因分析
(1)钢筋触动。箱梁预制模板施工中,芯模拆除采用开天窗方法施工。拆除内芯模板时,由于操作不当,模板与翼缘处钢筋多次撞击,此时混凝土未达到终凝且强度较低,从而影响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程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甚至使钢筋与混凝土脱离;另一方面由于模板与钢筋多次撞击,使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松散,严重影响其抗拉强度。
(2)抗裂钢筋位置不当。在箱梁顶板钢筋中布置的西8钢筋为抗裂钢筋,往往因为施工不当使其保护层严重超标(过大或过小),或因后期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使西8钢筋位置发生变动,削弱了钢筋的抗裂作用。
(3)拆除模板不当造成的。由于箱梁施工中多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需用吊装机械配合作业,在用吊装机械拆除模板时,常常由于操作不当,使翼缘板受到向上的外力作用,使其根部产生裂缝。
混凝土振捣箱梁混凝土施工中,分三层浇注,振捣人员往往重视底板、腹板振捣却忽视了箱梁顶板的振捣,振捣棒作业间距、振捣时间没有达到标准,致使箱梁顶板混凝土松散、不密实。同时也应避免过振现象,混凝土过振,骨料下沉,使骨料在混凝土中分布不均匀。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2.2防护措施
(1)上岗前,对有关人员进行岗前技能培训,增强其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2)全面认真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各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各道工序作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行规范化作业,程序化施工。
(3)建立质量责任制,强化经济激励机制,使质量与工资资金挂钩。
(4)加大质量管理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2.3成因分析
(1)混凝土浇注初凝后处于水化热阶段时,由于混凝土骨料沉落及混凝土水分蒸发,而养生洒水及覆盖不及时产生裂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干缩裂缝。
(2)混凝土结构,随着温度的变化产生热胀冷缩变形,混凝土内部应力的变形被在这样的温度时,会产生该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断裂强度,混凝土会开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2.2.4防护措施
(1)夏季混凝土应在夜间或低温时施工,尽量避开高温时浇筑。 (2)夏季混凝土施工时,应对各项施工道具实施覆盖措施。如为了避免阳光直射需要覆盖、遮挡砂石集料,或洒水防止温度上升。为了避免阳光直射,蓄水槽拌合水采用井水或加冰块,总之不能让混凝土拌合物温度超过30℃。
(3)保持混凝土的内标温差在25℃之内。
(4)浇注、振捣混凝土过程尽量迅速紧凑。混凝土浇注速度不能太慢,而且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保证梁体的强度均匀,在模板强度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塌落度,延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使底模沉降完成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浇注速度,并分层分段浇注振捣混凝土收浆后及时进行养生、覆盖。做到表面不干,常保湿润,且延长养生时间。同时做好防雨、防风措施。 2.2.5成因分析
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对水泥用量、集料的级配、砂率、水灰比等要严格控制,在混凝土中掺入的早强剂,对外加剂搅拌不均匀或配合比计量不准确都会加重各部裂纹的产生。 2.2.6防护措施
选用水化热较小和收缩、徐变较小的水泥;严格控制水泥的用量;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尽量降低水灰比和含砂率;合理使用减水剂,随着温度升高调整减水剂用量。夏季施工时,可采用缓凝型减水剂。
2.2.7成因分析
结构本身原因,箱梁翼缘板根部是上翼缘与腹板出现结构转折点处,是内应力矢量分布变化点,通过以往的施工经验来看,预应力筋孔道压浆后,水泥浆泌水,由于多种原因,水不能完全被吸收,少量水长时间存留于管道中,冬季气温在0℃以下,产生冻涨,在箱梁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2.8防护措施
结构本身原因产生的裂纹,应在结构内部增设防裂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结束语:
裂缝是预应力箱梁的重大质量问题,裂缝发生情况多种多样,表现形式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受力和非受力两因素。对于发现的裂缝,应进行观测、分析,找出裂缝发生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对裂缝进行必要的整治,整治裂缝应以“治本为主,治表为辅,表本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德生.桥梁工程预应力箱梁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工程与建筑. 2009(15)
[2]康雅琳.预应力箱梁梁体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06)
[3] 刘效尧,朱新实. 预应力技术及材料设备[j].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