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广播现状与发展策略探究
杨 凌
东北大学宣传部
摘要:高校广播作为高校教书育人、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是高等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广播面临的困境做简要的探讨,并从高校广电工作出发,探究适合当前形势的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广播;困境;发展策略高校广播作为经典的传播媒介,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的支撑手段,承载着学校舆论引导、形象提升、文化育人、内涵发展等重要使命,以其覆盖面广、传播效率高、传递信息及时有效、节目贴近校园等特点深受师生的关注与欢迎,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传统传播媒介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渠道,自媒体平台的搭建也改变了广大师生员工接收、处理信息的方式。在严峻的媒体环境下,高校广播人应当更新理念、创新思维,丰富传播手段、提高节目质量,让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焕发更大的活力,更好的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服务。
一、高校广播现状分析
(一)高校广播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高校广播是高校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平台。高校广播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宣传渠道之一,是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抓手,肩负着做好学校正面宣传、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责任。在学校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双一流”建设等进程中,高校广播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等优势,将学校政策法规、新闻热点传递给师生员工,引导师生为学校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2、高校广播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化引领工作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舆论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使命。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广播以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丰富多彩的广播精品栏目,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达到鼓舞士气、文化育人、成风化人的宣传效果。
3、高校广播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大学作为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阵地,人才培养是关键,新时代媒体竞争的关键也是人才的竞争,高校广播因其与生俱来的教育与传播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打造专业广播队伍、培养优秀舆论人才的使命。在高校广播的工作中,具体运营普遍都由学生负责,学生在各个广播岗位都能得到锻炼,在长期采编、播报学校中心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价值观。
(二)当前形势下高校广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在“人人皆媒体”的时代,传统媒体普遍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校园广播也不例外,相比于其他媒体,广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高校广播播放时间与播放空间相对固定。高校广播因其固有的学校属性,播放区域通常只在校园播出,选择播出的时间段多固定为早、中、晚学生下课休息的时间,而大多高校的广播都采取录播的形式,新闻内容多为播放前一天的新闻,广播宣传也自然达不到及时有效的效果。
2、高校广播缺乏可重复性和互动性。传统广播采用采编-播音-合成-播放的固有模式,广播的内容只在规定的时间内播放且通常只播放一次,师生也无法查找收听自己喜欢的广播栏目。而传统播音模式也缺乏与听众的互动,使得听众缺乏参与感,导致听众
数量的流失。
3、高校广播人才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伴随着传统媒体影响力的下降,广播台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减弱,且大多非专业高校也并没有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导致高校广播人才队伍建设面临选择余地小、专业性不强、梯队建设困难等困境。
二、高校广播发展策略浅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整合广播优势资源,提高广播传播力、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的定位应当从校园声音的“传播者”转变为校园好声音的“制作者”。高校广播应主动适应时代需求,积极求变、勇于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1、立足阵地、提升品质,打造精品栏目。节目质量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新时期媒体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节目质量的竞争,高校广播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精心策划、用心制作,将优秀的栏目精品化、品牌化,打造一系列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广播节目。
2、积极探索、主动求变,扩展宣传渠道。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应主动融入网络媒体,扬长避短,打造移动客户端、网络电台、校园广播台三位一体的宣传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在微信、荔枝、亚马逊等网络广播平台设校园广播专栏播放,破解校园广播播出的时间和空间瓶颈,为师生提供更加灵活自由的收听方式。
3、找准定位、精准服务,推进媒体融合。高校广播台应找准校园好声音的“制作者”这一定位,立足校园、服务师生。主动为学校其他媒体提供有力的音频素材支持,共同制作优秀校园媒体产品,提高高校宣传整体传播力,构建和谐共生的宣传生态圈。
(二)增强政治素养、提高业务能力,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广播队伍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建立正确舆论引导方向。高校广播作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广播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理论水平、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的立场,做一名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2、加强内涵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广播队伍建设。高校广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应仅仅围绕提升节目质量这一主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制作广播节目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定期开展播音主持、新闻写作、选题策划等专业培训,积极与当地广电系统沟通,邀请专业主持人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广播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利用平台优势,创新工作方式,提升高校广播组织的影响力。高校广播应利用自身优势,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成长成才平台。应明确广播台学生组织在学校各学生组织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校园广播学生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建立学生记者岗位轮换制度,打通播音、采编、合成的壁垒,打造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业务精干的学生队伍,提升高校广播组织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1]李雪,王晗.浅析校园广播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83-85.
[2]徐征.试论新媒介环境下高校广播台的发展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36(6):9-12.
-1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