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将领——李兆麟
李兆麟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
在革命者翟东全的引导下,李兆麟开始接触革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积极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他前往北平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并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的盟员,在群众中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1932年初,他被救国会派回辽宁从事抗日工作。同年2月,根据中共北平市委的指示,李兆麟在辽阳一带组织建立抗日义勇军。3月,他联络辽阳一带的“长江”、“燕子”等抗日山林队,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名义,在三家子主持召开了约有五十多人参加的各抗日队伍首脑会议,宣告正式成立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十四路军。李兆麟在组织义勇军抗日的同时,还在小堡、小荣官屯一带建立起抗日救国会。
李兆麟积极参加各种群众集会。1946年2月,哈尔滨市青年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召开,李兆麟以中苏友好协会会长身份,代表我党公开宣传中苏友好和苏军帮助我们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功绩,宣传我党我军艰苦斗争的历程及我党建立新中国的主张,揭穿蒋介石假民主真独裁的反革命面目,号召各界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独立、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讲话博得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和赞扬,共产党的威信在群众中日益提高。当时,李兆麟是唯一一位在哈尔滨以公开身份进行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利用他在哈尔滨人民中的威望,公开地同国民党接收大员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揭露了国民党当局的反动面目。为此,军统特务对李兆麟恨之入骨,将其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一号人物。
1946年3月8日,哈尔滨各界妇女召开了首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庆祝大会。会上,李兆麟号召妇女要走出家门,走上社会,加入革命斗争的行列,争取自由解放。他的讲话与国民党“省长”和“市长”的陈词滥调针锋相对,赢得了妇女同胞一阵阵的热烈掌声。会后,国民党市长秘书孙格龄对李兆麟说有推选国大代表的重要情况要汇报。但因李兆麟下午的活动已事先安排,便说改时间再谈。午后,孙格龄又给李兆麟打电话称事情紧急,请他务必于9日下午三四点钟到水道街9号。李兆麟当即允诺。
第二天,即3月9日下午1时左右,李兆麟到南岗车站街(今红军街)1号
中共哈市委秘密驻地开会,两三点钟的时候,他向市委书记钟子云说自己事先安排了一个约会,就先行离开了。路上,汽车出了故障,警卫员帮助司机修车,李兆麟便乘报社唐景阳的马车回到中苏友好协会。已经快到约定的时间,车子还未修好,警卫员也还未回来,李兆麟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贻误党的工作,于是在办公室的日历上匆匆写下“下午三时应邀去水道街九号商定国大代表”几个字,便一个人去赴约。
水道街9号距中苏友好协会不过百米,李兆麟穿过街道来到哈尔滨第一中学对面的这座小楼,刚进去,孙格龄就迎了出来,将李兆麟引进二层楼的一间民房。刚开始,李兆麟还不知道这是一间国民党特务周密布置的房间,刚喝了一口含有剧毒的茶水,立刻发觉不对。孙格龄忙说再换一杯,即走到房间门口,用事先约定的暗语向厨房高声说:“再换一杯吧!”这时埋伏在厨房的几个杀手窜了出来。身材魁伟的李兆麟只身同敌人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加之药性发作,昏倒在地。凶残的敌人在他的头部和胸部连刺7刀,这位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了14年的抗日民族英雄,就这样惨遭国民党暴徒的杀害,时年三十六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