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乡县、灵宝市)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路过芒砀山时,挥剑斩杀了一条拦路的大蟒蛇。这蟒蛇就是王莽的前身。当晚刘邦宿营在山上,梦见蟒蛇来缠他,还呼叫着“还我的命!”刘邦信口说道:“到平地时再还。”汉朝江山传到汉平帝(地)时,王莽将女儿嫁给平帝。继而王莽篡位,谋杀了平帝.这就是“高祖斩蛇,平帝还命”的典故.平帝死后,皇后已身怀有孕,三日后就要分娩.王芥为绝后患,令上下大夫徐世英、柴文俊为其女儿算卦,若生男孩就抱出斩首。徐、柴两人竟以“龙凤”之争打赌,使皇后遇救,软禁后宫。
柴文俊回家后,向夫人说明了宫内打赌之事。身怀六甲的窦夫人献上一计,设法提前分娩,生了个女孩。她又招来谒帝神将女孩抱入宫内。恰在这时皇后生下太子,这就是光武帝刘秀,谒帝神将他偷换出来.此后,太子刘秀被柴文俊夫妇抚养成人.刘秀长到12岁时,不知怎的走漏了风声,王莽派兵前来杀他。柴文俊设计将他送出京城.刘秀混出长安,直奔东南而逃,身后的撵军紧迫不舍.危急之中,他猛然发现路旁有只铁牛,便一头钻进牛肚里。那铁牛一使劲,将他屙到了新野城北赵庄村旁的一个土台子上,后人就把这个土台子叫作“光武台”。刘秀到了新野,半日无亲。为了糊口,就给地主放牛。一日,他在“光武台”下,忽见王莽统兵追来,便弃牛而逃。眼看就要被擒,他急中智,趴到路旁地墒沟里一片马齿苋下。王莽统兵四处寻找时,天上飞来一只老鹰,叫道:“沟里有,沟里有!”王莽统兵往沟里寻找时,忽又飞来一只老鸹,叫道:“瞎说,瞎说!”统兵转身向远方追去。刘秀脱险后,恨透了老鹰,骂道:\"畜牲,叫你死无葬身之地!”而对保护他的马齿苋和老鸹则非常感激,遂封马齿苋“永远不死”,又赐老鸹一副银项圈。后来,老鹰便暴死于太阳之下。老
鸹也变成了白脖儿,马齿苋永晒不死”。刘秀逃到城东南观音寺,晚上露宿在右边的池塘岸上,时值盛夏,塘蛙鸣叫,闹得他难以入眠,就随口说道:“过去,都给我到那边池塘里叫去!”于是青蛙们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跳到左边池塘里叫去了。至今,观音寺门前池塘里的青蛙,仍在左边池塘里叫,一跳到右边就变成了哑巴。有一天,刘秀躲藏到寺东南黄营村后一块洼地里,又渴又饿。焦急难忍之时,一位村姑下地送饭,看见刘秀饿得面黄肌瘦,就把一罐麦仁饭送给他充饥。刘秀一尝,又香又甜,好吃极了,吃了几口,长了精神,便向村姑发誓说:“等我以后得第。一定封你为皇后。”誓毕,身后尘土飞扬,喊声又起.刘秀知道追兵又来了,顾不得吃饭,提着饭罐往东南逃跑.跑到玉皇庙岗下,一鼓劲往岗上跑,麦仁饭溅了出来,撒了一路。直到如今,从岗上到岗下的黑土地里,还夹杂着一小滩一小滩的白碱土。这就是刘秀当年擞下麦仁饭的痕迹。后来,刘秀登基,建立了东汉王朝,他没忘记送麦仁饭的村姑,就派人到新野将她接到皇宫,封为皇后。这位村姑名叫阴丽华,就是历史上的阴皇后。
各地流传的刘秀逃亡故事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在南阳一带流传甚广,但这次仅内乡县进行了申报。在内乡的大部分传说故事都是公元25年前,刘秀登基之前在南阳伏牛山一带被王莽追杀时的传说故事,经过千年来民间流传,使其更加完美生动,主要是以山、树、地名等有特殊现象的神话传说故事为体裁,如:伏牛山的神话传说、“挂剑垛”、“酿河水中蛤蟆石”、“扳倒井”、“三狼冢”、 “寺坪的麦子为什么熟的早”等传说。而刘秀身边的将领们(二十八宿)也有在内乡广为流传的故事,如“马武求师”、“马武收冯衍”、“黄霸出世”、“马王合兵”、“邓禹施法治秃龙”等,还有吴汉、杜茂、盖延、陈朋、万修、李忠、任光、冯异等奇妙的传说故事。仅在宝天曼景区就有 “空心柳树”、“稀红柿”、“橡子树上结柏枝”、“付俊与山萸肉”、“刘隆与接官亭”、“陈俊与印石潭”、“跑马岭贾复训马”等许多传说故事。
南阳地区有关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由于王莽篡夺了汉室江山,人称窃贼,不得人心,人们都护着刘秀,几次派人巡查都没有结果。一直到了刘秀十几岁时,王莽才打听到出现天子气的地方出了一个叫刘秀的人。他就亲自带兵来撵刘秀。
这便是流传于整个南阳地区的“王莽撵刘秀”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南阳地区可谓家喻户晓,耳熟能详。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主要有“麻食菜(学名“马齿苋”,民间又俗称“马蜂菜”、“马苋菜”)和蚯蚓的传说”、 “老鸹和老鹰的传说”、“麦仁汤的传说”、“扳倒井的传说”、“马武借尸救驾”、“讨饭访邓禹”、“错挂金牌”、 “吃陕西、屙河南”、“二十八婿剐王莽”等等,等等。
麻食菜和蚯蚓的传说
据说有一次刘秀被王莽撵得没处藏,藏在了麻食菜下边,多嘴的蚯蚓说道:“这儿里,这儿里,……”差点把刘秀暴露出来。刘秀恼羞成怒。脱险后说了声:“我若当了皇帝,叫你永远见不着太阳。”
刘秀就因为藏在了麻食菜下边,躲过了劫难,心里非常感激,当场封麻食菜“永远不死”。这麻食菜受封后,还真的生命力极强,耐淹耐旱,连根拔了也晒不干,所以又有“长寿菜”之称,人们都叫它 “晒不死的麻食菜”。中医学上以全草入药,性寒,味酸,功能清热,解毒,消肿, 既可以蒸吃,也可以凉拌,还可沸水焯后晒成干菜,冬天备用。是最理想的清热解毒食品,食之可补身壮体。因为是在南阳受封的,所以南阳的麻食菜就非常多,长得也非常旺。因为蚯蚓多嘴多舌,所以经刘秀这么一说,后来蚯蚓一见到太阳就被晒死了。
老鸹和老鹰的传说
有一次,王莽撵刘秀。刘秀眼看逃不脱了,就一头钻进了地墒沟里,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天上飞来了一只老鹰,他为了讨好王莽,就扯开嗓子叫道“沟里有,沟里有……”王莽被提醒了,正要去搜查那条地墒沟时,天上又飞来一只老鸹,叫道“瞎说,瞎说……”王莽信以为真,认为老鹰在欺骗自己,便转身向远方追去了。刘秀脱险后,恨透了老鹰,指着它骂道:“畜生,我叫你死无葬身之地!”从此以后,老鹰们真的死无葬身了。据说它们临老死时,总是一个劲地往天上飞呀飞,一直飞到太阳边,被晒化为止,所以地面上总是见不到死老鹰。刘秀对救驾的老鸹非常感激,赐它一副银项圈,不料这银项圈竟长在了老鸹的脖子上,就成了“白脖子老鸹”,这老鸹发现银项圈竟长在了自己的的脖子上,更加得意,到处哇啦哇啦地吹大话,表功劳,慢慢地大家都讨厌它,都叫它“破嘴老鸹”,称文盲叫“白脖”。直到现在人们还把老鸹看成不祥之鸟,它过去的那点儿功劳也就渐渐地被大家遗忘了。看来人呀做了点好事还是不要太张扬,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麦仁汤的传说
刘秀被王莽军队追杀,逃往南阳北一百里处,饥饿难耐。忽见一农妇手提饭罐,遂向其讨要,农妇只答应让他吃一半,另一半留给她丈夫。可刘秀实在饿极,一会儿就吃光了。农妇生气地说:“这是我特意给我家丈夫做的麦仁汤,你吃光了,我丈夫怎么办?”刘秀十分抱歉地说:“大嫂,实在对不起,你再做点儿,日后我一定重谢。”“你不知,麦仁汤很难煮,得两个时辰。”刘秀安慰她说:“你回去试试看,一滚就熟,二滚就烂。”说罢就走,农妇回去重做,果然如刘秀所说。
刘秀率军打败王莽登上皇位后,一日忽然想起了那日吃起来特别香的麦仁汤,遂命厨师精心熬煮,但总觉得不那么香甜。于是命人找
来那农妇,按当时之法做了,刘秀仍觉得不那么香甜,要怒惩农妇。农妇说:“当年圣上饥不择食,自然觉得香甜,如今圣上每日山珍海味,自然与当时是两种味道了。”刘秀听后觉得有道理,就重赏了农妇,并派人把她送回。
后世人为纪念这位敢于直谏的农妇,把她住的村子改为“麦仁店”。
这麦仁汤的传说中,施舍给刘秀麦仁汤的,有的说是一位农妇;有的说是一位村姑,后来成为刘秀的阴皇后。究竟是谁,无法考究,但从刘秀那里得出了“饿时吃糠甜似蜜,不饿吃蜜也不甜”的千古佳话。
这刘秀是汉室之后,当然有贵人相助。据说玉皇大帝为了帮助刘秀推翻新莽政权,把天上的二十八宿都派下凡投胎。马武就是二十八宿中的天狼星。后来人们为了解心头之恨,说王莽众叛亲离,把二十八宿演绎成王莽的二十八个女婿来剐王莽。事实上,“二十八宿”和“二十八婿”都是传说,历史上确有“云台二十八将”之说。那是帮助刘秀扫平新莽政权,成为东汉开国元勋的二十八位主要将领。由于刘秀是南阳郡人,“云台二十八将”中,光南阳就有邓禹、马武、岑彭、吴汉、贾复等十一人。其中邓禹是刘秀的智囊,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他既不凭借裙带关系,又不凭借高贵门第,仅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功绩,二十四岁就位居三公。
关于“吃陕西、屙河南”的传说也传得太大了,肯定加入了现代化的想象。在刘秀遇险时,八百里伏牛山也化为铁牛,一口把刘秀从陕西吃进肚里,把他屙在了河南,使他化险为夷。
扳倒井的传说
在今天方城县城东,有一个叫“扳倒井”的小镇子。说起它的来历,还和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有关呢。
一日,刘秀被王莽撵到今天方城县境内的柳林川。时值五黄六月天,刘秀被王莽撵得人困马乏,见到一口水井,就急忙跳下马来。谁知这水井黑古隆冬,早已是一眼枯井。刘秀急得团团转,心想:“如果有水多好呀!”这一说不打紧,水井顿时咕嘟咕嘟冒出水来,水位逐渐上升,但还是喝不着。他看着井口,远水解不了近渴,急不可耐,就张开双臂,扑向井台,大喊一声:“给我歪过来吧!”说来也怪,那口井竟然随着他的手慢慢地倾斜过来,清凉的井水汩汩流出。刘秀趴在井沿上,一头扎进水里,咕嘟咕嘟喝过了瘾,又拉过战马饮了个饱,就连忙上马赶路了。由于刘秀用力过猛,在井台上踏下了两个脚印。这两个脚印至今还留在那里,清晰可见。后来,人们在井旁修盖了光武庙,把柳林川改为“扳倒井”,成为远近知名的镇子。
骡驹铺的传说
在今天方城县赵河镇西边,有一个自然村名字非常古怪,叫“骡驹铺”。说来,它也与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有关呢。
有一天,刘秀被王莽追赶,为了不使王莽认出他骑的枣红马,就换了一匹棕黑色的骡子骑上赶路。天亮时,刘秀来到赵河西边的一个小村庄,刚想下骡歇息一下,忽见远处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是王莽的追兵赶到了。刘秀大吃一惊,返身去牵自己的骡子,到跟前一看,吓了一身冷汗,原来那匹骡子是母骡,正在下驹。王莽的追兵眼看就要到了,骡子却在下驹,你看急人不急人!刘秀自言自语地说道:“骡子呀骡子,你早不下驹晚不下驹,偏偏在这节骨眼上下驹,你要是不会下驹该多好呀。想不到我刘秀会命休在你手里,哎!”说也奇怪,这母骡好像听懂了刘秀的话,用最短的时间下了小骡驹,吮干小骡驹身上的胎水,晃了晃身子就站了起来,并且精神抖擞,仰天长啸一声,丢下小骡驹,让刘秀骑上飞快地往前奔去,使刘秀化险为夷。
这小骡驹自小没了母亲,靠乡亲们一口水一口食拉扯大。经刘秀这么一说,从此以后,骡子就再也不会下驹了。刘秀得了天下以后,为纪念母骡救驾有功,就把这个小村赐
名叫“骡驹铺”。
刘秀讨饭访邓禹的传说
在今天的新野县东南唐河岸边,有个水台村。村北头有座邓禹庙,南头有座回龙寺。回龙寺后有一段河岸立陡挂崖,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可是也怪,这段陡崖无论河水平时咋冲,涨水时浪子咋打,历经近两千年就是不会垮塌。听老年人说,这还和刘秀讨饭访邓禹有关系呢?
一天,刘秀被王莽所迫,扮作一个叫花子,一边逃难,一边访贤。他听说邓禹能文能武,满腹经纶,是个难得的人才,就来拜访。邓禹有个独生女,长到18岁还不会说话。他家养的那条大黄狗从来也没有咬过人。这天中午,邓禹出外会友不在家,刘秀到了邓禹家,邓禹的哑巴闺会说话了,跑到屋里给她妈报信;那条不会咬人的狗一见他就咬了起来。邓夫人很吃惊,急忙出门察看。一见是个叫花子,就胡乱塞给他一个剩馍,说邓禹不知哪去了,把他打发走了。
刘秀吃了个没趣,走出村寨,来到唐河岸边,想找个阴凉儿歇一歇。这里没有树,只有一段陡崖能遮着西照的太阳。他就来到崖下,躺在背阴处歇凉。有个好心人看见了,忙说,“这个地方很危险,陡崖眼看就要垮下来了,你快点离开。”刘秀却满不在乎地说:“不要紧,这里永远不会垮。”这一说不打紧,从此以后这段河岸再也不会垮了。过了一个时辰,邓禹回来了,听夫人讲那个要饭吃花子来了以后,哑巴闺女也会说话了,不会咬人的狗咬了起来,觉得十分蹊跷,那人肯定有来头,忙撵出村子。邓禹来到河岸上往下一看,那个叫花子正睡在那里打呼噜呢。只见他四肢张开,头下枕着讨饭棍,这样看
下去不是个“天”字吗?邓禹就断定这个叫花子就是未来的真龙天子刘秀,就忙上前把叫花子叫醒,请回自己家里,好酒好菜招待一顿,听了刘秀的来意,和他纵论天下大事,刘秀听了连连点头。邓禹和夫人嘱托了一番,就和刘秀一块出山打天下了。后来,人们就在刘秀回身去邓家的地方修了一座寺庙,里边塑上刘秀的金身,作为访邓禹的纪念,给这座寺庙起名叫“回龙寺”。在邓禹原来的宅子上建了一座庙,塑了邓禹的金身,这就是“邓禹庙”。
马武借尸救驾的传说
据传,马武是天上二十八宿中的天狼星。玉皇大帝为了帮助刘秀打天下,把二十八宿都派下凡间,投胎在南阳新野一带。其它星宿都下了凡,脱生邓禹、铫期、岑彭、吴汉等人,可是天狼星野性不改,还在天庭乱窜,迟迟不到凡间。有一次,刘秀被王莽所迫,急需有人搭救。玉皇大帝就催促天狼星立即下凡。天狼星不敢怠慢,一头撺下天庭,落到新野境内。他看到刘秀被王莽追得人困马乏,情况十分紧急,一时找不到替身,忽然见到黄麻地里躺着一个死要饭花子,就借这具死尸还魂,只身一人上前救驾,拦着王莽追兵,把王莽打得大败,救了刘秀一命。刘秀十分感激,追问他的姓名。他想到自己是借黄麻棵里一具死尸还魂的,又是个行伍之人,就顺口对刘秀说他叫马(麻)武。因为马武借尸还魂的要饭花子已经死去多天,脸上被蚂蚁、苍蝇、蛆虫拱得血糊淋拉,十分难看,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丑脸马武”。还有一说:就因为蛆虫把死叫花子脸上拱了一层小坑,使借尸还魂的马武成了个大麻子脸,所以人们都叫他“麻武”。后来古装戏剧里马武的形象就是这么滑稽。
夜鸣鸡的传说
在今天西峡县二郎坪,山边有一个很大的村子,后人称为“汉王城”,至今还是村东头的雄鸡比村西头提前一个时辰报晓。说起来,
也和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有关。
这一天,王莽撵刘秀撵到天色将晚,双方都人困马乏。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刘秀宿村东头,王莽宿村西头。长夜漫漫,刘秀辗转反侧,不能入睡。转眼到了三更天,刘秀仰天长叹:“苍天呀苍天,你为什么不早一点亮呀,让我好赶路。王莽这老贼眼看就要撵上我了,你真的要我落在贼手吗?我命休矣!”刘秀这一叹不大紧,被房东家的雄鸡听见了,它鼓足了劲,带头啼叫了第一声。这一叫,整个村东头的雄鸡也跟着叫了起来,天蒙蒙地亮了起来。刘秀看到能赶路了,就慌忙动身,骑上战马,一溜烟地逃跑了,天明赶到了南阳。。村西头的雄鸡直到一个时辰之后才开始啼明。等王莽想起来动身撵刘秀的时候,刘秀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羊血汤救命的传说
刘秀从南阳、驻马店一路逃来,逃到陕县地段,实在是疲惫不堪,饥渴难耐,艰难的来到一户农家门外,眼前突然一黑,一头栽倒。
当时百姓都对篡权的王莽恨之入骨,皇室后裔刘秀深得百姓的爱戴。这户人家就急忙把刘秀帝藏了起来。并把家里仅有的一只羊杀了,熬汤给刘秀补身体。就在羊肉将要煮熟的的时候,王莽的追兵到了,冲到屋里盘问搜查。当那些士兵看到锅里鲜美的羊肉,都一哄而上,把羊肉吃了个广,就连羊汤也一点不剩的全都给喝光了!这才扬长而去,不过刘秀帝总算躲过了一劫,可以短时憩息养伤了。农家没有了羊肉和羊汤招待逃难的刘秀,正在犯愁,突然想起了屋后的半盆羊血,就赶紧拿出来,给刘秀作了一碗羊血汤充饥。
其时刘秀一路逃来,风餐露宿,喝涧水,吃野果,急火攻心加之体内毒素积累,身体极度羸弱。这一大碗羊血汤连吃带喝的下到肚里,顿觉得鲜美无比,神志大增,更重要的是羊血性味咸温,能祛瘀止血、解毒。主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病症。其后的几天里,刘秀在农家
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和调理,待到王莽的官兵再次追来,他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在老乡的掩护下,终于顺利逃脱。
平定了王莽的叛乱登基做皇帝后,刘秀回想起当年一路逃难,对豫西人们的救命之恩一直念念不忘,当然令他难于忘怀的,还有那普天下的美味难比,食补甚于药补的羊血汤。后来汉武帝刘秀曾多次让人打探救命恩人的下落,都无功而返。至于羊血汤,无论宫廷的厨师如何调治,都调不出那当年那无与伦比的美味!
桃王救驾的传说
话说刘秀兵败共城,王莽率兵穷追不舍。刘秀只身一路逃到了沟深林密的八里沟,已是饥渴难耐,筋疲力竭,若不是求生的欲望支撑着他,早就一头栽倒在地了。
刘秀进了山口,便有种异样的感觉。等他过了二仙桥,一股异香扑面而来,一眼望去,只见遍地桃树,一望无尽。时下正是四月天气,桃花纷纷盛开,天地之间仿佛都被这娇艳欲滴的桃红包裹着,恍如仙境。
刘秀看得痴了,但难以忍受的饥渴又袭上心头,令他无心流连美景。他想现在能有个桃子充饥该多好啊,可此时桃花才刚刚开放,哪里会有桃子啊!刘秀不由得长叹了一口气,谁知,这一口气却刮起了一阵旋风。风到处,满树的桃花都随风凋谢,花瓣纷纷扬扬,宛如下了一场桃花雪。眨眼间,只剩下了一片光秃秃的枝干。这时,只见一颗巨大鲜红的桃子出现在远处光秃秃的枝头上,格外醒目。刘秀又惊又喜,跑上去就想摘来充饥。
刘秀的手刚碰到巨桃,却“啊”地一声叫了起来,疼痛难忍。原来巨桃上有一层细绒毛,如同钢针一般,只要碰到,就会被扎得通彻心肺。眼看着巨桃就在眼前却吃不进嘴里,刘秀不由得仰天长叹:
“真是老天绝我啊!”
“你想吃我吗?”这时一个怪怪的声音在刘秀耳边响起。
刘秀一惊,这时声音又响了起来:“你如果给我一个封赏,我就让你吃!”
这回刘秀听清了,说话的竟然是面前的巨桃,惊愕不已,随即又无奈地叹了口气:“我一个逃亡之人,哪里能封赏你什么。”
“谢主龙恩!”刘秀话音刚落,巨桃就从枝头落到了地上,桃身前后摆动,就象在给刘秀磕头谢恩。
刘秀有些懵了,忙说:“我……我可没有给你什么封赏啊。”
巨桃却激动地说:“您不是已经封我为桃王了吗,我都听到了!”
原来刘秀说的“逃亡”被巨桃误听成了“桃王”。
“您只要把我放到桃花湾里,用水一洗,我身上的绒毛就会自动脱落。”巨桃说道,“吃了我保准让您饥渴全消,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听巨桃这么一说,刘秀提着巨桃去了桃花湾边。把巨桃往水中一放,果真,那层钢针般的绒毛就全都脱落了,露出了鲜嫩多汁的果肉。刘秀把巨桃放到嘴边,一股香甜就沁入心脾,咬了一口,只觉得甘甜若饴,顿时疲怠尽消。
刘秀刚把巨桃吃光,王莽就追了上来。王莽胯下骑着一匹“毒龙马”,一眼就看到了桃花湾边的刘秀,狞笑道:“刘秀小儿,看你还
往哪里逃!”
刘秀没想到王莽追来的这么快,顿时惊慌失色,他把嘴里的桃核往水里一吐,只听“倏”地一声,桃核从中间分开,变成了一叶桃核舟。刘秀来不及多想,跳上桃核舟,划着水就想逃走,可桃核舟只在原地打转,并不前进。王莽看得哈哈大笑,手一挥,手下的军卒上来就要捉拿刘秀。
刘秀急得一声大喊:“桃王桃王,速速救驾!”话音刚落,就见漂浮在水面上的绒毛突然间变成了成千上万条小鱼,聚拢到桃核舟下,架起桃核舟,迎着溪水就逆流而上。刘秀只听得耳旁呼呼风声,桃核舟如同离弦之箭,把王莽的追兵甩在了身后。
岸上的王莽傻了,眼看着手到擒来的刘秀一眨眼就不见了踪影,气得暴跳如雷,一拍胯下的毒龙马,毒龙马便化成一股黑云,把王莽送上了身前高达百丈的“棺材峰”。王莽登高俯瞰,只见刘秀乘坐的桃核舟已经过了山神庙,越走越远。王莽又急又气,抓过一把石子,念动咒语,口中喊声:“去!”只见细小的石子顿时都变作了斗大的巨石,飞蝗般地向刘秀砸去。巨石如雨点般从天而降,刘秀吓得缩成一团,但桃核舟就象长了眼睛,在溪流中闪展腾挪,巨石根本砸不到它,全都落入了溪流之中。
至今在八里沟的溪流中仍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巨石,据说就是当年王莽砸刘秀时落下的。
喊山救驾被封汉山的传说
灵宝的汉山原为喊山,相传真武大帝从山西中条山跨过黄河,在此落脚,其母亲喊他回去继位,这里四山齐应,而名“喊山”。到了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堵于喊山一百道山岔中,王莽率兵搜遍了九
十九道山岔,没有发现被大雾笼罩的那道山岔。刘秀死里逃生,登基后感念喊山的救驾之功,便御封喊山为汉山。
汉山在灵宝县境内,自然风景如画,植被保护完好,山高峰奇,云海飘渺,茫林翡翠,悬崖多姿,珍禽异兽出没其间。汉山上的宫殿、寺庙等宗教建筑有30多处。汉山传说唐时儒、佛、道三教并立,名胜古迹众多,素有“七寺八庵九道观,四十里竹林不见天”之美誉,真武大帝的“仙人脚”、鲁班建造的“祖师庙”、诸葛亮临风对弈处、杨四郎奉旨灭佛地等至今留有印迹,“三皇洞”、“三官洞”、“玉皇阁”、“祈雨潭”等古迹保存完好,“一线天”、“通天梯”、“五乳峰”、“吊夫崖”和“汉山石虎”等自然景观惟妙惟肖,“斩龙脉”、“照妖镜”等传说故事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汉山景区内的老鸦岔峰脑海拔2413.8米,为河南省最高峰。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光武祠,位于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面积2万平方米,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
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四绝: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其二,一园千柏,国内仅有。
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其三,柏体杏质,乔木佳品。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其四,汉陵晓烟,奇妙景观。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陵内古柏因年代久远,还形成了 “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光武帝陵千百年来为观者称奇而乐道,对研究我国帝王陵寝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一九六三年,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一年六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