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为什么有教不好的学生

为什么有教不好的学生

来源:爱go旅游网
为什么有“教不会”的学生

中国人喜欢忽悠人。忽悠自己还不够,还要忽悠别人,以至于不忽悠到全民族集体无意识呈现疯狂状态

绝不罢休。教育上的“忽悠”更是登峰造极。

比如那句让基层教师苦不堪言的名言: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对陈鹤琴老先生是很尊重的。我甚至也理解他说这句话的期待。我也相信孔子的谆

谆教导,十五有志于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人是终生成长的。可是,如果割裂背景,把一句话单列出来,这往往会成为语言表达的闹剧。的惨剧多半因此而造成。陈鹤琴先生的名言被曲解也成为必然。

到底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我想,最有发言权的是广大一线教师。 回答简单之至:那是绝对的!而且数量还不小。 要说原因,也很简单。

人一辈子都在受教育——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社会对人的教育是不讲道理的,是浸濡式的。这种教育可

以称为“大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种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你不接受也得接受。你在家里不听话,学校有办法收拾你。家庭和学校都没有办法了,社会这个老师拿你绝对有办法。社会这个老师铁面无私,就算你是颗铜豌豆,也得把你磨出汁来。而且这个老师不需要任何理念,莫说体罚,她连嘴唇都不需要动一动。她站在那儿,眼睛都不睁,就把所有“学生”都收拾得服服帖帖。你敢不服管?那你只有死路一条!在她那儿,不讲尊重不讲容错,只有一个词语——担当。自己对自己负责。就这么简单!

可以证明的例子多不胜数。最典型的算我哥哥那一类的。他13岁就被学校开除了。哥哥小时候太淘。

不知道为什么,相同的教育,我从来就是个乖乖女,但哥哥却成为了不良少年(现在分析起来,是因为交友不慎的原因)。父母拿他没有办法。幸运的是他在在中学遇到了一位很受他尊重的老师刘树君老师。刘老师当时已近退休,非常善良极有权威,连哥哥这样的顽皮孩子也服她管。但这并没有阻挡哥哥继续变坏。哥哥无数次主动跪在刘老师面前忏悔,声泪俱下诚心之至。但好像有个鬼在冥冥之中牵着哥哥走向地狱。父母和刘老师的努力最后付诸东流,哥哥还是被学校开除了。

哥哥13岁开始浪迹社会。其经历之惊险,所有的黑帮电影的描述都不为过。我在《哥哥大婚》的

博文中写过一些事。如今哥哥41岁了,你若见到他,根本想像不出他曾经是个社会的危险分子。社会用了30年的时间把他改造为了合格公民——虽然代价沉重,但无论如何,最后还是以社会这个老师的成功告终了。

这就是大教育。我们说人的终生成长,其实更是针对这个教育而言的。 而学校教育呢?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她们乃是基础教育,是典型的“小教育”。 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看法。

首先,这个教育是有时间和空间的。

就以我这位初中教师举例。首先,孩子在我手里就只有三年。很重要,但很短暂。孩子来之前就已经不

是一张白纸了,三年后必将离我而去。不管我多么努力,不管我的教育方法有多么得当,其实我都很难真正界定我的影响力是正面还是负面是短暂还是长远。这必须得孩子离开我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检验。

运气好碰到听话的孩子,那自然是风行水上自可以唱着爱的高歌乘风破浪。如果运气偏点儿遇到像我哥哥那样的“铜豌豆”,你就能否定刘树君老师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吗?生命的成长自有他自己的规律。教师,确实是一个人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但也实在不过是渺小的人物。过于强调教师的神圣伟大有害无异。我以为,哥哥最后变成好人的原因中刘老师必占很大的比率(因为哥哥到现在还念叨着她的好呢),但是,就中学的评价机制而言,可能只会记住在刘老师手里曾经出了坏学生被开除过学生,不会有人承认她的教育效果在二三十年后才真正发挥了效力。

基础教育的年段注定了她天生就是短视的小教育。 其次,应试教育的评价系统决定了中学教育摆不脱“小教育”的桎梏。

人人生而天才。我还信这句话。如果就连一位弱智儿童舟舟都能成为指挥高手,谁还能说人不能成

就自己呢?问题是,应试教育并不管这一套。他只认分数,只认排名。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名高考状元的背后,那简直是尸横遍野啊!因为评价的单一,中国孩子的成才路径狭窄到了就是一根独木桥。不管你校长和老师们有多么浪漫高远的理想,最后都得乖乖俯首称臣。没有分数,家长不认可,社会不认可,中考高考成绩不佳的学校只能走投无路。中国人都是现实主义者,想反抗但问题是你有反抗的实力吗?你想成为韩寒和比尔盖茨你有那本事吗?此路不通之后大部分普通中国人还得乖乖回到老路上来。有理想的在夹缝中戴着镣铐跳跳舞,懒得理想的那就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赤裸裸的亮出分数这把尚方宝剑。但问题是,有第一名就有最后一名,前进一个学生就必然后退一个学生。中学教育就永远在这个怪圈里打转——永远不可能彻底超脱。教师瞬间的快乐其实不过是自欺欺人。重点中学的胜利,不过是踏在普通中学的尸体上曛曛然自我陶醉和自我麻醉罢了。某些教师的胜利不过

是以其他教师的失败为基座建立起来的虚幻的空中楼阁罢了。应试,非常成功地让老师和老师、学校和学校之间天然成为敌人,让他们互相仇视然后自相残杀兵不血刃。

以“分数”为教育目标,那就必然有教不好的学生。你敢说不是这样吗?

最后,人的基本特质决定了不可能都被教好。这不仅和教育目标有关,也和社会职能的不完善有关。 我是相信多元智能的。我天生就对语言文字较为敏感,而对数学很发怵。我中小学阶段遇到的数学老师

都是很优秀的,我也很爱他们。但最后我还是没有学好数学。我一点儿不怪老师们,也不怪自己——我们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了,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承认自己就是一个数学弱智并不让我自卑。我的幸运在于我喜欢教语文。而这个理想非常卑微,自己稍微努努力,社会也有条件成全我的这个理想,所以现在我很幸福。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 纵观许多大名人,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特长的,可能在其他方面就有问题:钱三强考清华时除了“国学”拿

了满分,其他学科加起来不足50分,清华照录不误;钱中书考清华时除英文拿了满分,数学是零分,清华也照录不误。比较起来,我们现在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乏力多了。因材施教不仅成为了“因分施教”,普通家庭,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家庭根本没有能力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多元智能”。

因为无视多元智能的存在,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办法真正谈尊重个性发展潜力而只可能是大棚植物强

行施工。最后的结果不过两种:一是齐刷刷地似乎都长得很好,吃进嘴里才知道味道全变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是这么来的吧?一刀切的应试教育对中国人缺乏创造力肯定是难逃其咎的。就算高考升学率逐年上升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二是赶鸭子上架的一厢情愿的教学迅速造成了大批厌学的学生和厌教的老师。“教不好”成为自然而然且恶性循环。

网友“花开的声音”在我的博文《惩罚的缺失是教育不可承受之重》后面留言,说得非常到位:

社会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可是教育却要麻醉自己,只有好学生,没有差学生,差学生一定要说成“待

优生”。有的人一辈子不学无术,寄生社会;也有的人走上犯罪道理,以“进宫”为资本,一辈子危害社会:“待优”恐怕一辈子也待不成。

十三四岁的孩子已不同于几十年前,他们今天交通方便、信息灵通、认知能力强,当他们看到不学无术之人坑蒙拐骗偷获得利益时,看到有人凭借暴力横行霸道掌控市场时,看到一个个昏官贪官天文数字的肮脏交易时,老师的道德说教是多么的苍白无力。

教好每一个学生只是理想,理想的最大作用是让更多的学生在学校获得幸福的生活,更多的人终归不是全部。总有一撮学生,他们摆脱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能走上邪路。这样的青少年,应该早点惩罚,不能让“癌细胞”扩散,成为无法拯救的社会毒瘤。

好似不同年龄的人都会患病一样,孩子并不是免疫体。对那些患了重病或者可能患重病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能给予一剂猛药呢?药虽苦,却利于治病。

这个问题,还是“社会”这个老师看得清楚。如果教育能够解决所有人成长的矛盾,那国家就只办学校好了,还要监狱和公检法干什么?主义虽好,但毕竟落不到地上。美国女科学家麦克琳·托克81岁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这话很诗意。换个说法,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我是一朵终生成长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学校开放。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对学校教育求全责备呢?

说这些并不是帮老师们推脱责任。只是觉得,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老师真的都很努力,但社会对老师们的要求真的太高甚而至于太苛刻了。对基础教育界,还是多些同情和悲悯吧!

惩罚的缺失是中国教育不可承受之重

现在做教师之让人纠结,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

前些年教育部颁发文件,赋予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力”。当时大哗。老师们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 网络上有许多段子,虽然比较偏激,但还是从某种角度揭示出了教师社会地位的尴尬和弱势。

教师像把盐,吃着有点咸; 家家离不了,就是不值钱。

西装革履看似高贵,其实生活极其琐碎; 为了生活操心受累,鞍前马后终日疲惫; 家长投诉照死赔罪,点头哈腰就差下跪; 日不能息夜不能寐,校长一叫立即到位; 一年到头奔波劳累,劳动法规统统作废; 身心憔悴暗自流泪,屁大的事反复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工资不高还得交税; 走亲访友自惭形秽,抛家舍业愧对长辈; 人在其中方知其味,教师哪有社会地位?

疯疯傻傻还自我陶醉!

下边这篇作文现在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虽然也略显偏激,但其中所暴露出来的社会现实及其教育导向,真的让人心寒。

一则学生日记(新河中学)

最近看到老师怕学生,心里就解气,尤其看到那么多的老师都怕学生,就更解气。

现在教育都产业化了,我们成了消费者,教师就自然是服务者了。我们是来接受你的服务的,不是来受你的气的。哪有服务员打消费者的啊,只有消费者难服务员的。我们现在是上帝,教师自然就是奴隶了。 我们在家里是小皇帝,这大家都知道,凭什么让我们到学校去受你老师的气?在家里我们说什么是什么,没人敢动我们一下,到外边受了气,回到家里我的父母就告诉过我,以后谁再欺负你,你别怕他。我看这几个学生没有打他的老师,那是老师的造化。他够幸运的了,没有遇到我。

我曾经打过一个老师,我上课的时候看小说,她不让看,要没收,我不给,她夺我的,我踹了她一脚,她去一边哭去了,后来班主任要让我向她道歉,写检查,我不写,他不让我进教室。我凭什么不进?我爸到学校一闹,他乖乖地让我进了教室,也没有向那个老师道歉。后来那个老师嫌丢人,不当老师,走了。

我们老师,家长、学校领导、社会都在给我们撑腰,我们怕什么啊。我们每天要玩,他们不让,非要让我们学习那些乏味的知识,还说什么以后要用,要我们考大学,为祖国出力。我们不上自习,要去网吧,他们还不让。你说我们能和老师处好关系吗?不过我们,他敢说我们,我们就能报复他,每次考试完之后,学校不敢公布我们的个人成绩,怕伤我们的自尊的时候,但是学校敢公布每个老师所带班级的总成绩,敢给老师排队,老师要管我们,我们就不给他参加考试,让他多几个零分;他来动员我们读中职的时候,不管他怎样宣传,诱骗,我们就是不去,让他完不成任务,遭扣绩效工资,看他怕我们。

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怎么怎么有礼貌,遵守这个纪律,那个纪律,和我们在家里和社会上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社会上像老师那样的人能吃得开吗?只有受气的份。父母就经常教育我们要敢打敢拼,网络上也是打打杀杀的,凭什么就让我们安分啊?

不过现在的老师也懂规矩了,不敢说我们什么了,基本上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怕我们。每学期学校要组织我们给老师打分,哪个老师平时管我们多,我们就给他打零分,让他吃不了兜着走,不管我们的,我们可以给他满分。

有些老师还总说我们不好好学习,以后要后悔的。我们才不后悔呢,你看现在考上大学的有几个能念得起的;即使大学毕业了,有几个能就业的?你看现在那些老师来求我们读中职那可怜兮兮的样子,一个月那几个工资还不如农民工干几天临活,这就是他们那时认真读书的下场,还他妈昏头昏脑来骗我们,想把我们也拉下水,还不如我们现在这样自由地玩,早早到社会上闯荡,还能当地痞流氓,多好啊,多自由啊!

在这里我要谢谢所有专家学者制定的《未成年人保》,保护我们这些不想读书的学生,谢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理解,谢谢家长对我们的教育,谢谢各位了。

完全不是夸张,教师早已经成为了高危职业。而在普通中学,学生有多么难教难伺候,长期在重点中学呆着的领导和老师们可能永远不会体验深刻。

我算热爱教育也享受教育的人。我在网上坚持记录发布的几百万字的教育随笔几乎可以说全是阳光幸福的教育经历。但是,我更幸运的是,老天爷很公平,它安排了一段日子让我完整地经历了教育的“黑色恐怖”。我很感恩,因为,正是这些迷茫和痛苦的经历让我从更多的层面和角度看教育和理解教育,让我见识了教育的“真刀真”,让我从教育的浪漫主义者转变为教育的现实主义者。

我的痛苦就在于我发现我失去了管理学生的勇气。

一个人的价值判断是太容易被破坏了。如果你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你的新的自信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你对一切都还陌生, 周围却出现了那么一两个自我感觉太良好而社会地位又较高的家长,只站在自己的立场颐指气使,使你动辄得咎。加上那些极为具有杀伤力的话,诸如“我们这地方就是这样的”等等,你必茫然不知所措,然后拼命反思,拼命否定自己以期望重建新的价值观。这个过程,完成可能成为一个丧失自我的过程。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周围的人都不断地灌输给你,或者传递给你一个信息:你不行,你有问题!你必需改变。

适度的改变是生命的进步,但彻底的失掉自我以迎合环境却是生命的倒退。

可是有时候我们自己的力量太小太微弱,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看不清前方,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于是,失掉自我不可避免。

那段时间,外界的貌似先进的理论把我弄迷糊了。我不敢管学生了。因为,一管,就有家长指责我管得“过多过细”,指责我的理念落后。我不能强调学习,不能强调行为习惯,因为要求这些会让学生和家长压抑,让他们焦虑。不能批评,甚至连表扬也不行——因为表扬一些孩子会伤害了其他孩子和家长??孩子在上课的时候看小说甚至做操进厕所坐公交走路都看你无需引导教育,因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未来的天才。至于孩子不做作业你不能批评你得首先反省是不是因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没有吸引力所以孩子们反感你的作业,你得改进你自己的教学,最好是根本就不要布置作业。至于孩子头发很长衣服很脏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这纯粹是个人爱好。孩子在教室喝饮料吃零食没有关系只要事后他自己收拾好(问题是我们的教室已经成了垃圾堆了啊),孩子把擤鼻涕的卫生纸堆在自己课桌上但那是他自己的桌子碍了别人啥?孩子歪着坐倒着站更不能管,因为孩子身心舒展最重要。自习课你得准许孩子讲话因为他需要释放,“我家”孩子很内向所以好不容易在自习课上“闹”了一回虽然破坏了纪律但闹得珍贵你要保护。至于学习成绩,这些孩子大部分以后都是要出国的你不能用要求中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你让孩子天天坚持长跑更不人性,你得让他们自己选择锻炼方式。你让学生坚持写日记简直是残酷,成人能天天写出日记吗??

我彻底崩溃了。原来我坚守了近二十年的教育的基本准则都是错误的,原来我以前带出的若干个省级优秀集体的方法都是落后的。我陷入了恐怖和迷茫之中。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敢管了。既然家长们如此强势,如此先进,我们这些人微言轻理念落后的小老师敢如何呢?

于是把委屈吞下去吧,对学生和家长退让吧。宽容宽容再宽容,慈悲慈悲再慈悲,只要孩子们不心甘情愿的事都绝不能做。我希望尊重和慈悲能够唤醒孩子的良知:因为尊重了,所以他们就爱学习了,遵守纪律了,锻炼身体了,讲卫生了,有责任感了,有担当精神了??

后果是什么?后果是我迎来了我教育教学生涯的最低潮。我不想重复了,在博文《容错二则》的第二则中我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现在想来都还惊心动魄:没有原则的宽容只可能导致混乱。人性本善也本恶,对于未成年人,严格的管理和温暖的尊重必需并行不悖。任何一面的缺失都是教育的大忌。

而这些年来,我们谈爱心和教育谈得太多太滥了。老师们被忽悠了:似乎只要一有了爱和尊重,任何教育的问题都解决了。社会的偏执导向更是贻害深远,极微小比例的教师体罚行为被无限度地放大,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的要求被上升到了圣人的高度。怪不得现在的学生都津津乐道于“老师怕学生”了。

说实在的,现在的老师还真怕学生怕家长。老师这个饭碗太“泥”了,一个家长折腾一下可能就碎了。小老师们哪里输得起?于是,息事宁人明哲保身成为首选。有点能力的都纷纷往重点中学流动。重点中学学生学习欲望高,管理成本低,教师的尊严略略能保持啊!

除了爱学生和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不能有第二种情感,否则就是不人性、缺乏师德、理念落后。这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学生面前节节退败。不敢惩罚,最后惩罚缺失已经成为了许多学校共有的尴尬。

更可怕的是,为了实现所谓的“师生平等”,以便亲密无间,我们甚至不惜放低身段,降低教师权威,放弃师道尊严,乐于做和事佬,好好先生。殊不知,“水性柔,人们都戏弄之,所以多溺死者;火性烈,人们畏之,所以少有焚死者。”,使人有所畏,也是教育人成长人的一种方式。师生关系就是一种职业关系,过于强调它的神圣性和家庭性有害无异。

爱和尊重是不一样的,溺爱和尊重更不一样。师生平等的要义在于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底线在于尊重学生的人格而非纵容学生的行为。

但尊重学生不等于放任学生,该批评的应该严肃批评,该教育的绝不能心慈手软,必要时甚至要给予适当体罚,当头棒喝,促其猛醒。有了痛苦的教训和疼痛,学生或许才会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所谓“打是疼,骂是爱,急了用脚踹”也并非毫无道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不但训斥过学生,甚至还打过一个孩子的耳光。在他看来,只要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利,可以运用非常手段。杂文家吴非老师,也是如此。在《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一文中,王老师记载了这样两个事例。

一个身高一米八的高材生已经被保送一所名校,但却连续三次故意把大便拉在厕所的过道上。王老师义愤填膺,因为他损害了公共利益,坚决要求他公开道歉;一个宿舍女管理员回家的路上跌倒了,手臂绑了石膏,吊了夹板,第二天又来值班了。因为她平常管女生很凶,女生们幸灾乐祸,有个女生说:“她怎么没摔死?”她的话引起了三四个女生的哄笑。尽管这不是吴非老师的学生,但吴非老师依然拍案而起,痛骂这些学生。他鄙夷地对这名学生说:“她的年纪可以做你的祖母。我为你的这句话感到羞耻。”你必须向她赔礼、道歉。

王老师最后说:“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不敬重崇高,下一代将变得猥琐;如果我们不维护正义,下一代就会丧失羞耻感,如果我们不看重诚信,下一代将以奸诈为荣;如果我们不尊重文明,下一代将会比赛粗野……及时地向学生表明自己的愤怒,也是一种教育。”

而在许多发达国家,教育的惩罚从来不缺失: 韩国:几年前,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日本:日本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

法国:在美国一些地方,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同样是在美国,学生如果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法国: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成员由校长、教务长和该班所有任课老师组成)****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对于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小错误,犯错者将受到节假必须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

英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 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教师体罚学生方面,一些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了具体的要求。例: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必须备有惩罚记录,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打手心时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等。最近又专门制定法律,允许教师以身体接触的方式去惩罚学生。

新加坡:根据新加坡关于体罚学生的《指导原则》规定,在辅导、留校的惩戒方式不能奏效后,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用藤条对违规学生进行体罚,但对象限于男生,部位限于手心和屁股,必须有见证人在场,体罚后写成书面报告,并立刻通知家长。

澳大利亚:在澳洲,有一些公立学校设立了警戒室,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会被叫到警戒室,由专门的教师依照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惩戒,或者被送到农场从事体力劳动,最严重的是开除,如果再不起作用,就会被送到特殊学校。

而我们中国有什么?我们连批评学生也要教育部赋权。 呜乎哀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