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l9卷第1期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1.19 No.1 2008年2月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m Feb.,2008 [旅游教育研究] 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陈钢华,黄远水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擒要]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研究国内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众多的合作模 式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总结了影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选择的若干因素. [关键调]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分类}影响因素 [中圈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1008—6080(2008)01—0154—05 一、研究概述及本文研究的意义 校为了培养符合旅游行业需求以及旅游业国际化趋 国内目前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研究 势的人才而与学校以外的企业、学校、旅游组织等进 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与中外合作办学等领域。在校企 行的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相关的一切合作。而模式是 合作领域上,赵鹏[1]认为旅游高等教育的校企合作不 人认识具体事物、现象或改造世界时,按照规定的相 光是某个院校与某个特定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合作,而 似性抽象出来的分类。因此,高校旅游院校人才培养 应该是面向整个旅游产业的广泛合作;赵鹏[2]分析了 合作模式是指,旅游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其他单 旅游院校校企合作的症结,并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模式 位开展合作时所具有的独特的方式、方法,是关于如 和机制;董鸿安,徐春红Is]论证了旅游院校校企合作 何开展合作的最为简要、精辟的表述。 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方式。在中外合作办 (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分类 学领域,彭青[4 ]以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为例,深入 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按其合作对象可以 探讨了旅游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 分为“院校——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院校—— 合式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实践 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旅游组织——院校”人才 性、合作性很强的行业,因此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必 培养合作模式、多方参与综合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须坚持合作式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分别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模式的类型众多,需要详细 1.“院校——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分类以便从中选择。同时由于每所旅游院校在办学历 “院校——企业”人才培养合作,是目前最为流行 史、办学理念、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培养目标、办学质 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之一,是指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 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影响 之间展开的人才培养合作。该类模式形式多样,按旅 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选择的因素,以便旅游院 游院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内容,可以分为: 校结合自身特色,选择合适的模式,这也是本研究的 (1)“订单式”合作办学,是指旅游院校完全按照 目的与意义所在。 旅游企业的要求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旅游企业与旅游 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分类 院校签署订单式培养的协议,旅游院校完全按照旅游 (一)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概念的界定 企业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旅游企业则给与实践教 本文所指旅游院校,包括独立建制、专门的旅游 学上的协助,旅游院校学生毕业后赴旅游企业就 高等院校,以及设立旅游学院或开设旅游专业的高等 业L6]。这类合作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对旅游企业 院校。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通常来说是指,旅游院 而言,按照企业需要从实践能力和理论修养方面培养 [收稿日期]2007-O1—18 [作者简介]陈钢华(1985一),男.湖南新化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O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旅游开发规划}黄远水 (1964一),男,福建厦门人,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旅游开发规划. 15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专业人才,节省招聘等成本;对旅游院校而言,有效解 决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此类培养模式的主 要任务主要是:双方签署培养协议,旅游院校适时、适 当地调整教学计划,修改教学课程、方式等,以适应旅 游企业的要求;旅游企业则提供必要的实践岗位和相 应的技能培训等,以便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旅游企业工 作。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宁波 慈城金源集团、浙仑海外旅行社、浙江开元旅业集团 等合作开设的“金源班”和“开元班”等 ]。 (2)“企业——院校”互助式合作,是指合作双方 是互助的,旅游院校给旅游企业提供智力、劳动力上 的支持,而旅游企业则为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岗 位、实践教育等。此类模式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与旅游 企业的长期合作、交流,以了解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 要求与需求,从而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授课内容、方式 等,以互惠互利。这类型培养合作模式的主要任务是 要培养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人才,具体分类如下: 1)校外生产实习模式。①按照实习时段的分布, 可以分为“学工交替”模式和“完全实习”模式,前者指 旅游院校把整个学期分割成以学校学习和旅游企业 实习交替开展的过程,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协商,以 实践教育为中心,但不完全搁置学校的正常教育;后 者指旅游院校安排一段时间,暂停学校学习,赴旅游 企业进行顶岗式实习,但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会 分别开展动员与培训、指导与反馈、总结与提升等工 作,如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校外生 产实习进行的管理[ 。②从院校对实习的管理与安排 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学校统筹安排模式”、“学校统筹 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模式”和“学生完全自主实习 模式”3类[引。⑧按照实习内容和进度,可以分为“阶 梯式实习模式”[ 、“直接顶岗实习模式”,前者主要分 为认知性实习、上岗实习和顶岗实习3个阶梯式步 骤,而后者主要指那些“上手快”的学生赴旅游企业直 接顶岗实习。 2)聘请旅游企业高层作为导师。该模式逐渐受到 旅游院校的青睐,如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目前在聘的来 自旅游企业的客座正副教授、讲师达4O多人。 3)邀请校外企业高层参加的交流会、座谈会。这 类模式主要是增加旅游专业学生与旅游企业之间的 沟通,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类模式在全国 较为普遍。 4)由旅游院校面向旅游企业举办各类学历班、培 训班和讲座。该模式目前也较为流行,且反响较好,如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与深圳华侨城有限公司联合 举办的华侨城旅游讲习所就定期开展内部培训活动, 培养旅游专业人才。 2.“院校——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院校——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是指合作的旅游 院校双方通过合作、互助,取长补短,达到双赢的效 果。根据双方合作的内容,“院校——院校”人才培养 合作模式,可以划分如下。 (1)合作办学,是指合作院校双方按照相关法律 法规,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设立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 开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活动。其主要目标在于实现院 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自身人才培养的突破。此类 模式的任务,因分类不同而各异,按合作对象可以分 为:①中外合作办学,已有学者广泛关注并探讨过,如 英国晤士河谷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开展的合作项目①。②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 如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与香港理工大 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开办的“酒店及旅游业管理硕 士学位”课程合作项目。⑧内地院校之间的合作办学。 (2)交流合作,指合作的双方建立的是一种交流 式的合作关系,不设立合作办学机构或合作办学项 目,主要采取交换学生、交换实习生、互派教师、访问 学者、学术讲座、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方式,主 要目标是拓展学生、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此类模式按 其合作交流对象,可以分为:①中外交流合作,目前已 经受到国内旅游院校的广泛采纳,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如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与泰国庄甲盛叻察帕大学、 博仁大学开展互派实习生项目。②内地与港澳台地区 旅游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如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开展的共同培 养研究生、交换本科生等项目。③内地高校之间的交 流合作,典型的案例有华侨大学开设的旅游管理高校 师资学位班,及聘请外校学者担任硕士、博士生导师 等。 3.“院校——旅游组织”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旅游组织,一般可以分为国际旅游组织和国内旅 游组织两类,由于其在行业管理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逐渐成为旅游院校选择人才培养合作对象时的“新 宠”。根据旅游院校所选的合作对象,“院校——旅游 组织”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可以作如下划分。 (1)“国际旅游组织——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 式,是指院校与国际旅游组织为了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而开展的培养合作。这类模式主要的特点是国际旅游 组织对旅游院校的协助更多。如世界旅游组织与桂林 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的合作项目,即由世界旅游组 15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织为该校相关专业设计教学大纲、提供远程网络咨 询,并接纳1o位教师到欧洲著名酒店管理学院进修 学习,支持校方用汉语和英语对酒店管理系等授课; 而桂林旅专则努力扩大其在东南亚地区生源。 (2)“国内旅游组织——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 式,是指院校与国内旅游组织为了共同培养专业人才 而开展的培养合作。我国的旅游组织可以为旅游行政 组织、旅游行业组织和旅游教育与学术组织3类。目 前与旅游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的最主要的是旅游 行政组织,即各级旅游行政部门。目前,主要的培养模 式有:①由旅游院校面向旅游行政部门举办各类培训 班、学历班、讲座等,为政府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协助 培养专业人才,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当地旅游局 合作,承办呼伦贝尔市饭店管理人员培训班;华侨大 学旅游学院面向福建龙岩市各级旅游行政部门主要 干部开设旅游培训班,吉林省旅游局与吉林大学外语 学院联合组织韩语导游强化培训班等。②旅游行政部 门向旅游院校提供实习岗位和专业培训,典型案例有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分别与黄山市、桂林市政府签署协 议,在两市建立旅游专业实习基地。 4.“多方参与综合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多方参与综合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指参与人才 培养的合作方广泛,有旅游企业、旅游院校、旅游组织 等,有的还是中外合作,且合作内容较为多样,涉及上 述3种模式中许多内容,如生产实习、共同制订教学 计划、互派学生、举办研讨班、政府提供正常的财政补 贴及进修费用等。此类模式目前在国内比较少见,主 要目标是通过国内外旅游相关组织的通力协作,培养 全方位的综合性人才。较为典型的有前文所述的广州 大学中法旅游学院[4ls],其理事会的参与方有14个, 涉及旅游教育管理部门,如法国教育部、广州市教育 局;旅游高校,如昂热大学、广州大学;旅游行政管理 部门,如法国蔚蓝色海岸地区旅游委员会、广州市旅 游局等;旅游企业,如雅高集团、广州花园酒店。此外,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英国萨里大学服务管理学院及 辽宁省旅游局合作,举办星级饭店总经理研讨班,也 是较为典型的案例。 三、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影响因 素 影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选择的因素是 多样的,总结起来有以下6点。 (一)培养机构设置 1.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机构设置类型 】56 目前,我国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机构设置主要存 在以下几种类型: (1)独立建制的旅游高等院校,地位相当于大学, 如桂林旅游高等学校(正筹办桂林旅游学院)、北京第 二外国语学院等。我国最早建立的旅游高等学校一上 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已并入上海师范大学。 (2)综合性大学下设的旅游学院,指的是综合性 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不具有独立性,如中山大学旅 游学院、华侨大学旅游学院等。 (3)二级学院下设的旅游系,根据其所处二级学 院的学科背景可以分为:①经济、管理类相关学院下 设旅游系,如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系、南开大学商 学院旅游系等;②人文、社科类相关学院下设旅游系, 如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等;③地理、环境相关类 学院下设旅游系,如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 院旅游系等。④历史、文化类相关学院下设旅游系,如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系等。 (4)隶属其他学院、系的旅游管理专业,该学校没 有单独的旅游学院、旅游系,只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如 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旅游管理专业等。 2.人才培养机构对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选择的影 响 (1)人才培养机构的设置所反映出的学科地位影 响合作模式的选择 、 有的高校的旅游学科地位较高,发展成熟、齐全, 成立了旅游学院,开设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如会 展;有的高校仅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而已。旅游学科 的地位会影响合作模式的选择,如单一旅游管理专业 很难有实力(经费支持、教学资源、知名度等)选择中 外合作办学模式,而专攻旅游教育的院系则有能力选 择更多的模式。 (2)人才培养机构的设置所反映出的学科背景影 响合作对象的选择 人如其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的机构也类似。培 养机构的名称给人第一印象,主要反映了其开展旅游 教育的学科背景,如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 院,让人很容易想起其旅游管理专业的地理、环境学 科背景,而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则很容易让人联想 到其人才培养的餐饮、食品等学科背景。人才培养机 构的设置所反映出的学科背景影响合作对象的选择, 在资源环境、规划等学科上具有优势的旅游院校,一 般而言更多地选择环境、规划类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合 作对象,而主攻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的旅游院校,则更 倾向于选择酒店、餐厅作为合作对象。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办学理念 “理念是一个具有能反映一类事物每个个体或一 类现象每种个别现象共性之能力的普遍概念,具体说 它是诸理性认识及其成果的集大成。”[1o]办学理念则 是“学校发展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 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构建起来的学校教育 哲学”[¨]。因此,旅游院校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其人才 培养合作模式的选择。如华侨大学旅游学院在学校 “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始终坚持 “面向海内外、面向企事业,校企结合、广泛交流”的开 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办学层次 目前全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已经建立起了具有高 职(高专)、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 系。不同的办学层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从而采取 不同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以校外生产实习为例,高 职(高专)学生实习主要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本科生 实习则为实践教育和理论教育兼具,研究生的实习则 更加注重实地调研、参与管理、提供决策咨询等,以实 践为基础注重理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四)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学校在国家总的教育目的指导 下,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社会需要,对所要 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规定”D2]。旅游 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会直接影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 的合作模式的选择,例如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紧密交流合作,甚至是采用“订 单式”的培养模式,而培养国际性旅游专业人才则需 要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力度,甚至是选择中外合作 办学模式。 (五)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影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选 择的另一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办学区位条件、办学 历史、办学师资条件、办学基础设施等方面。其中办学 区位条件、办学历史对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 注释: ①资料来源:本文所涉及学投的网站.下同. 参考文献: [1]赵鹂,汤利毕.努力实现旅游院投“忮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 的新突破[J].旅瓣学刊 2004,(s1):12-1 4. [2]赵鸸,汤利毕.旅游高等院投投企合作机制研究一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 院为例[J3.旅游学刊、2005 (s1,:72-76. [3] 董鸿安.徐軎红、投企合作,培养行业满意的人才[J].职教论坛.2004. (4).45—46. 选择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1)办学区位条件。办学区位条件是指旅游院校 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尤其是指所在地的 旅游发展状况。目前国内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比较成熟 的院校基本上都位于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如国内第 一所旅游高等院校——上海旅专、桂林旅专、中国旅 游学院(北京)、云南大学(昆明)、南开大学(天津)、浙 江大学(杭州)、中山大学(广州)、华侨大学(泉州)、西 北大学(西安)等。办学区位条件,主要影响人才培养 合作模式的选择,如地处偏远地区的旅游院校很难受 到国外旅游办学机构的青睐,而处于旅游发展水平较 低地区的旅游院校在合作对象选择上也颇感不易。 (2)办学历史。办学历史是指旅游院校培养旅游 专业人才所走过的历程,也是影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 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如目前国内知名的旅游院 校,都设立较早,是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而成长的, 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在产业 界、学术界都有较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这些正是 开展校一企合作、校一校合作等的重要基础。 (六)办学质量与声誉 办学质量一方面是检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指 标,另一方面也是影响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选择的重要 因素。办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旅游院校的声誉,且其 主要由人才的使用单位来衡量。旅游企业、事业单位对 旅游院校毕业生的认可与好评程度反映了旅游院校的 办学质量与声誉,也成为旅游企事业单位选择合作对 象的重要参考指标;旅游院校的办学质量与声誉同样 也会影响其他旅游院校在选择合作对象时的决策。 四、结论 从上论述可知,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所必需坚持的 合作模式可以分成很多类型,每种类型有其具体的实 施条件。影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因素是多 样的,各因素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因此,每家旅游院 校都必须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寻找合适的人才培 养合作模式。 [4]彭青,谢旭东,程露悬.改革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 [J3.旅游学刊.2003.ts1,:155—158. [53彭青,程露悬.旅游高等教育整合型国际合作模式的探讨[J3.广州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ooi.(5,:82—85. [63舒卫英.。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一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 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38—40. 15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 叶新才,黄远水.旅游景区生产实习管理研究一以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为例 口].旅游学刊,2005,(S1);I54—157.  [8] 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4,(S1):94—96. [1O] 眭依凡.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6 [1I] 郭元样.论学佼的办学理念[J] 教育科学论坛,2006,(4):5. [123 倍垦.关于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黑龙江教育.2006. (6):45—47. J]. [9] 林智理,郭敏龙,林祯.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实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台州学院学报,2006,‘2);154—157.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operative Cultivating Models for Tourism College Students CHEN Gang—hua,HUANG Yuan—shui (College of Tourism,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362021,China) Abstract:It is vitally important for the tourism colleges to cooperate with outside organiz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numerous cooperative cultivating models,classifies the cooperative cultivating models in the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and summari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choosing from those models. Key words:classification;influencing factors;cooperative cultivating models;tourism colleges [责任编辑:谌世龙] (上接第153页) 2003;5. [23] 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4] 尹贻梅.刘志高.旅游产业集群存在的条件及效应探讨口].地理与地理 信息抖学,20t)6,22(6);98—102. [25] 鲁明勇,王兆峰 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J].载:中国产 业集群‘第四辑)[A].颞强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2006;95—101.  [263 张建春.旅游产业集群探析D].商业研究,2006.(15);l47—149.[27] 张梦 以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J].财经抖学,2005,(6);186 l9O. 一[28] 庄军.论旅游产业集群的系统槊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6(4):U—l5. [29] 张梦.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一以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为例 [】].旅游学刊,2006,21(2):36—4O. [3O] 聂献忠,张挺,刘泽华,章怖河.我国主题旅游集群的成长及其空间特征 研究[J].人文地理,20t)5,20(4);65--68. A Summary about Research of Tourism Industrial Cluster at Home and Abroad YANG Wei—rong (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of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is a kind of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cluster research tourism phenomenon.With the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gradually mature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 tourism special clus— ter,foreign scholars started to study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from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late 1 990s.In recent years,Chi— nese scholars who research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s have been increasing.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study carried out the summary and the outlook. Key words:tourism industry cluster;key point of study;summary;outlook [责任编辑:连云凯] 1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