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煤矿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煤矿构建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实施方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构建、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为了进一步推进集团公司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努力推进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排查自治,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集团公司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有序开展,成立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安检部、生产技术部、地测部、通风部、机电部、信息中心、总调度室等部室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检部,安检部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三、标准依据

1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2、《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 3、《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政发【2017】1号;

4、《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发【2016】113号;

5、《山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的通知》晋安办发【2017】42号;

6、《关于全市煤矿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朔煤发【2017】174号)。

四、各煤矿辨识评估

(一)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 1、全面辨识生产区域安全风险

(1)辨识范围。应涉及矿井井上下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职业危害、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风险根源点。

(2)辨识依据。以《年度采掘计划》为基础,结合《重大危险源辨识报告》。

(3)辨识排查方法。①按事故类型排查;②按专业工种排查;③按业务流程排查;④按部门或场所排查;⑤按相关标准排查。

2、评定安全风险

2

⑴作业风险分类。各专业组对本专业涉及范围内进行分析,对辨识出来的作业安全风险进行评定,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重点对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机电及运输系统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⑵安全风险等级划分。采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中的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进行评价,各矿由矿领导牵头,各层级安管人员、技术骨干组成风险评估小组,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特征、损害程度等技术指标,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估,D―危险性分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其简化公式是:D=LEC;风险分值共分为四级,低风险(蓝色)、一般风险(黄色)、中等风险(橙色)、重大风险(红色)。

3、风险管控措施

(1)明确管控措施。依照风险类别和等级,将四级风险点由大到小一一对应管控层级(矿级、科队级、班组级、岗位级),由各层级组织人员,落实具体的责任人、确立具体的管控措施。

3

(2)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

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完善各矿井安全风险数据库,在系统、作业流程出现变化或较大调整时,及时对新增安全风险做出评级,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3)风险公告警示

各部室督促各矿通过制作可视化图板、岗位设置告知卡,将科队(专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建档备查,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并抄送安检科,由安检科统一制作场所(岗位)告知牌;让所有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岗位,配置现场应急器材等。

(二)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1、健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按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和《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设指南》要求,完善原有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制定隐患分级管控标准,在管理制度层面确保隐患排查工作责任明确、全程闭环管理。

2、排查消除隐患

针对各个风险点可能形成的隐患,制定隐患分级清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设备设施排查范围、治理标准,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

4

3、重大隐患挂牌督办

按照《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判定标准》的要求,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由各矿矿长督办,按“五落实”原则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三)深化信息化建设

将全面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标准体系,利用监管信息平台,使“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过程和应用更加精准、有效,矿井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五、职责分工

1、总经理全面负责集团公司“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工作,确保管理机构健全、安全投入到位、风险预控有效、隐患治理及时。

2、安全副总经理直接负责“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并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分析存在的风险,监督治理方案以及相应的实施工作;监督隐患的整改、防范措施、资金、 期限的落实和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负责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组织、开展、协调、监督、考核、总结工作。

3、其它副总经理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及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4、安检部具体负责集团公司“双重预防机制”的监督检查和资料收集,负责监督各矿风险管控体系建设落实工作。

5、各煤矿矿长负责本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起

5

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风险管控治理机制;按照风险管控制度开展风险分析,定期组织风险分析,收集各科队安全风险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科室绘制安全风险分布图,核定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应急管理、特殊作业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和明确管控措施。

6、各矿安全矿长负责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负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负责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落实工作,具体包括安全隐患管理制度的制定,建立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队组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7、各煤矿分管副矿长负责各专业方面风险点的排查、风险点统计、确定风险等级,明确管控措施。按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开展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分析存在的隐患,监督隐患治理方案的实施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做好宣传引导。各矿要坚持宣传先行。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条幅、LED电子屏等方式积极进行宣传,加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

2、强化工作推动。各分管副矿长要针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范围,推动开展本专业隐患排查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限和标准要求全部完

6

成。

3、注重联动配合。各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要做到“四个结合”,要与落实主体责任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结合,与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密切配合。

4、严格考核问责。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督导考核,各矿成立以负责人为组长的督导考核组,要认真总结建设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工作纳入各矿安全生产工作,以促进其有效运行。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