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设计人 初中语文 单勇(大丰市新丰初级中学) 一、 知识与技能: 课题 时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13年3月14日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进行诗歌朗读训练,把握诗歌的节奏。 2、通过揣摩、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理清诗歌思路,了解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探究,体悟诗歌的主题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学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难点:把握诗歌节奏,揣摩诗歌的语言。 教师课堂活动 一、 导入:今天我们 学习唐代伟大诗 人杜甫的著名诗倾听 学生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说明 倾听 自我学习,对照 班级交流,教师补充 班级交流,解惑,老师点拨。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篇(板书课题)。 二、读准字音,读通 文意:首先,我们来展 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效果,请同学们自己再次朗读,正音 结合注释自我朗读全 文,注意读准字音。 请个别同学展示朗读,全班其余学生倾听,纠误。(师板书:为„„所,飘转,俄顷„„) 请学生自我阅读说出诗文大意,标注疑惑。 再次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全文,注意正音,节奏。 全班齐读 学生展示,其余纠误 学生代表提问,班级学生交流解答,解惑。 1
教师课堂活动 学生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说明 三、感知概括文意: 邀请同学们结合书下 教 倾听,朗读,思考 注释,已经了解的背景。那么,因安史之乱而背 井离乡的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盖了一间草堂,其实也就是草屋一间,是否自此就可以安居乐业了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全文2遍,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通过朋友的帮助,杜甫是否就过上了太平日子了呢? 倾听,朗读后独立思考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代表记录、回答 小组交流合作,代表展示,班级交流,确定文意 下面请小组结合,概括小组交流,合作,代表记录、 作者经历了哪些遭遇? 发言 教师补充要求:请用4代表发言展示成果,班级交 字短语概括,小组讨论,流,汇总,确定 由你们的代表发言展示 成果。 小组展示(教师板书) 遇 四、体悟主旨、评价 人物: 教师小结:封建社会, 战乱频繁,最终受苦受倾听朗读,思考 独立思考, 难的还是百姓,正像一首元曲里所写的那样“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诗人是否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了呢?
2
教师课堂活动 1请同学们一起再次朗学生课堂活动 学生朗读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说明 朗读,思考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读最后一节,思考,诗人还想了些什么? 2杜甫只是因为自己屋漏连夜雨的悲惨生活而写这首诗吗? 联系全文,思考,回答,班级班级交流 大组交流。 学生评价总结: (不是的,我们在第四节发现了答案,下面我关心民间疾苦,无私为民请们齐读第四节,思考这愿,舍己为人,推己及人,思 想崇高,胸襟宽广。 个问题。) 3杜甫的诗歌真实反映 历史现实,被敬称为诗 史,为何杜甫本人能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评价 杜甫他是个怎样的人? 倾听,思考,补充。 小结: 诗人之所以伟大,不仅 班级总结。学生代表是因为他的诗歌反映了 或教师总结,教师点历史,更因为他心怀黎 民,心忧天下,所以才 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 朱德参观杜甫草堂后做 了这样的题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我们但愿杜甫草堂长留人世,杜甫诗篇的光芒永照千秋。 拨。 独立完成 五、回顾知识、巩固 延伸 课堂练习(课后巩固)查找资料,背诵积累。 1回想所学的杜甫的诗歌,尤其是反映安史之 乱生活现实的诗歌抄写在作业本上不少于2首
3
教师课堂活动 (《春望》,《登岳阳学生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说明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楼》《望岳》) 2像杜甫一样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古代仁人志士还有很多,尤其是他们都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请同学们积累2作者和出处。 句以上,并说出(标注) 独立完成 合作交流 六、作业布置: 1当堂(课后)背诵全诗。 2抄译全诗,疑问处请教注释、字典,同学老师。 独立完成 合作交流
4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