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桥 粱・ 铁路常用跨度混凝土简支T梁横向加固方法的研究 马 林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以32 m及以下既有铁路混凝土简支T梁为研究对象,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分析,结合以往提速加固设计经验,对影响 双片式T梁横向刚度的主要因素、横隔板加固、增设水平板、加 2.2部分标准梁存在设计缺陷 由于历史原因,早期标准梁的设计中忽视结构的 长期使用性能,造成既有线梁使用过程中出现大量耐 宽桥面板和增加梁中心距等方面进行理论计算分析,研究提高 T粱横向刚度、减小横向振幅的合理布置形式,提出满足200 km/h行车要求的加固方案,并在运营线路上进行实桥加固及 试验.检验加固效果。 关键词:铁路混凝土T梁;横向加固;理论分析 中图分类号:U445.7 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2954(2008)01—0043—05 1 概述 我国铁路运营线路上的混凝土桥梁共计l2万余 孔,绝大部分采用分片式混凝土预制T梁(以下简称 “T梁”)。由于当时设计标准普遍偏低,这种T梁横 向刚度较弱,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相继出现各种病 害。目前,我国铁路混凝土桥梁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 重,在缺乏必要的养护条件下已运营多年,特别是提速 后桥梁使用状态的劣化速度加快,已严重影响结构的 耐久性乃至运营安全。为满足列车提速要求,工务部 门在换梁时已采用横向刚度较好的提速梁,但换梁对 运输干扰大、成本高,由于提速梁自重较大,考虑墩梁 耦合振动分析后,个别桥梁采用提速梁来提高桥梁横 向刚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在不中断运输的 条件下对既有混凝土T梁进行200 km/h加固、改造, 以满足列车运行要求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我国铁路常用跨度混凝土梁的现状 2.1 设计标准不统一 铁路桥梁设计规范已进行了多次修订,造成既有 线路上的混凝土T梁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存在差异, 虽然大部分桥梁的设计荷载均采用中一22级,部分采 用中一26级荷载,但也不乏降级使用、荷载标准中一 2l级甚至中一18级的梁(如京通线);由于早期规范 对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长期损失估计偏低,导致早 期标准梁的抗裂性不能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 收稿日期:2007—12—10 基金项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01CO13) 作者简介:马林(1966一),男,副研究员,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08(1) 久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设计时未考虑必要的安全 储备,且横隔板构造不合理,部分提速线路上由于货车 作用,跨度32 m梁出现横向振动偏大等问题。此外, 由于双片式T梁的联结在桥位进行,焊接及后灌混凝 土的质量很难保证,运营后横隔板断裂的情况比较 普遍。 2.3 常用跨度混凝土梁在列车200 km/h时竖向、横 向刚度限值 参考我国《时速200公里新建铁路线桥隧站设计 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常用跨度混凝土梁在 列车200 km/h时竖向刚度应满足表1规定。 表1 梁体竖向挠度、自振频率限值 跨度L/m I16.0 l 20.0 24.0 l 32.0 竖向挠度/mm IL/1 500 l L/1 500 l L/1 500 l L/1 500 竖向自振频率/Hz 5.00 4.00 3.59 3.03 对于横向刚度,“暂规”中要求在列车横向摇摆 力、离心力、风力和温度力作用下,梁体的横向水平挠 度≤L/4 000;《桥梁检定规范》规定横向振幅<L/16.5 (mm),自振频率≥90/L。 2.4 常用跨度铁路梁的刚度与客运专线梁比较 根据目前可收集到的铁路跨度l6~32 m双片式 T梁的实测资料,参照国内外相关规定并与客运专线 常用跨度简支梁的设计指标进行对比,各种常用跨度 的普通高度混凝土梁的实测竖向自振频率、挠跨比基 本可以满足200 km/h列车的要求(表2)。 表2 常用跨度铁路梁竖向自振频率、挠跨比实测结果汇总 跨度/m 自振频率/Hz 挠跨比 16 7.6~8.8 1/1 909—1/3 409 既有线常用跨 20 6.4~8.2 1/1 828~1/2 975 度双片式简支 T梁 24 5.1~8.2 1/3 238~1/3 455 32 4.9~5.3 1/1 848~1/3 O1O 16(4片式T梁) 8.92 1/3 810 客运专线常用 20(单线箱梁) 7.16 1/4 878 跨度简支梁设 计计算值 24(单线箱梁) 5.65 1/3 871 32(单线箱梁) 4.49 1/3 740 与客运专线相应跨度梁相比,既有线常用跨度双 片式T梁的横向自振频率明显偏低,特别是跨度32 m 梁的差别较大(表3)。可以认为,梁体的横向刚度是 4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桥 梁・ ・马 林一铁路常用跨度混凝土简支T梁横向加固方法的研究 因素是两片梁体之间连结的状态与刚度。因此,如何 合理地加强两片梁的连结、保证在荷载作用下两片梁 共同受力是提高梁整体横向刚度的关键。 Hz 32 2、9~3、2 既有线桥梁横向振动偏大的主要原因,也是提速至 200 km/h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表3 常用跨度铁路梁横向自振频率实测结果 与客运专线(单线)的比较跨度/m 既有线 3.3横隔板合理加固方法分析 在进行T梁横隔板合理加固方法分析时,分别分 析了横隔板数量及分布、沿梁纵向厚度、横向宽度等因 16 2、5~16.6 20 6.7—7.0 24 6、1—7.7 客运专线 6.39 16.O1 1O、91 6、49 素对横向刚度的影响。为便于陈述,将跨中横隔板编 为1号隔板,与其相邻的两侧隔板编为2号隔板,并依 次编至梁端5号隔板(图2)。 现场动力综合试验的实测结果表明,采用板式橡 胶支座会增加桥梁的横向振幅。常用的铸钢支座因存 在较大横向间隙,也会加大梁体横向振幅。目前的防 落粱装置尚不能满足横向限位的要求,因此应加强梁 端的横向限位措施。 3双片式T梁横向加固方法研究 3.1 双片式T梁横向刚度 针对跨度32 m双片式T梁,采用有限元理论进行 了梁体自振特性分析计算,计算中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为3.5×10 MPa,混凝土容重为25 kN/m ,二期恒载 为42 kN/m(单线)并按分布质量作用于桥面板;考虑 到梁体既有横隔板为非预应力结构,横隔板弹性模量 按0.8倍梁体弹性模量取值。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跨度32 m双片式T梁横向自振频率计算结果 图号 l大138 1 006A l 2 019 l 2 059 32m梁横向自振频率/Hz l 3.346 l 3、254 l 3.150 l 3、465 根据既有线多次实测结果,各种图号的32 m梁的 横向频率为2.9~3.2 Hz,与理论计算的横向频率基本 相当(以下理论计算分析均以跨度32 m梁为例)。 3.2横向连接刚度对梁体自振特性的影响 为从理论上说明横向连结刚度对双片式T梁自 振特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接缝处(宽度60 mm)混凝 土不同弹性模量(相当于不同连结刚度)、梁体混凝土 不同弹性模量下结构自振特性的计算。计算结果表 明,横向连结刚度对梁体的竖向刚度影响很小,而对横 向及扭转刚度影响很大;梁体混凝土弹性模量对竖向、 横向刚度均有影响。混凝土弹性模量提高后,梁体的 竖、横向自振频率均有所增加(竖向增加幅度大于横 向);横向连结刚度降低后,自振频率下降很快(图1)。 4.0 3.6 罨3 2 静 1.6 1.2 0.0 0.5 I.0 I 5 2.0 2.5 3.0 联结处弹性模量(X 104MPa) 图1 横向连结刚度、梁体弹性模量对梁体自振特性的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影响双片式T梁横向刚度的主要 44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图2 32 m双片式T。梁横隔板位置及编号示意(单位:mm) 固定横隔板厚度(按平均厚度0.2 m计算),分别 从跨中及梁端开始对称去掉既有隔板的连结。计算结 果表明(图3),无论横隔板有无连结,梁竖向自振频率 基本不变;当去掉1号横隔板连结时(工况2a),横向 自振频率基本不变;去掉1、2号隔板连结时(工况 3a),横向频率仅下降2.1%;去掉1、2、3号隔板连结 时(工况4a),横向频率下降10.5%;仅保留5号端隔 板时(工况5a),横向频率下降46.3%,比单片梁横向 频率(工况6)高20.0%。同样,当去掉梁端部5号隔 板时(工况2b),横向频率下降14.7%;去掉4、5号隔 板时(工况3b),横向频率下降36.0%;去掉3、4、5号 隔板时(工况4b),横向频率下降48.5%;仅保留跨中 1号隔板时(工况5b),横向频率下降54.5%,与单片 梁的横向频率接近。计算结果表明,靠近梁端横隔板 的连结刚度对横向刚度影响较大。 4.0 40 3.5 3.5 薄3.0 薜3・0 2.5 2.5 訾2.0 2.0 虹11.5 .5 1.0 1.0 计算工况a 计算工况b 图3不同位置横隔板对梁体自振频率的影响 在梁体横隔板数量不变的条件下(9块),分别进 行了横隔板厚度0.1、0.15、0.3、0.45、0.6 Ill和0.8 Ill (5号隔板仍为0.6 Il1)时梁体自振特性的计算。根据 计算结果(图4),随横隔板厚度的增加,梁体横向一 阶、二阶横向自振频率和一阶扭转自振频率均有所增 长;在隔板厚度0.6 Ill时,与原梁相比相应频率分别增 加了25.6%、27.8%和39.2%,梁体横向及扭转刚度 铁道标准i殳计RA儿WAY STANDARD DESIGN 2008(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马 林一铁路常用跨度混凝土简支T梁横向加固方法的研究 ・桥 梁・ 均明显提高。然而,由于横隔板的加厚并不能提高梁 1 体的竖向刚度,且使自重增加,因此,梁体的一、二阶竖 1 善1 向自振频率均有所下降;在隔板厚度0.6 rn时,下降幅 槲 度分别为1.8%和1.6%。横隔板厚度继续增加,虽然 -旺 梁体的横向刚度还可提高,但从自振频率提高的效率、 经济性及施工的可行性等方面考虑,横隔板厚度不宜 超过0.8 rn。 1 计算T况 N 1 嚣 图5横隔板合理加固方法优化 羹 皿 4000 4000 4000 4 000 4000 4 000 4000 4 000 横隔板厚度,m 图4横隔板厚度对梁体自振频率的影响 根据不同厚度横隔板横向封闭前后的理论计算结 图6:32 M双片式T梁增设水平板的位置及 果,横隔板完全封闭后,虽然可以使梁体的横向、扭转 编号示意(板厚0.15 M)(单位:mm) 刚度略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大,且由于自重增加较 算结果(图7),连续通长布置时,中心距梁下缘1.2 rn 多,竖向频率与原梁相比梁下降4.3%。因此,横隔板 时梁体横向自振频率达到最大值4.394 Hz(比原梁提 封闭的方法基本不能提高梁体的自振特性。 高约35.0%);中心距梁下缘0.08 rn时,竖向及扭转 根据上述分析,选定横隔板加厚至0.6 rn,从只加 自振频率分别达到最大值3.962 Hz和13.292 Hz(分 厚5号横隔板到加厚1~5号横隔板进行了不同组合 别比原梁提高约6.2%和97.3%)。 下梁体自振特性的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图5), 水平板的不同布置方式对梁体的自振特性影响很 在3、4、5号横隔板加厚至0.6 rn时,梁体的一、二阶横 大,在原梁跨中4~8 rn范围内无论水平板布置在任何 向及扭转自振频率提高至4.109、10.443 Hz和8.975 高度,梁的横向自振频率提高很小甚至降低;在原梁两 Hz,分别比原梁提高26.3%、15.3%和59.7%;一、二 阶竖向频率由于梁自重增大分别略下 水平板中心距下缘高度: 水平板中心距下缘高度: —口_1.95m—o_1.85m— 1.60m— 1.20m -口_1 95m-o_1.85m 1 60m 1 20m 降至3.710 Hz和12.374 Hz(分别仅下 ——o一0.80 m+0.35 m十0.08 m 々一0.80m+0.35m十008m 4.o0 降0.5%和1.0%)。 邑 褂 通过横隔板数量及分布、沿梁纵向 3.75 蟮 厚度、横向宽度等因素的理论计算及综 皿 尽 3 50 合分析比较,双片式T梁采用横隔板进 行横向加固时,横隔板厚度不宜超过 0.8 in,且横截面不宜封闭,采用增加两 侧梁端附近各3块隔板厚度至0.6~0.8 rn是横隔板加固的最优方法。 3.4增设水平板合理加固方法分析 布置方式: —一水平板中心距下缘高度: 通长设置-.o.--去5号—一去4、5号 在进行双片式T梁增设水平板合 -口_1.95m-o_1.85m 1.60m十1.20m 十去3~5号 仅1号 十去1号 —.O一0.80 m+0.35 m十0.08 m .母-去1、2号+去1~3号十仅5号 理加固方法分析时,分别分析了水平板 布置高度、沿梁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为 便于陈述,将跨中两侧2 rn范围水平板 编为1号,与其相邻的两侧水平板编为 2号,并依次编至梁端5号水平板(图 6)。 有限元计算中,水平板厚度按 0.15 rn设置,弹性模量与梁相同。根 据水平板不同高度梁体自振特性的计 图7增设连续横向水平板对梁体自振频率的影响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08(J) 45 4 0 ● 2删 6 7 8 9审n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桥 梁・ ・马 林一铁路常用跨度混凝土简支T梁横向加固方法的研究 3.480 Hz,两者加固效果相差5.1%;加宽长度16 m 时,两者相应加固效果相差更大(1 1.3%)。 表6桥面板加宽前后梁自振特性有限元计算结果项 目 原梁 侧两端连续布置水平板12~24 m时,加固效果与通长 布置接近甚至更好(两侧梁端连续布置12 m、中心高 度1.2 m时横向自振频率为4.417 Hz,比原梁提高 35.7%);在两侧梁端连续布置8 m时,加固效果略有 Hz 横向一阶 竖向一阶 扭转一阶 横向二阶 竖向二阶 3.254 3.729 6.726 9.O58 12.504 降低(中心高度为1.2 m时横向自振频率为4.328 Hz);仅在两侧梁端布置4 m时,中心高度在0~1.6 m 范围内加固后梁的加固效果差别不大(水平板中心高 度为0.08 m和1.2 m时横向自振频率分别为4.015 桥面加宽0.5 m 3.760 桥面加宽1.0 m 4.079 桥面加宽1.5 m 4.380 3.749 3.760 3.761 7.458 7.166 6.840 11.124 11.799 11.829 12.464 12.389 12.173 Hz和3.928 Hz)。 计算结果表明(以中心高度1.2 m为例),长度相 同的条件下,增设水平板分布于两侧梁端的加固效果 明显高于集中布置在跨中的效果,且增设水平板的长 度在超过16 m后,加固效率明显下降。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增设水平板提高32 m梁 自振特性时,水平板的高度可在0~1.6 m选择,布置 较为灵活;沿梁纵向应尽量靠近梁端设置,每侧加固的 长度不宜超过8 m。采用靠近既有桥面板下方增设水 平板的加固方法,加固效率均低于其他布置方式。 3.5桥面板连接、加宽合理加固方法分析 将双片式T梁既有接缝封闭、桥面板整体连结 后,梁的横向、扭转一阶自振频率分别可提高6.9%和 14.4%,竖向自振频率基本不变(表5)。考虑到接缝 连结施工困难、对运输干扰大、加固效果有限且接缝连 结的质量不易保证,一般情况下不宜单独采用桥面板 连结的加固方法。 表5 桥面板整体连结前后梁自振特性有限元计算结果Hz 项 目 横向一阶 竖向一阶 扭转一阶 横向二阶 竖向二阶 原梁 3.254 3.729 6.726 9.058 12 504 桥面板连结后 3.479 3.724 7.692 10.320 12.480 在进行双片式T梁桥面板加宽合理加固方法分 析时,分别分析了桥面板连结后加宽0.5、1.0 m和1.5 m(厚度0.2 m)连续通长布置时梁体自振特性。同 时,为研究桥面板加宽的合理布置形式,进行了桥面板 加宽1.0 m条件下两侧梁端分别连续布置4、8、12、16 m(跨中横隔板处未连结)和跨中布置4、8、16、24 m及 7个横隔板处分段布置2.0 m时的计算分析。 增加桥面板宽度可以明显提高梁体的横向自振频 率,加宽1.0 m时一阶横向频率可提高25.3%,但随着 桥面加宽、自重增大,梁的扭转自振频率有所下降 (表6)。 通过分析桥面板加宽1.0 m时从梁端及跨中增加 不同长度后梁体自振特性的计算结果(图8)可以发 现,桥面加宽部分越靠近跨中,加固效率越高。在长度 相同的条件下,跨中部分加宽长度8 m横向频率可提 高至3.656 Hz,而分布于两侧梁端时横向频率为 46 4.2 4.0 笔 鼗 鼗 3.4 3.4 3.2 图8 加冤桥面板的长度对梁体自振频翠的影响 桥面板加宽集中增设于跨中的加固效果明显高于分段 均匀增设的方式。桥面板增加宽度1.0 m、除两端隔 板外的其余7块隔板处桥面板加宽长度为2.0 m时 (加宽总长14.0 m),梁横向自振频率比原梁提高 8.2%;但如果在跨中两侧集中加宽14.0 m时,梁的横 向自振频率可提高18.1%。 上述计算分析结果说明,采用加宽桥面板提高梁 体的横向刚度宜采用连续布置方式,跨中不应断开,且 跨中集中布置的方式加固效率最高。 3.6增加双片式T梁横向间距方法分析 在原粱横隔板连结刚度不变的条件下,梁横向间 距增加并不能提高结构的自振特性。研究分析中分别 进行了双片式T梁中心间距1.8(原梁)、1.9、2.0、2.1 m和2.2 m时梁体自振特性的计算。梁间距由原梁的 1.8 m加大至2.2 m时,横向频率下降8.3%(表7)。 表7桥面板加宽方式梁自振特性计算结果比较Hz 梁中心距/m 横向一阶 竖向一阶 扭转一阶 横向二阶 竖向二阶 1.8(原梁) 3.254 3.729 6.726 9.O58 12.504 1.9 3.178 3.726 6.411 8.777 12.498 2.O 3.1O8 3.726 6.157 8.486 12.492 2.1 3.044 3.724 5.948 8.247 12.489 2.2 2.985 3.723 5.772 8.048 12.481 横隔板加厚至0.6 m后,梁横向自振频率随间距 增大略有增加;与横隔板加厚横向间距不变的梁相比, 横向间距2.4 m时最大增加5.1%;但横向间距超过 某一距离(约2.5 m)、横向连结刚度相对较弱后,横向 频率随梁横向间距的增大反而减小。 上述结果表明,单纯加大梁的横向间距而不对横 向连结进行必要的加强,不能提高梁体的横向刚度和 自振频率。同时,增加梁横向间距的方法在实际应用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08(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马 林一铁路常用跨度混凝土简支T梁横向加固方法的研究 ・桥 梁・ 存在支座位置调整等难题,因此该方法不宜采用。 3.7 典型跨度双片式T梁横向合理加固方法综合 分析 工方便,加固质量易于控制,能适应既有线桥梁的提速 加固改造。 表8原梁与加固后梁的自振特性计算结果Hz 以上分别从影响双片式T梁横向刚度的主要因 梁体类型 加固方案 横向一阶 竖向一阶 扭转一阶 横向二阶 竖向二阶 素、横隔板加固、增设水平板、加宽桥面板和增加梁中 心距等5个方面,单独分析了常用加固方法提高梁体 横向刚度的合理布置形式。在实际加固工程中,为保 证加固效果,各种加固方法往往会配合运用。由于上 述不同方法的加固效果并不能进行简单的叠加,因此 有必要进一步综合分析研究不同加固方法配合运用后 的加固效果,以研究双片式T梁在不同加固型式综合 运用后的合理加固方法。 由于增加梁中心距的方法加固效果有限,实际应 用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因此综合分析中将不予考虑。 同时,因桥面板改造对既有线路的运营干扰较大,结合 既有线桥梁的特点,重点进行了横隔板加厚和增设水 平连结等联合应用后加固效果的计算分析。 理论计算分析表明,32 rn双片式T梁增加两侧梁 端附近各3块横隔板厚度0.6~0.8 rn是横隔板加固 的最优方法。因此,在综合加固方法的分析中,将以此 方案为基础,讨论增加其他横向水平板连结后的加固 效果。 横向水平板的布置形式对横向加固效果影响很 大,组合形式较多,根据水平板加固效果的计算分析结 果,在选择横向水平板布置时采用了以下原则:(1)优 先考虑在梁端附近设置新增水平连结;(2)跨中尽量 控制新增水平板重量,减sJ',;0tl固后梁的恒载弯矩;(3) 新增水平板的位置尽量避开原梁预应力束密集的区 域;(4)为保证加固效果,新增水平板按预应力结构 考虑。 根据上述布置原则,在进行多种加固方案的分析 比较并考虑结构静刚度的影响后,进行了以下加固方 案的计算分析:梁端横隔板加厚至0.9 m、与其相邻的 2块横隔板加厚至0.6 m;在梁端腹板扩大的前部增加 长度1.0 m、厚度0.3 m、中心高度1.34 m的水平板; 在跨中及相邻的两块横隔板桥面板下增设长度2.5 m、平均厚度0.24 m的水平板。 有限元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表8),加固后不同类 型跨度32 m梁的一阶、二阶横向及扭转白振频率分别 比原梁提高了27.7%一32.0%、34.5%一36.0%和 37.6%~39.3%,一阶竖向频率降低在2.3%之内。 上述加固方案在京秦线上既有桥梁进行了加固实 施,根据加固前后梁体的白振特性实测结果,加固后梁 体的横向白振频率可提高20%左右,加固效果明显。 同时上述加固方案可在不中断行车的条件下进行,施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 STANDARD DESIGN 2008(1) 006A 原梁 3.254 3.729 6.726 9.058 12.504 加固后 4.251 3.644 9.275 12.192 12.202 原梁 3.150 3.768 6.442 8.667 12.573 2019 加固后 4.157 3.719 8.973 11.784 12.393 原粱 3.465 3.894 7.014 9.402 13.084 2059 加固后 4.424 3.816 9.650 12.641 12.790 与目前通常采用的增加横向水平板进行横向加固 的方法不同,以横隔板的加厚为主要手段,配合增加横 向水平板连结的加固方案有以下特点:(1)梁体横向 白振频率有较大提高,加固效果较为明显;(2)新增混 凝土的重量较小且集中与梁端,梁恒载弯矩增加有限; (3)梁的竖向白振频率降低在2.5%之内,竖向刚度可 满足要求;(4)梁端新增水平板稍加改造后,可适用与 体外预应力纵向加固。 4结论和建议 (1)既有线常用跨度双片式T梁横向连结刚度较 弱,特别是跨度32 m梁的横向刚度和白振频率明显偏 小,造成梁体横向振动偏大。笔者通过对影响双片式 T梁横向刚度的主要因素及各种合理加固形式的理论 计算和分析研究,提出采用横隔板加厚和增设水平连 结等联合应用,通过加强两片梁的连结、加强整体工作 性能来提高T梁的横向刚度和白振频率的加固方法, 可使既有线常用跨度混凝土T梁满足客车200 km/h 运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2)由于目前对满足既有线客车提速至200 km/h 时桥梁横向刚度和白振频率的要求尚无规定,国外也 无类似经验,因此铁路干线桥梁改造时,还应进行必要 的试验。 (3)桥梁加固改造会增加梁体的白重弯矩,加固 设计时应进行梁体抗裂性检算。 (4)制定加固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耐久性要求,并 尽可能减小对既有结构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铁建管函[1998],时速200公里新建铁路线桥隧站设计暂行规定 [S]. [2]铁运函[2004],铁路桥梁检定规范[S]. [3] 杨梦蛟,马林,牛斌.京通线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评估研究报 告.北京:2003. [4] 牛斌,马林.京山线沙河特大桥预应力混凝土梁提速加固试 验研究报告[R].北京:2001. [5] 陈夏新,王振华,沈平.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损失参数变化对 梁体抗裂性能的影响[J].铁道标准设计.2003(10):8~12、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