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刘菊平
(广东东软学院 广东佛山 528225)
摘 要:随着新一轮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作的结束,高校教育质量又一次得到提升,同时也再一次被社会所关注。尤其是党中央对新时代的论断,揭示了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作为与全民健康、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来讲,也要调整培养目标,要与时代相结合,与时俱进。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 管理专业 学生实践能力 培养途径
引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体育专业,旨在满足高等体育专业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促进公民健康活动中的需求,是我国体育新时期重要的发展产业项目之一。在20多年的办学和吸取国外的优秀经验之下,我们总结出了:高校体育要想发展和生存,必须要求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新时代专业体育人才。[1]
一、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坚持能力为重,主动适应社会需求,解决好怎样培养人问题的现实路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长期存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的短板。教育部发布“红牌”“黄牌”预警的全国就业率较低本科专业里就频繁出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名字。大量有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结果表明,问题在于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要素融合不足,人才需求侧要求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而人才供给侧提供的多是无效和低端供给。也就是说,人才需求侧要求毕业生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尤其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而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与体育教育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培养的毕业生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适应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体育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社会需要大批高素质创新型和技术技能型社会体育人才,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加强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能力培养将越来越必要。[2]
二、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分析
1.加强基础设施搭建
实践教育可以促成专业能力的形成,其主要环节包括有实习、课后练习、社会调研、实验论证、毕业设计。在实践不充分的范围内,很难形成有效的教育理论来改变实际的业务能力,这将对技能获取和技能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各大高校要尽快提高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场馆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必要时,还可以与其他组织共享资源,以改善学校状况,同时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的密切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改善办学条件,以实现共赢的局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提前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知识的平台,为将来更好的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铺下了更好的基础。[3]
2.建立以适应社会体育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
需求导向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导向理论,它突破了以往各种观点所存在的局限性,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应用型专业或行业特色类专业建设中,必须紧密围绕产
业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认定的引导作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更多的是面向体育产业,尤其是体育健康服务行业,如健身俱乐部、体育项目培训机构等。这些行业更倾向于“即插即用型”专门人才,在人才选拔使用中一般不会单纯追求学历,而是非常突出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因此,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必须努力对接与服务社会体育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将实践能力培养关口前提至教学、实习、实训与考证等环节,使学生毕业前即具备社会体育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就业后即可以直接上岗,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因缺乏身体活动而患有文明疾病。因此,为了缓解服务业的压力,各种身心压力,如各种健身俱乐部、户外发展、徒步旅行、露营、极限运动等运动繁荣在人们视野领域中,但这些活动起步比较晚,部分相关行业出现了疲软后期,特别是在专业人才高度不足的情况下。因此,高校的社会民用体育管理专家的目的是指导和培训,密切关注体育和休闲行业的专业人士,具有重要专业特色的专业人才,制定他们的培训计划,有必要将一个特殊的课程联系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比如,聘请经验丰富的外教现场授学,还可以增加校外实践课程,增加学生实习机会,使用校外网站学习实验案例,掌握一套体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以便学生提高自己在体育和休闲行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此外,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职业规划,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可以分解为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企业和管理人员、运动康复和医学小团体,为了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可以做出必要而及时地调整,以满足不同行业对社区体育人才的需求,并根据市场转型和社会改革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调整。[4]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必须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扎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面向朝阳体育产业办好特色体育专业,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培养更多高质量的社会体育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1]魏晓芸,张海燕.衡水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J].才智,2016(20):74.
[2]赵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1):114-115+117.
[3]杨海航,陶光华.西藏民族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8,39(07):88-89+28.
[4]刘志鹏.试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J].西部皮革,2018,40(17):91.
2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