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研究生生培养方案
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
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
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 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信息咨询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
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
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8、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主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结构与内容、数字图书馆构建方法、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等。 9、知识管理研究
主要内容:公司知识管理(研究商务与企业领域的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信息、数据如何转变成有用的知识和知识共享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公共部门知识管理(研究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信息处理、知识共享、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支持、公共形象设计、决策信息支持与政策研究等问题, 提高公
共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设计与服务(研究客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知识产品的营销策略, 信息经纪技术与信息市场理论)。
10、编辑出版学基础理论与管理硬座 11、图书市场营销研究 12、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以及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2、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在二年级下学期中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附件)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2门1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3门6学分(每门54学时),包括高级程序设计2学分、数据库设计2学分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2学分;专业共同必修课2门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2门6学分;其它7学分为选修课。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以及前沿性,要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都具有实际价值。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等。
3、创新要求:论文内容要具有新观点或新方法、新材料,要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要具有较高原创价值。
4、论文答辩:硕士生论文完成后要交由导师认真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才能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及要求应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赴图书情报、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二是平时各研究方面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2、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
八、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 2、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
3、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4、专业学习要提倡进行横向交叉,强调采取对话式、讨论式教学。 图书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能从事图书馆学和编辑出版学教学与研究,并担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编辑出版发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询工作的高层次、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修养,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刻苦学习,学风端正,能够遵守科学研究规范;能够坚实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宽口径,复合型专业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4、能够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图书馆科学管理
主要内容有:图书馆学原理、知识及知识增长、读者调查分析、读者阅读研究、比较图书馆学、图书和图书馆史、图书馆科学管理、图书馆公关实务、社区图书馆等。 2、现代目录学研究
主要内容有:目录学基础理论、目录学史、书目情报服务、书目控制、互联网目录学,未来目录学发展等。
3、知识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有: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检索语言计算机化、自然语言检索、文献编目标准化、计算机编目、DC元数据、网络信息组织、 知识组织前沿问题等。 4、信息管理自动化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原理与方法、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信息管理自动系统的设计、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等。 5、信息咨询研究
主要内容有:信息咨询业管理模式研究、信息市场与服务模式研究、信息用户研究、信息咨询与信息源研究、涉外信息咨询研究等。 6、文献与出版研究
主要内容有:文献理论、文献史、文献整理、文献编辑、文献出版、文献传播等。 7、信息资源与知识产权管理
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原理、国家信息政策、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理论、知识产权管理等。 8、数字图书馆技术与管理
主要内容:数字图书馆结构与内容、数字图书馆构建方法、数字图书馆技术、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等。 9、知识管理研究
主要内容:公司知识管理(研究商务与企业领域的知识的识别、获取、利用,信息、数据如何转变成有
用的知识和知识共享问题,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公共部门知识管理(研究政府等公共部门的信息处理、知识共享、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支持、公共形象设计、决策信息支持与政策研究等问题, 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设计与服务(研究客户信息需求的特点,知识产品的营销策略, 信息经纪技术与信息市场理论)。
10、编辑出版学基础理论与管理硬座 11、图书市场营销研究 12、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以及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2、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在二年级下学期中进行全面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
五、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本专业学生应修满35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全校公共必修课2门10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6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3门6学分(每门54学时),包括高级程序设计2学分、数据库设计2学分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2学分;专业共同必修课2门6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2门6学分;其它7学分为选修课。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选题应具有高起点、新视角以及前沿性,要在理论与应用两方面都具有实际价值。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一般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研究计划、主要参考书等。
3、创新要求:论文内容要具有新观点或新方法、新材料,要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要具有较高原创价值。
4、论文答辩:硕士生论文完成后要交由导师认真审阅,修改后经导师同意才能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及要求应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1、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赴图书情报、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二是平时各研究方面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2、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发表2篇学术论文,否则不能申请学位。
八、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 2、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
3、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的培养。
4、专业学习要提倡进行横向交叉,强调采取对话式、讨论式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