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如何将“疫情”材料引入语文教学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如何将“疫情”材料引入语文教学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如何将“疫情”材料引入语文教学

疫情发生以来,相关话题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老师们更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在 “停课不停学”这个难得的充裕时间,设计、命制了大量涉及疫情的学习任务和语文模拟 题。网上出现了许多以疫情为情境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以及所谓“防疫版高考语文模拟题”、 “疫情专题语文模拟卷”等。有些学习活动和题目的设计,紧密联系现实,触发学生思考, 情境设计得体得当得法,突出语文性,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开展;也有的学习活 动和试题设计背离了语文本真,甚至存在严重的价值观问题。各种学习活动和命题设计瑕 瑜互见,亮点和问题混杂。针对这种情况,一线师生需要运用脑髓,认真思考,放出眼光, 辨析清楚,或实行“拿来主义”去选用,或“自己动手”去独创。从目前出现的问题看, 我认为,设计、命制语文学习任务和试题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设计站位:

立德树人,彰显人文关怀,凸显价值引领

语文学科突出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无论所选材料还是学习任务 本身,都自然而然有极强的思想性。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站位于“立德树人”的高度去选 择素材、设计任务、命制试题。而大型考试更要有意识呈现这一特点,即通过试题表达正 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部考试中心强调,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高考命题 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凸显价值引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强化能力立 意与素养导向,就是为了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选择什么材料,怎么设计学习任务,怎 么命制试题,一定要有价值观引领。或者说,你选择的材料,你设计的任务、题目,会“暴 露”你的三观、你的人文情怀,尽管有时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模拟题:疫情爆发后,全国多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被赞为\"最美逆行者\",许多文学 爱好者也写了大量文章、诗歌、对联等予以称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5分)

上联:白衣天使,妙手仁心赴荆楚;下联:。

上面这个模拟题,考查语言文字运用一一对联拟写,指向真实的学习任务,在情境中 突出语文运用能力,引导活学活用。从内涵上看,拟写对联赞美“最美逆行者”,引发学生 对疫情下责任的思考,对人性光芒的体悟,学生无形之中会受到深刻的教育。命题者通过 精选材料,精心设计,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时,渗透了人文情怀,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理所当然的事,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认识到位,做到位。也可能被我们有意无意忽视 了。日前有

网站报道,XX学校香港分校一员工3月3日发布了一那么有关新冠肺炎的题目, 题目未规范使用病毒名称,表达很不严肃,引起家长关注。其后学校发布了抱歉声明,决 定辞退发表不当言论的员工,校长承当管理失察的责任。现在网上不少选用疫情作为素材 或创设情境的语文学习任务设计存在人文关怀缺失或价值观问题。

阅读题:1、假如贾宝玉参加某次家宴,吃了野味,患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了 五个人,最有可能被传染的五个人会是谁?请按传染的先后顺序列出这五个人,并说明理 由。

2、为了阻击这场疫情,贾府成立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五人领导小组,组长会是谁,为 什么选他

(她)?成员有哪些,为什么让他们担任成员,请说出理由?领导小组采取了什 么应对措施?(《红楼梦》中有多处应对传染病措施的描写,同学们写的措施要以《红楼梦》 中的这些描写为依据)

上面这个创意阅读题(学习任务),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设置真实性的问题情境,非 常新颖。但疫情当前,“战疫”关键时期,该题目带有戏说、置身事外的讨论意味,没有对 人们苦难的悲悯与反思,没有对抗击疫情的赞美与称颂,甚至还可能让学生有种置身事外 做“看客”之感。“戏说”冲淡了 “严肃”,“新奇”弱化了 “人文”,看不出丝毫的同情心、 同理心,以致有人认为这是“戏说疫情、消费苦难的题目”。

因此,我们设计学习任务、命制试题时,首先要思考是不是站位于“立德树人”的高 度,能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以“题”育人,会不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偏差……高站位 构思,多方向审视,多角度思考,方能更好实现育人功能。

二、设计之道:

基于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突出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任务、试题必须突出语文素养。广义上看,人类一切生活都和语文有关,但我们 不能说人类活动就是语文学习。之所以需要学校语文教育,显然是因为它能够提供高效益、 高质量的语文生活,促进语文素养高效益提升。语文活动设计和命题只有突出语文核心素 养,基于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校语文教育。仅仅把“疫情” 当作命题素材,或选用和疾病有关的阅读材料,是比拟低级的设计。至于游离或者脱离了 学习活动的终极目标一一提高语文素养,看似热热闹闹、新颖无比的设计,实那么意义不大。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善于利用、设置情境,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开展语文 学科认知能力”。“因为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开展起来的,也是通过多样性 的具体活动表现和

展示出来的\"。把典型的语文任务和具体的学习情境有机结合,不仅能够 促进语文学习的丰富多样,更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本轮课改、最新统编教材特别 注重“活动”与“情境”。

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并“设计典型任务”,“命题指向”明 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标“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 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表达表现、陈述阐释、解释 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梳理与探究”侧重考查积累整合、筛选提炼、归整分 类、解决问题、发现创新等内容。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1、语文教育与测试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 设计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2、学习任务设计要突出有效性与 可行性,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颖必须建立在能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上。一切不根植 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开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活动都不 是真正的有意义的语文活动。

名著阅读设计一一必须指向“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 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作文试题设计一一必须指向“思维与表达”这一写作的根本。

语言运用设计一一必须指向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 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等。

模拟题:在《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大姐儿”生了痘疹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一面清扫房屋供奉痘疹娘娘,一面传与家人忌煎炒等物,一面命平儿打点铺盖衣服 与贾琏隔房,一面又拿大红尺头与奶子Y头亲近人等裁衣。外面又清扫净室,款留两个医 生,轮流斟酌诊脉下药,十二日不放家去。”(1)这段话是小说中哪个人物安排的?(2分)

(2)在这些处置措施中,哪些地方恰好符合了现代科学防疫知识?请简要分析(3分)

上面这道题考查名著阅读,第一问属于低层次的阅读考查,考查是否真正阅读了《红 楼梦》。第二问与语文关系不大,指向概括能力名著理解能力抑或运用能力?都不明显。与 其说是语文题,不如说是医护知识考查题更恰当。这种设计背离了名著阅读之根本,偏离 了语文教育。

下面这道作文题,引导语“哪几那么最能振奋人心”,机械模仿2015年全国2卷“谁更 具风采”,需要运用比拟思维。后面的要求“以其中两或三那么为基础确定立意,注意彼此逻 辑,并合理引用“,显然是借鉴2017年全国2卷,需要把两或三那么建立关联。命题者只知 道机械模仿,或许

没理解命题内在规律和作文考查之根本。六那么材料能比拟吗?能比拟出 最振奋人心的吗?政府、个人、社会、国家原本就是一个“抗疫共同体”的不同面,怎么 能比拟出一个“最”?且不说,第6那么还存在语病,国家如何作重要指示?原本可以很好 地考查思维能力(或思辨或比拟或关键)的素材,由于设计不当而浪费了。不客气地说, 这样的试题不仅难以检测出作文水平,还可能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消解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阅读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60分)

武汉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以下六那么材料均来自于有关疫情的报道。

①和时间赛跑!武汉市政府参照北京小汤山急救医院模式,仅仅耗时6天建设可容纳 1000张病床的专用救治医院。

②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18日黄昏,84岁的 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参加新闻发 布会……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③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 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年初一接到组派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通知,河南大学各附属 医院医护人员纷纷主动请缨。24小时内,52名医务人员集结完毕,整装待发。截至1月 28日,共有30支医疗队、4130人已经到达湖北开展工作。

⑤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 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防止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⑥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读完以上新闻,你觉得哪几那么最能振奋人心?请以其中两或三那么为基础确定立意,注 意彼此逻辑,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然,典型任务设计要力争多样化、综合性、开放性。无论阅读还是语言运用,都要 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考查,都应该表达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 体性。

我们还应该清楚,新课标中所说的“情境”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情境”不完 全一样。前

者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等三种。后者主要指 “生活实践情境一一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基本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 习探索情境一一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学习探索与科学探索中涉及 的问题”等两种。这是基于教学与测评不同方向而提出来的。

三、设计技术:

精益求精,确保科学路径基础上的 规范严谨、守正出新

从设计路径而言,首先要考虑我们这一任务指向何种语文素养、何种语文能力、何种 知识,即从语文教育的根本出发。尤其要聚焦是不是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 的必备知识,是不是关乎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是不是提升审美境界、涵 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是不是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其次,从疫情素材中 选择材料,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设计活动任务。让疫情材料成为具体 任务中情境性、支架性材料;任务设计要有梯度,尽量是宏观视野下小任务的整合,又要 防止零碎;情境是综合性的,突显某一语文能力,但不限于单一的某种语文能力。设问方 向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近几年为一些地方做模拟题外审,我发现个别一线老师命题常常存在一些技术方面的 问题,导致自认为精心设计的题目,学生答题和预设答案偏差很大,导致试题没有信度和 区分度。课堂学习任务和问题的设计也有类似问题。这都属于命题技术层面问题。

设计学习任务、命制试题,我们要多自问:1、问题指向是否清晰,引导语是否精准、 简明,要求是否规范等;2、答案是否规范、科学、严谨等;3、命题材料、题目陈述文字 是否有错别字、不规范标点等。这个不是我们这篇文章重点,就不详谈了。

总之,“疫情”材料引入教学与测评应该注意得体、得当、得法。所谓得体,符合时代, 面向现实,富有人文,立足树人;所谓得法,基于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突出语 文核心素养,指向精准;所谓得当,恰如其分,没有命题技术层面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