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小学四年级人教版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文回音壁。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

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 ) ③遽契其舟,曰( ) ④求剑若此( )

(2)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故事中的楚人“求剑若此”,能得到剑吗?为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古文阅读。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①黄土作人。剧务②,力不暇供,乃引③绳④于泥中,举以为人。

(注释)①抟(tuán):把东西捏成团。②剧务:工作繁忙。③引:牵,拉。 [1]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 A.女娲造人 B.女娲补天

[2]当读到“天地开辟”一词时,我们想到的神话人物是________。

[3]“力不暇供”的意思是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求,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

[4]故事中的哪个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想象的神奇?(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学 奕①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④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⑤将至,思援弓缴⑥而射之⑦。虽与之俱⑧学,弗若之矣。为⑨是⑩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奕:下棋。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②秋:是人名。因为棋下得好,所以叫他奕秋。 ③诲:教,教导。 ④其:其中。 ⑤鸿鹄:天鹅。 ⑥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⑦之:这里指代鸿鹄。 ⑧俱:一起。 ⑨为:同“谓”,认为。 ⑩是:这个人。 1.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理解文段的意思。

2.奕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 ,另一个 ,结果 。

1 / 6

3.“奕秋诲二人”,为什么他们的学习效果完全不同?请写出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

竞走:_______________ 唯:_________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________ [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孟母诫子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孟辍然②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④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②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③喧:遗忘。④引:拿来。 [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 )

A.母亲要教育孩子 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

[2]解释加点的字。

其母方织(________) 以此诫之(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育苦学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③,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选文有删改)

(注)①豕(shi):猪。②鬻(yù):卖。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育常有暇拾薪(空闲,没有事的时候) B.闻而嘉之(用鼻子嗅) C.育遂博通经史(于是,就)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育的“苦学”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上。 [4]郭子敬赞赏王育是因为( )

2 / 6

A.王育是个孤儿,家里很贫穷,小小年纪就给人放牧。 B.王育收集柴草,用卖柴草的钱,请人帮他抄书。 C.王育丢了牲畜,想卖身偿还雇主的损失。

7. 重点段落品析。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 [1]解释词语。

曰_____ 溺_______ 堙_____ 故_____

[2]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炎帝是________________,精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 ① 不识四时昼夜②,有火树名燧木,屈盘③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④於其国,息⑤此树下。有鸟若鸮⑥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⑦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

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曲折盘结。④至:到。⑤息:休息。⑥鸮(xiāo):鸱鸮(chī),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⑦感:感悟。

[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_______的故事。

[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

3 / 6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 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④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⑥,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⑦,故⑧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寻找。②食:吃。③子:你。④使:派遣,命令。⑤逆:违抗。⑥不信:不诚实,不可靠。⑦然:正确。⑧故:所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 C.兽见之皆走 皆:都。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

[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 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 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

[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 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 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

[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文理解。

4 / 6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文中下划线的句子中,“人问之”的“之”指的是______,“取之”的“之”指的是______。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戎的什么品质值得你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与欣赏。

望梅止渴①

魏式②行役③,失汲道④,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⑤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⑥,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假诵》。②魏武:即曹操。③行役:带有任务而出外跋涉,这里指带部队行军。④汲道:取水的途径。⑤饶:多,丰富。⑥出水:流出唾液。 [1]解释加点的字。 ①失汲道:_________ ②军皆渴: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①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A.画蛇添足 B.画饼充饥 C.望眼欲穿 D.叶公好龙

14. 课外类文阅读。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所(zhuó)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

——选自《淮南子·览冥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②常斫之

5 / 6

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2]嫦娥为什么变成了“蟾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有一人”指的是________。

[4]短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月桂的神奇?请你用“ ”画出来。

[5]仿照“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介绍一下自己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