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
鲁北第三小学 白丽华
课题:《我们的田野》 课型:唱歌
授课时间:2015年10月23日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并从中体验旋律的优美。 能力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情感目标: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描绘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好歌曲的弱起节奏。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 教具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说美丽的田园都有什么样的景色吗?
老师带领大家欣赏一些图。
学生回答:绿草地、树林、小溪、安静的湖泊等。
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 教师介绍这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我们的田野》,它是作曲家张文纲和词作家管桦于1953年合作创作的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被选入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学唱歌曲:
1.初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提问:听完歌曲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回答:旋律非常优美、心情很舒畅、好像看见了美丽的田野等。) 2.再次聆听《我们的田野》音频。
教师提出要求:请学生打开书看歌谱,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一个乐句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每个乐句都不是
从强拍上开始的。) 3.演唱歌谱。
教师指导:这种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是从一小节的弱位置上开始的。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简单,在演唱歌谱的时候要注意每句开头的演唱方法──在第一个字之前的一拍吸气。
教师一边用手画拍子,一边说“一、二、吸3 53”,这样锻炼学生急吸气,把气吸到肚子里,让整句唱得连贯。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 4.学习延音线。
教师指导:先让学生数拍子唱出不带延音线的唱法,再加上延音线演唱,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指导学生有延音线的地方要演唱得连贯、饱满,有气息支撑。
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有延音线的地方。教师带领学生分别进行演唱练习。练好以后完整演唱乐谱。 5.欣赏《我们的田野》动画。
教师提示学生:认真地聆听歌曲的歌词,观看田野的录像,感受田野的美丽景色。 6.学习歌词。
教师指导: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这基本可以准确地演唱歌词,教师重点指导声音的位置,气息的连贯,每个乐句开始时要唱齐,教师给手势让学生反复地练习。 7.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弹琴带学生完整演唱歌词,注意指导的有第一段结束的反复记号;第二段歌词:“么肥”“芦苇”的节奏;第三段歌词:“雷一”的节奏;第四段歌词:“有浅”“色的”的节奏;第四、五段歌词结尾唱法的不同;第五段歌词:“会儿”。
(1)指导学生在唱歌词时注意弱起小节的唱法,如果学生唱不准,给学生数拍子并指挥学生演唱。
(2)指导第二段歌词的节奏,如:“么肥”“芦苇”。
(3)指导学生第三段歌词的接组,“雷一样”前两个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
(4)指导学生看反复跳跃记号,看到反复跳跃记号跳到后面的房子并演唱。
(5)指导第四段和第五段歌词结尾的节奏不同。 (6)指导第五段歌词中“会儿”是儿化音,应该连唱。 四、当堂检测与反馈
指导学生演唱。教师指导:激发学生说出田野的美丽,带着这种赞美、美好再次演唱这首歌曲。第二乐句是这首歌曲音高最高的
地方,稍稍做一个渐强。第五段最后一句减弱。 五、归纳总结
通过演唱歌曲,我们感受到了田野的美丽景色,也使我们好像置身于大自然中,希望我们能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 六、拓展提升、布置作业
练习背唱第一段歌词,搜集一些有关描写田野的歌曲,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1=F 2/4
中速、宽广、优美地
我们的田野
延 音 线 圆 滑 线 管 桦 词 张文纲 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