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探析 靖彩玲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从课程建设的形式 ⑨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 构成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以专业必修课为 此,有必要结合教育特点,制定符合一定教育特色的中国 主,公共选修课为辅,并重点建设公共选修课的高职教育体系,期望 推动中国传统文化高职教育的发展。 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现状 1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 通识教育和专业化教育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通识 线索,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要面向高级技能应用型人 教育重在“育”而非“教”,传统文化教育正是符合“育人”这 才。通过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提升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特点,超越专业化教育的功利性,实现人文教育目的。因 高职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功能表现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 此,提升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地位非常重要。每一门 神教育,国情教育,人文精神培育,思想道德教育川。目前, 专业都拥有具备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教学内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 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影响着学生通过学 设实践:优化课程内容、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构建立体课 习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目前大多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 程体系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 】;提高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并没有将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到通识教育层次,仅分布在局 思想认识,丰富课堂形式,融入地方元素等 ;建立有高职 部范围。因此,建立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很有必要。 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I4]。 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明的重要 化和思想文化入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概括,是研究中国古 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要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整 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的基础课程。随着人们对 体体系和内在,使学生准确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多高校开设了此门课程。目前,虽 升自身修养。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丰富性、深刻性、传承性和 然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得到了许多高校的认可,但在教学过 独特性等特点,可以从多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进 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①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不容易被 行分解151。本文期望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展开中国传统文化 理解:②课程涵盖内容不丰富,不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 课程建设的分析。 (上接第229页) 活时间为时间横轴,第二课堂活动主题形式、能力目标、活 评价包括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通过评价在起到监督促进 动载体、责任单位为实施细则纵轴,确定基于第二课堂的 作用的同时,也为下一次活动的开展积累经验。 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细则,构建基本框架。其次,根据活动课 第十步:考核开展情况。由于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单一 程的内容,分别由学工处、团委、社团、创业孵化基地以及 的指标很难实现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故采用 各二级学院专任教师、辅导员老师、专兼职德育老师共同 的是多渠道考核的方式。考核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 进行组织实施,发挥各自专长,相互配合,确保第二课堂活 组织评价,三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自评由教师 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本人对照目标对自身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和取 第八步:学生自主选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课堂 得的成绩进行陈述并给出自评分;学生评价根据老师在第 知识、工作技能、兴趣爱好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其 二课堂中指导活动开展的效果填写测评表进行打分:组织 运行效果的好坏关键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点是否恰当的充 测评则是由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机构对老师进行第二课 当课堂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桥梁。所以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 堂指导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在结合自我评定和学生评 意愿很重要,老师不应该随意干涉,更不能强制进行,只有 定的基础上给出最后的评定,并给出最终的评定考核结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考虑到高职 果。 学生判断力、意志力、抗挫折能力均相对较差的特点,他们 参考文献: 容易产生热情、也容易放弃,因此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1】王驰.高职院校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社科 从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评估至反馈进行全程关注、从旁 纵横(新理论版),2012(02). 指导。从而以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螺旋式上升 【2】陈林.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索 状态,达到自我实现的最终目的。 与实践【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第九步:活动项目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具体落实的情 【3】王婷,李程勇.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况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所在,所以具体 的实践探讨【JIl才智,2012(01). 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开始的过程中,从开始的活动审批,到 【4】吕广石,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系统化”职业素质培养的构建与 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 2(24). 具体的活动准备和活动实施,以及最后的活动考评四个环 作者简介:王甜甜(1982一),女,江苏邳县人,东营职业学院讲 节一个都不能少。做到活动审批严格把关,活动准备充实 师,二级职业指导师,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人力资 完善,活动实施控制进度,活动考评真实有效。这里的活动 源管理。 3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分析 热情。面对高职学生兴趣广泛的特点,建设中国传统文化 3.1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高校要改变之 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尤为重要。 前只将传统文化课作为现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模式,要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应该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 将传统文化课程提升到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地位。中国 修课课程体系建设。虽然选修课起着对专业课程的辅助作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仅开设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主的 用,但是并不能随意设置,不能只追求课程的热点与新奇。 理论课程,并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 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对传统文化课程理论知识感到枯燥,发 某些内容深入讲授,开设更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 展特色鲜明的公共选修课尤为必要。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 容。西北大学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中就形成了一套自己成 身特点,设置符合本校特色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内容。由此,熟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 高职院校设置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要求如下:①强调 神、中国思想文化、中国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吲。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内在联系。公共选修课的设置要符合专 传统文化课程是民族性教育的直接体现。哈佛大学通 业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基础上,通过拓展 过一系列的道德推理和社会分析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人生 新的知识内容,完善巩固专业知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在打 观和价值观。俄罗斯也将祖国史、俄语与言语文化作为大 造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为主的基础上,开设了《文学欣 学的必修课程,这表明俄罗斯大学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重 赏》、《美学与艺术鉴赏》及《古代文学专题》等课程,这是对 视。传统文化课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原因就是“重科 中国传统文化理论文学知识内涵与表现形式的融合。②选 技轻人文”的影响,认为只有理工课程才能生产实际效益, 修课设置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地域是孕育传统文化的摇篮, 人文课程没有实用价值。但是,我们发现,以伦理道德为核 不同的地域延续着不一样的文化传统。赣南师范学院结合 心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是推动社会向前发 当地地域特点,开设了“苏区文艺研究”、“客家音乐”及 展的动力。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建设具有自身 “客家民俗研究”等课程,实现了地方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 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传承。⑧选修课设置应该注重专业背景。高职院校一般具有 3.2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我国高等教育课 鲜明的专业特色,强调专业技能。比如工科类高职院校学生 程体系主要由两种结构模式构成:一是以基础课与专业课为 普遍欠缺人文素养,针对这一现状,可以通过设置具有人文 主的“实质构成”:二是以必修课与选修课为主的“形式构 特色的公共选修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四川交通职业技 成”。本文主要从专业课程体系的“形式构成”进行分析与探 术学院针对本院工科背景,开设了《中西方文化比较》、《茶 讨。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 与茶文化》及《诗词之美》等课程。 4结语 组成部分。为了优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结构,可以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既要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更不能忽视人文素 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课程。高职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等特 点,但是缺乏一定的学习积极性与耐力,因此,结合高职教育 质培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还并不普及,这 对象等特点,可以设置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公共选修课,增 与院校的重视程度和课程建设有关。高职院校承担着中国 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本文在参考现有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教育的义务,如何完善课程教育体系与提高教育 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以中国传统文化必修课为 水平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中国传统文 主,以特色鲜明的选修课为辅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其中,依 化公共选修课建设提出了几点要求,期望完善其课程建 据高职教育特色,应重点关注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 设,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高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3.2.1专业必修课为主。专业必修课是教育人才掌握 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保证,可以满足学生共性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锦贵,顾金孚,等.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J】.职教成教论坛,2008,02:60. 比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基本掌握中国 【2】马其林.浅谈工科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J】.商 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儒、佛、道家文化对中国文化 情,2013(45):261. 的影Ⅱ向,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宗教、文化、艺术、 [31王茜.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构建问题研究【J】.济南职 科学技术,中国民俗文化等内容。无论是高等本科教育还 业学院学报,2014(1):25—27. 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理论知 【4】史慧.高职教育中传统文化课的开放与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 识。尤其针对高职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特点,更要制定详 高职学报,201 4(9):70. 【5J张秋爽,张春玲.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邹议【J】l语文教 实、系统的教学计划,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新颖的教学 学通讯,2013(6):10. 方法增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兴趣。 3.2_2重视公共选修课建设。公共选修课是为满足学 学,2004(4):10—12. 生个人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个性需求发展而自主选择的 基金项目: 课程。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比重,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课课 本文为201 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将传统文化 程改革与优化的趋势。选修课是围绕专业必修课进行的有 引入高职教育的必要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030318。 效延伸,可以扩展知识面,使学生深入掌握专业技能。开设 作者简介:靖彩玲(1972一),女,河北石家庄人,大学学历。现任 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职业教育。 231 【6】方光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简介与教学体会【J】.中国大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