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管理重点难点
一、开挖
1.暗洞开挖欠挖,导致断面尺寸不足,挖方量直接就少了
2.超挖不按要求回填, 超挖回填片石更有甚者有编织袋装洞碴回填
3.开挖过程中设计的预留沉降量一点都没有开挖,到二次衬砌时到处是欠挖
4. 加大进尺。可增大一次开挖长度,减小工序交接次数;
现场监管:挖方量可以从出渣量及运输车次估算,也可以上凿岩台阶上用尺子量固定一部位,采用比较施工。
二、非设计变更
1.软弱围岩等级与开挖方法不相匹配,三台阶七步开挖变为两台阶,或者台阶法变成全断面也有;
2.仰拱填充与仰拱同时施工
3.仰拱半幅施工,没有仰拱栈桥,盲目进行长距离开挖,未根据围岩支撑情况及 现场监管:施工过程中,及时核对围岩等级和地下水状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修正。
三、工字钢
1.工字钢的间距不按照设计施工,成品工字钢不安装,间距私自加大;
2. 同样的一种工字钢从b换成a,I20的变成I18的,并且工字钢的厚度有不够,不是长度有问题,就是在腹扳的厚度做文章;
3. 工字钢长度不按照设计长度做,一般工字钢的腿部都是悬空的;
4.工字钢有些是用没两根钢筋做的,然后用混凝土喷上,看了还以为是真的工字钢;
5.纵向连接钢筋能省就省了,连接板尺寸不按设计制作,切割下来,大致位置钻个眼就算完成了,混凝土垫块基本不用。
现场监管:工字钢这个环节需要经常到钢筋加工场检查,不允许不合格的进洞,在其加工好后,可要求其试拼,检验尺寸,在符合允许误差后,方可使用。
四、安全步距超标
施工时掌子面距离仰拱的距离过大,远远超过40米,进洞里以后,甚至到了80米,这就存在了安全隐患。
现场监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太离谱。
五、仰拱
1. 有打仰拱的不打仰拱,可以省不少回填的混凝土,即使做了仰拱,也是欠挖严重,施工过程中边墙处混凝土不进行振捣,混凝土不按照配合比施工,有的直接用片石混凝土代替了;
2.仰拱施工中对底部虚渣清理不干净,底部泡水严重,明洞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
3. 仰拱的钢筋混凝土打成片石混凝土的或者用喷射混凝土回弹下来的混凝土填充;
4.在围岩等级较差的部位,底板钢筋不按照设计要求施做。
现场监管:仰拱在新奥法里,就相当于隧道稳定的基础,正是仰拱和上部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就如同一个鸡蛋壳一样,仰拱不做好,特别是墙角和仰拱交接处不清理干净就施工,是隧道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锚杆
1.加大间距,导致数量不够锚杆能省就全省,也不注浆,也不按间距施工,只要看看掌子面不出事情就可以了,;
2.锚杆长度不足,3.5m的锚杆甚至用80cm-100cm的来代替,先用冲击钻打上洞,然后用锚固剂锚住.
3、中空注浆锚杆不注浆,端部用水泥浆堵死,看上去像注满了,锚杆尾部折弯,拉拔试验时确保拉不出;
4. 超前导管故意漏打(视围岩条件)。
现场监管:长锚短打,该注浆的锚孔不注浆,锚杆一根当几根用,用锚固剂一塞就完事了,好点的在外面添点沙浆,剩下的就直接放进去不管了。之所以隧道队这么大胆,就因为他们对坍塌有对策,比如围岩差隧道的锚杆少打,但没短的,就算塌了也不怕,长的可以补到塌腔里,找不到短的就抓不到把柄,
围岩好的,都是短锚杆,因为塌的几率小。这就需要现场监管人员要求在隧道队每一道重要工序施工时必须提前通知验收,不合格就不允许进入下一工序。
七、锁脚锚杆
锁脚锚管少打或不打,或者往岩壁上打上两根短钢筋代替了
现场监管:锁脚锚杆这是固定钢架的,这是锚杆里最重要的一种,这个工序一定不能马虎,必须严格施做。
八、超前小导管
超前小导管少打或不打,少注浆或不注浆,可降低钢管、浆液消耗量
现场监管:注浆就难度,谁都知道,可是如果没有难度,就不需要专业的隧道队来做了
大管棚 40米的能变成20米,未经项目部同意就完成,使现场验收很难办。
现场监管小结:重要部位得盯着。
九、喷射砼
1.喷砼湿喷采用干喷,这是大家默许的,干喷工艺,会有粉尘污染、回弹严重以及混凝土品质的不均匀等问题;
2.速凝剂随意添加,不按照配比施工,使施工技术记录不准确。
3. 不按照配合比施工,还有喷射砼中不加粗骨料的,砼拌和时私自调整配合比,相对增加石子,砂的用量,减少水泥用量,从而节省成本;
4. 初支混凝土厚度不足,喷射砼强度也不足;
5.喷射次数也不合格,开挖出渣后,直接立钢架,然后喷混凝土,先喷钢架使其固定,所以钢架处往往是一次喷射厚度过大,而且还容易在钢架后产生空槽,也是导致以后刚架处经常出现漏水的一种因素;
6.存在漏喷,钢架后存在空洞,拱架和混凝土成整体了,而与围岩间产生了间隙,如果注浆填充的话,注浆量过大。
现场监管:隧道混凝土施工工序就不说了,规范要求的现场一般都达不到,质量好不好看看渗水和裂缝就知道了。现场施工必须要求隧道队采取合理的的工程技术措施,最起码要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