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五四运动史》读书报告

《五四运动史》读书报告

来源:爱go旅游网


《五四运动史》读书报告

我读的是由周策纵先生著,由湖南的岳麓书社于1999年8月出版的《五四运动史》。

本书主要按照时间顺序详细地记述并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新变化,介绍了五四运动前前后后的背景、过程、结果以及影响。作者通过访谈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并通过他本人深刻的分析和深邃的思想将五四运动的“前世今生”都做了系统的论述,今天读来仍觉得事实充分、引人深思。总之,是一部研究五四运动必备的精品书目。

在这本书中我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西方对五四运动有最初的同情态度转向疑虑的原因。在五四运动的初期,不仅是美国的知识分子们肯定学生们救国救民的反抗愚昧的运动,法国、英国等等几乎是全部的西方外交官、公使等都对学生们受到的不公平的遭遇表示同情。然而后来(6月6日后)西方的态度却是疑虑压倒了同情。其中的原因我们要从发生的史实来推究。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大罢工来响应学生的爱国运动。很明显,这是造成西方态度转变的主因。西方人很怕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会演变成一场“社会主义大革命”,意识形态上的不安使西方转而疑惧五四运动。另外,开始时西方确实是同情,但也仅限于知识分子界的同情而已,没有赞成,只是同情;况且,就政界来看,美国倾向日本,根本不可能赞成中国人的反抗运动,所以知识分子的同情就更微不足道。所以,西方不可能因为同情“挽救”中国,而只会因为疑惧“镇压”反抗者。

大规模的运动不论是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动荡的标志,会受到被反抗者以及旁观者的镇压,在强硬的镇压之下,运动者往往会受伤甚至牺牲。因此,发动运动需要的是莫大的勇气。在当时的中国,外交上受人欺凌,手无寸铁、空有一腔热血和希望来拯救国家的学生们首先站了起来并获得了响应,于历史来看,正义的反叛势必胜利,而于现今来看,这种勇气和精神是永久的。青年人心中的“火炬”一直燃烧,国家才有希望。

中国史读书报告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