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来源:爱go旅游网
一 经济环境的巨变

随着中国门户的打开,中国封建经济在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冲击下立时土崩瓦解,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 、从 19 世纪 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 厂等。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

2 、 19 世纪 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 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3 、从 70 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 马关条约 》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 权,在中分中居于垄断地位。

5 、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开办工厂,并附加苛刻的 件。《 辛丑条约 》 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6 、一战期间,由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扩大投资,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战后列强卷土重约 》 的签订,使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随着清末封建统治的日益没落,苛捐杂税日益加重,军阀战乱频繁,外国商品入侵,内忧外患,各大商帮走向衰落已不可避免。

二 商帮的衰落

明清时期的十大商帮是封建社会的商人,在封建社会衰亡过程中逐渐灭亡。

(一)徽商

徽商号称从事盐、茶、木、典四大行业,实际上使徽商致富成名的还是盐业。清代 嘉庆、道光年间,盐业政策由纲盐制(入纲才能经营的垄断)改为票盐制(任何人只要购买盐票,都可以经营),徽商失去了盐业经营的垄断权力,再加上清末和民国时期,洋货倾销、军阀官僚勾结、战乱频繁、苛捐杂税加重,使得在商界称雄东南半壁长达300余年的徽商走向了陌路。

(二)鄂商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开始了现代化历程。战争的结果之一是清政府开启了五口通商。这就结束了广州一口通商、且只能由十三行从事的局面,打破了粤商垄断对外贸易的地位,被称为“广东一省, 金山珠海, 天子南库”的鄂商从此走上了衰亡的道路。

(三)晋商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封建政府的腐败与内乱外患、封建政府肆意压榨,以及晋商自身开拓进取精神的丧失,他们的眼光、思路、视野以及人才的素质将自己禁锢在太行山下、汾水河畔的一个又一个深宅大院之中,从而错失了转变的时机,历史最长、而且最大的商帮晋商也结束了自己辉煌的历史,退出历史舞台。而且,晋商衰亡得如此彻底,除了留下一些大院以外,从现代山西商人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当年晋商的风范。晋商的辉煌几乎被我们所遗忘。

(四) 鲁商

清朝末期,由于外国商人的大肆倾销和晋商、徽商的排挤,鲁商逐渐失去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走向了没落。而靠着水路起家的龙游商帮,也在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水运交通工具的滞后影响,失去了过去的声势并走向了衰落。

(五)龙游商帮

随着江南经济大发展和商人地位提高,龙游商帮兴起于明朝中叶,在清朝中期达到鼎盛,但在鸦片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水运交通工具的滞后影响,龙游商帮失 去过去的声势而走向衰落。

(六)洞庭商帮

明末时,由于没有受到战乱的影响,洞庭商帮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丰厚的物产迅速崛起,出现了一批大商人。洞庭商帮的辉煌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起义后,洞庭商帮转移到上海滩,实现了近代转型,纷纷占据外国洋行和银行买办的职位。20世纪30年代开始,洞庭商人无法适应急剧变化的战乱环境,一步步走向衰落。

(七)江西商帮

王勃在《藤王阁序》中说:“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殴越。”江西的水路交通发达。江西的商业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江西就有不少地方成为商业重镇。宋代后期,由于江西部分地区人口过剩和豪族大户对土地的兼并,鄱阳湖区和吉泰盆地等经济发达区大量农民外流,“江西填湖广”运动使江西商帮在这场大移民中崛起,形成了各种商帮组织,造就了这个独特的商帮。但是江西商帮的辉煌时间较短,到了清代末期,由于沿海一带迅速崛起,只掌握传统经营艺术的江西商帮渐行渐远,最终在历史的自然选择中被淘汰。

(八)陕西商帮

陕西商帮是明清发展最早资格最老的著名商帮。但由于陕西商人多为农民进城经商,这便注定了它无法与农村脱离的历史悲剧,从乡下来又回乡下去,他们最终没有融入城市的主流人群,始终徘徊在城乡的边缘,处于边缘人的悲凉地位。进入清朝后期,陕西商帮内外交困,迅速走向瓦解,其也是明清时代全国十大商帮中最先瓦解的商帮。究其原因,内因是封建商帮的保守性,在清末整个时代格局发 生巨大变化之时缺乏应变,很难和西方资本主义竞争。外因是清末陕西多发的战乱,使得许多商业家族数百年的资本积累消耗殆尽。

(九)闽商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以广州一口对外开放,福建商人见自己不能搞官方贸易,于是搞起了民间贸易。明清福建商人,把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进行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可是到鸦片战争以后,厦门、福建、广州、上海、宁波都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来夺取“协定关税”的特权,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海关管理大权完全落入外国人手中,关税主权的丧失,使外国的商品大量倾销中国,以致形成洋货充塞的局面,福建地方土产几乎失去了市场,福建商帮从此一蹶不振,走到了末途。

然而,在其他商帮衰亡的同时,宁波商帮却成功完成了转型,从封建商人转变为现代企业家,称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三 宁波商帮概况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中段,有众多的优良港湾,从宁波港启航,商船可借助海潮和风力往来南北,是我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出发港,在秦代商贸活动已相当活跃。

所谓宁波帮(又称“宁波帮”或“甬帮”),泛指明清以来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镇海、

慈溪、象山(南田)、定海等6县旅居外埠的宁波人,在从事商贸活动中所形成的商人、企业家群体,其依托组织是具有浓厚地域性特色的同乡社团。它的孕育、发展是以当时区域开放及海外贸易的兴起、兴盛为大背景的。

在上世纪,在中国,有十大商帮,而这十大商帮中,“宁波帮”是一大劲旅。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人做过一次调查,旅居上海的外来移民中,以广东人和浙江宁波人最多。在这些移民中出现的有影响的工商界人物,广东帮占一成,其他各帮占两成,而宁波帮占了七成!宁波帮在工商业、金融业等领域不但影响了江浙、上海的进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响了中国工商业、金融业的进程。孙中山先生曾赞 誉说:“宁波人对工商业之经营,经验丰富,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

宁波商帮形成得晚,但他们的经商历史相当悠久。早在秦代之前,这里已有相当发达的盐和鱼的集市贸易,所以秦时宁波称 , 者即“贸邑”两字的合写,“以海人持货贸易于此故名”。两晋南北朝时期,宁波商人已到过青州、徐州,唐宋时期商船已到海外。明代实行海禁之后,宁波也出现 了走私、海盗团体,许栋、汪直等海盗集团就在这一带活动。嘉靖年间,海盗集团受到沉重打击,宁波商人转向国内贸易。

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宁波药材商人在北京设立“鄞县会馆”,这被作为宁波商帮形成的标志。稍晚,又成立“浙慈会馆”。这时,宁波商人主要活 跃于北京,经营药材与成衣业。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放海禁之后,宁波商帮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宁波被定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在宁波、定海 设立浙海关,英国、日本等国的船来宁波,宁波商船也去往南洋等地。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的埠际贩运贸易得到迅速发展。道光初年,每年来自山东、辽宁的船有 600多艘,福建、台湾来的船有500多艘,广东来的船20多艘,加上上海及其他各地的船就更多了。宁波商人也自造大船,从事贸易。嘉庆九年(1804 年),仅在上海,镇海的宁波船就有400多艘,来往于天津、营口等地。这种埠际贸易是宁波商帮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宁波商人在北京、天津、营口、常熟、上 海、汉口等地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北京著名的同仁堂就是宁波商人乐梧冈在康熙八年(1702年)所建,高阳小说中经常提到的四家钱庄“四大恒”也是宁波人所 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宁波人在常熟设宁绍会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又在汉口设浙宁会所。从康熙年间起,不少宁波商人进入上海,著名的 如镇海方氏、李氏。嘉庆十四年(1809年),宁波人在上海的64家钱庄创立上海钱业总公所,控制了上海钱业市场。这时,他们涉及的行业包括药材、成衣、 粮糖、沙船贩运和钱庄,成为举足轻重的商帮。

应该说,最早进入上海的不是宁波商人而是粤商,但使上海真正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经济中心的是宁波商人。清末进入上海的宁 波人已达四十万,到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旅沪的宁波人已达百万之多。这些人之中有已经成功的商人,但更多的是白手起家的。他们从当学徒、伙计、木工、 裁缝、车夫、挑夫做起,或者涉及新兴行业,或者依附洋商充当代理或买办,在获取第一桶金后,投资于民族工商业,产生了一大批民族企业家,如清末的严信厚、 叶澄衷、朱葆三,民国时期的虞洽卿、刘鸿生、秦润卿、方椒伯、俞佐庭、蒉延芳、周宗良等。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他们基于互济互助的目的在上海建立了各种行帮协会,如渔业的同善会、海味业的崇德会、酒业的济安 会、南货业的永兴堂、猪业的敦仁堂、药业的喻业堂、肉业的诚仁堂、洋货业的永济堂、石作业的长寿会、木业的年庆会、银匠的同义会、劳工团体四明长石会、水 手均安会等。1909年(宣统元年)宁波商人又筹建了四明旅沪同乡会(1910年改名为宁波旅沪同乡会)。1920至1935年间,还分别创建了镇海、宝 海、奉化、象山等地的旅沪同乡会。这些帮会的建立表明宁波人不是个人在上海奋斗的商人,而是一个有组织的商帮。

使宁波商帮能称雄上海的重要因素是他们掌握了上海总商会的实权。上海总商会是控制上海金融贸易并在全国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商人团体,它们还通过银业公会和钱业公会控制着上海工商界各业公会。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首任总理为宁波慈溪人严信厚,1904年改为上海 商务总会,严信厚又继任会长。从1902年到1946年,宁波商帮在上海商会中任职的名人有:朱葆三、周晋镳、虞洽卿、秦润卿、宋汉章、盛丕华等。宁波商 帮长期控制上海总商会,反映了它在上海工商界的实力和地位,也促进了宁波商帮的发展。

宁波帮萌芽于古代、崛起于近代、辉煌于现当代,其发展历程包括古代宁波帮、近代宁波帮和现当代宁波帮三大阶段。古代宁波帮包括以日本与朝鲜半岛为主要贸易对象的唐代、五代吴越时期以及北宋的明州商帮,构成宁波帮发展史的萌芽阶段,也可称为“前宁波帮”。若没有明州商帮的产生,也就没有后来近代宁波帮的诞生。宁波帮的三个发展阶段如图4-1所示。

宁波帮 的发展历程 明清时期 初步形成阶段 五口通商后 正式形成并迅速发展 阶段 民国时期 鼎盛阶段 四 宁波商帮转型的标志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由传统转向近代的转折点。上文提到在这一转折时期,其他商帮都没有实现转型,或者努力了,没有成功,所以在清灭亡之后都衰亡了。只有形成于明清封建社会的宁波商帮在社会转型时自己也实现了成功的转型,并在新形势下迅速壮大。这种转型包括两种,一是由从事纯粹的商业活动转为投资于现代产业,二是由从封建商人转变为现代企业家。

(一)由从封建商人转变为现代企业家。

宁波商帮从封建商人转变为现代企业家的标志之一,是由传统沙船贩运转向现代轮船航运业。沙船贩运曾经是宁波商帮的主业之一,在咸丰、同治年间最为兴 盛。鸦片战争后,欧美轮船运输进入中国,沙船贩运日衰。宁波人及时从沙船贩运转向轮船运输业,最早为宁波商人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创办的外海商轮 局和永安商轮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陈志寅等人出资7万两白银购德裕轮,来往于宁波、温州、兴化、泉州、厦门。宣统元年(1909年),又增资 为50万两白银,将公司总部移至上海,新增3艘船,往来于烟台、营口、龙口、安东等处。同年,宁波商人虞洽卿、陈薰、严义彬、方舜年等筹资100万元创办 宁绍商轮公司。1913年虞洽卿又独创三北轮船公司。到1935年,该公司的轮船吨位已占全国的13%。此外,朱葆三也创办了越东轮船公司,以后成为一个 航运集团。宁波人在中国的航运业中占主导地位。

转型的另一个标志是由钱庄业转向现代银行。在清代,宁波商帮的钱庄与晋商的票号是相近的金融机构,而 且在鸦片战争之后都陆续进入上海,可以说旗鼓相当。但在1904到

1911年间,晋商有多次进入大清银行的机会,甚至政府指定由晋商组建大清银行,都被其 拒绝。山西的票号也曾努力组建商业银行,如蔚丰厚北京分号掌柜李宏龄就曾努力推动三晋银行的建立,但由于东家、大掌柜的阻挠而失败。而宁波商人则在原有钱 庄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银行。1897年组建的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就是宁波人创办的。宁波人叶澄衷、严信厚和朱葆三是三位总董,董事长傅 筱庵和常务董事徐圣禅都是宁波镇海人,常务董事孙衡甫、谢光甫、朱子奎和事务局理事厉树雄、业务局理事俞佐庭也是宁波府各县的人。1917到1918年成 立的上海银行公会共有八个成员。其中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盐业银行是官办银行,其他五间民营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地方实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孚 银行和四明银行,都与宁波商帮相关。

票号、钱庄和银行都是金融机构,但它们在制度和运行机制上有本质的不同。票号和钱庄属于封建社会的金融组织,银行是资 本主义的金融组织。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尽管这个过程是被迫的、缓慢的、曲折的,但方向是不容改变的。1911年辛亥革命之 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结束。在这种形势下,票号和钱庄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晋商没有实现从票号到银行的转型,因此不可逆转地灭亡了,这也使晋商从此退 出历史舞台。宁波商帮则完成了这种转型,这就为宁波商帮在社会转型之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二) 由从事纯粹的商业活动转为投资于现代产业

传统的商帮是从事纯商业的,封建社会末期也有商帮企图转向现代产业,如晋商曾经进入现代煤矿业,但没有成功。宁波商帮成功地进入现代产业,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宁波商帮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虞洽卿了。虞洽卿(1867-1945)出身贫寒,十五岁到上海当学徒,从跑街 开始,当过买办、清政府官员,并自营进出口业务,经营房地产,创办了一系列实业,如四明银行、宁绍商舵公司、三北轮埠公司,在金融与航运界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他参与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南洋劝业会,对宁波商帮的崛起具有决定性作用,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现代企业家的转型。再如宁波商帮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叶澄衷(1840-1899),从小到上海摇舢板,贩卖烟酒果品,以后开办了中国人最早的外贸商行——老顺记洋货号,经营食品与船上用的五金杂货和洋油, 被称为“五金大王”和“火油董事”,又创办火柴等实业。

宁波商帮的商人们还进入了进出口贸易、制造业、房地产业、保险等各种新兴产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