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闽北主要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年际变化初步分析

闽北主要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年际变化初步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9卷第3期 2007年9月 亚热带水土保持 Subtropic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1.19№3 Sep.2007 闽北主要致灾暴雨空问分布趋势年际变化初步分析 郭 宣 福 (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福州 350001) 在简要阐述闽北自然地理概况和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引用建国后主要致灾暴雨资料,通过划 分暴雨分布区域的方法,初步分析闽北主要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的年际变化,为防治闽北暴雨洪水灾害 提供参考。 关键词闽北;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年际变化 [中图分类号]P3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651(2007)03—0008—03 Distribution Trend in North FujJan Province Guo Xuanfu (Fujian Provincial Hydrology&Water Resources Surveying Bureau,Fuzhou 350001,Fujian Province) Abstract Based on the brief summary of natural geology nd adisastrous rainstorm flood features of Noah Fujian Prov— ince,the essay initiallly analyzed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disastrous rainstorm space distribution trend in north Fujian province through the way of dividing the rainstorm distribution regions,and provided the reference for the pre— 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asrtous rainstorm flood disasters in north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 north Fujian Province,disastrous rainstorm,space distribution trend,interannual variability 1 引言 东面低,境内植被较好。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支流 在南平市城区汇合,南平为闽江之始端。南平以上流 域面积42 320km (其中沙溪、富屯溪的支流金溪主要 在三明市境内),流域内河网密布,河道坡降大,水系 呈扇形分布。 闽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 500—2 300mm,其分布 闽北受地理位置、流域特性、地形和气候条件的 影响,降水分布很不均匀。由闽北多年平均降水量等 值线图可知,闽北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的趋势 与地势走向基本一致,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然 而,对于次暴雨过程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趋势是否与 此相近或相似呢?多年来次暴雨过程的降水量空间 分布趋势有何变化?这就是本文分析的缘由。 2自然地理概况 趋势大致与地势相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局部年降 水量高达4 037mm(1998年建阳市坳头站)。降水量 年内分配不均,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o%,夏 末、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偏少。 3闽北暴雨洪水特性 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的南平市俗称闽北。 闽北属典型的南方山区,总土地面积2.63 7Ykm ,东 经117。00 一119。16 、北纬26。21 一28。19 。境内有 武夷山、仙霞岭、鹫峰山和杉岭等山脉,群山耸崎,低 暴雨是在一定天气形势、环流背景下以及地形条 件下产生的,因此有着明显的时空分布不均特点。闽 丘起伏延绵,河谷错落其间。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突 兀于群峰之巅,海拔2 158m。闽北总地势呈西北高、 收稿日期:2007—5—8 北地形复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一方面地形的 作者简介:郭宣福(1963一),男,福建省福清市人,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工作。 ・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郭宣福:闽北主要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年际变化初步分析 差异造成动力条件的明显差异,另一方面引起了地面 如前所述,闽北暴雨洪水灾害频繁,大大小小的 层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热力条件的明显差异,因此有利 暴雨过程很多,本文仅选择建国后引发各次大洪水的 于静止锋在此生成,造成闽北暴雨有明显的地域性, 较为典型的l2次致灾锋面暴雨过程进行分析(见表 又有连续性的特点。武夷山脉象一道巨大的屏障,阻 1)。 挡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南侵,使冷暖空气在武夷山脉一 表1 建国以来闽北主要致灾暴雨发展时间 带形成静止锋(通常称之为武夷山静止锋),徘徊摆动 或缓慢移动,形成持续暴雨。据资料统计,绝大部分 致灾暴雨集中在5—7月上旬。闽北洪水就暴雨成因 而论,主要有梅雨型和台风雨型两种。梅雨型洪水是 中纬度天气系统和低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是由锋面暴雨所形成的,出现时间一般是4—6 月。台风雨型洪水是由台风天气系统的暴雨所形成 的,出现时间多在7—9月,台风雨对闽北的影响较 小,本文仅分析闽北主要致灾锋面暴雨的空间分布年 4.2暴雨分布区域的划分和雨量站点的选择 际变化。 为分析的需要,根据闽北的地势走向和主要致灾 南平以上流域汇流时间短,从源头到南平汇流时 暴雨的空间分布趋势,以直线人为划分暴雨分布区域 间不足24h,洪水暴涨暴落,破坏力强,具有典型的山 为三大带状部分,即以光泽县、浦城县、武夷山市为主 区性河流特性。闽江上游三大支流中,发洪次数最多 的西北部,以邵武市、建阳市、松溪县为主的中部,以 的是建溪,其次是富屯溪,沙溪相对较少。其中,建溪 顺昌县、建瓯市、政和县、延平区为主的东南部(见图 富屯溪组合型的发洪次数多,洪量大。 1),并在各区域中选择暴雨资料较完整、分布较均匀 闽北特殊的气候特征、地理位置、流域特性是闽 的雨量站点参与分析计算。西北部选择33个雨量站 北暴雨洪水频发和严重的主要原因。 点,中部选择21个雨量站点,东南部选择24个雨量 4主要致灾暴雨空间分布趋势年际变化初步分析 站点。 4.1主要致灾暴雨的选择 图1 闽北暴雨分布区域划分图 4.3空间分布趋势年际变化分析 全市和各划分区域的平均过程雨量用算术平均 ・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亚热带水土保持 第l9卷 法计算,以各划分区域的平均过程雨量除以全市平均 结果见表2,以各划分区域的过程雨量距平值点绘距 过程雨量得各划分区域的过程雨量距平值(%),计算 平值变化过程综合对照柱形图(见图2)。 ( 表2 各划分区域平均过程雨量及距平值计算结果 距平值 ∞ O O 蚰 O ∞ O O O ∞ O 善:O  舯 O O ∞ O ∞ 0 O ∞ O 皿 O m O 0 0 系列1一西北部 系列2一中部系列3一东南部 暴雨场次 图2 闽北主要致灾暴雨各划分区域距平值综合对照图 从图2、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1962.6.26—6.28、 5次暴雨过程西北部平均偏大28.1%,中部偏小4. 1968.6.14—6.18过程雨量空间分布趋势为自西北向 3%,接近全市平均雨量,东南部偏小33.6%;1999.5. 东南逐渐递增,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相反,与 23—5.26、2005.6.17—6.22、2006.6.3—6.7过程雨 闽北地势相反,这2次暴雨过程西北部平均偏小21. 量空间分布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与多年平 6%,中部略偏小0.1%,接近全市平均雨量,东南部偏 均降水量分布趋势相反,与闽北地势相反;2002.6.13 大28.4%;1982.6.11—6.21、1988.5.18—5.24、 一6.19、2006.5.30—6.1过程雨量空间分布趋势为自 1992.7。3—7.5、1993.6.12—6.24、1998.6.12—6.24 西北部小、中部大、东南部次之,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 过程雨量空间分布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与 布趋势基本相反,与闽北地势基本相反。从1999年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趋势相似,与闽北地势相似,这 至2006年这5次暴雨过程降水量空(下转第42页) ・】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亚热带水土保持 表5治理地与对照地马尾松林地年抽梢等调查表 第19卷 注:调查时间2006年9月 了侵蚀陂地小穴播草治理新模式,该模式以草先行, 种草促林,符合自然植被的演替规律,是强度水土流 5结语 侵蚀陡坡地的马尾松林地生态环境恶劣,土壤条 失区重建植被的有效途径,小穴播草是草地建植技术 件不足以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严重制约了林地的植 的关键。该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有力地推进了当地 物生长和植被恢复。小穴播草是有效的治理措施,在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促进了水土流失治理的进 改良林地土壤的同时,可促进林木的生长和地表草被 程。 的恢复,从而保护地表免受或减少侵蚀,有利于土壤 养分的积累,形成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恢复的良好生态 环境。经小穴播草治理的侵蚀陡坡地在林地土壤的 变化,都向良性发展,效果显著。 长汀县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中,探索总结出 国农业出版社,1997 出版社,2005 参考文献 1阮伏水,等著.福建省花岗岩地区土壤侵蚀与治理.北京:中 等著.丘陵红壤的土壤侵蚀与治理.北京:中国农业 理化性质、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方面有明显的 2杨学震,3曾河水,等.反弹琵琶与水土保持.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 (4):31 33 (上接第1O页)间分布呈西北部小、东部和东南部大 的趋势,其中西北部偏小21.6%,中部略偏大9.1%, 东南部偏大20.9%。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建国以来 这12次主要致灾暴雨过程看其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 年际变化,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 上世纪6O年代的2次主要致灾暴雨过程,呈西北部 小、东南部大之趋势;第二个时期是上世纪8O年代初 至9O年代后期的5次主要致灾暴雨过程,呈西北部 大、东南部小之趋势;第三个时期是上世纪9O年代末 至2006年的5次主要致灾暴雨过程,又呈西北部小、 东南部大之趋势。 由此可见,闽北致灾暴雨的空间分布趋势并非一 特别是2005、2006年中部、东南部降大暴雨和特大暴 雨的站点多、范围大,为历史所罕见,造成中部和东南 部县市严重的洪涝灾害和地质山洪灾害,并引发闽江 实测第2大(“2006.6.7”)和第3大(“2005.6.23”) 洪水。以2006.6.3—6.7暴雨过程为例,顺昌县上坂 仔站6月6日12时至7日12时最大24h雨量达 234.5mm,顺昌、建瓯、政和等东南部县市有多个站降 特大暴雨。 5结语 关于致灾暴雨需要分析研究的方面还很多,如暴 雨的时间分布、暴雨中心的移动、暴雨强度与洪涝及 地质灾害的关系,相近或相似类型暴雨在不同地区对 灾害形成的不同影响等等。本文仅对闽北主要致灾 暴雨空间分布趋势的年际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对闽北 防治暴雨洪水灾害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成不变的,从上世纪9O年代末以来主要致灾暴雨过 程,均呈现中部、南部降水量大于西北部之趋势。因 此,防治闽北暴雨洪水灾害必须着眼于全市,近年来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